“宜童微课”天津自闭症幼儿必备技能之一“提要求”

我相信有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让孩子说话太难了”。也有很多家长问过我同样的问题“老师,我们孩子什么时候能说话”“我们孩子什么时候能和我说话”“我们孩子什么时候能主动和我说话”。今天我们来解决第三个问题中所包含的一个小分支,同时也是我们人生中必备的一个技能“提要求。

很多家长可能都听过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多种动机和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同样我们的孩子也需要这些,比如最基本的吃喝玩、与其他小朋友们社交、得到别人理解与尊重的需求,等等等等。但孩子们在获取这些需求的时候,很多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讲的“提要求”。

那么在学会提要求这个技能之前,我们需要孩子们具备三个基本要求:

第一个,观察能力,孩子需要对周围的环境有观察能力,能够看到、摸到、听到周围的事物与人,这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感知能力。如果小朋友在感知上存在异常,可能会影响他们完成这一技能。

第二个就是兴趣,需要我们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中的人与物产生兴趣,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动机。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孩子有广泛的兴趣,那么他在提要求时,就可以表达出更多的内容同时也会知晓很多知识。我们的孩子可能因为兴趣狭窄的缘故,会缺失很多提要的机会。

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社交意愿,有与外界沟通的意识。当孩子有了动机的时候,他需要向外界传达,无论是通过肢体动作、眼神、面目表情、语言等等的任意一种方式。但孩子如果存在肌力肌张力的问题,那么他在表达时观,实际上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有的时候我们的孩子所展现出的社交意愿十分的隐蔽,往往会让家长们察觉不到,于是就错过了很多让孩子提要求的机会。

综合意义上三点,家长们可以想一想,自家的宝贝们是不是都具备以上的三点,如果不是的话,那我们要做的是培养宝贝缺乏的基本能力。

在提要求中,又可以分化为三种不同层面的要求,这同样对孩子的能力也有不一样的要求。比如对物品的提要求需要简单的命名物品的能力、对动作的提要求需要表达动词的的能力,而对信息的提问就需要我们的孩子具有理解表达疑问句或疑问词的能力,所以提要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家长们在教授时要依据孩子能力水平。

接下来我就和大家分享有关如何教授提要求的过程,过程中以“对物品”提要求为例,我们先来看看在教授之前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需要找到孩子的动机和强化物,比如说孩子特别喜爱的某种活动或者某种吃的,这个物品或者活动足够能让孩子与我们进行交流,能产生出强烈与外界交流的社交意愿。其次,我们要找准孩子能够做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制定目标,无语言的孩子能够采用肢体语言:指/伸手等。

那么有语言的孩子,我们要结合孩子当下的语言表达长度决定。接下来就是制定可实现的教学目标,这在后面会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一个,我们最好准备一个小本本,记录好我们所需要的材料与数据。

简而言之,提要求需要我们做到“观察”“记录”“准备物品或动机”观察自己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最强动机是什么。不是别的孩子喜欢棒棒糖,那我家孩子也喜欢棒棒糖,一定要找到自己孩子的特定需求。并且记录对应的物品,孩子拿了什么/拿了几次/什么时候拿的,这样我们就可以按照数据排列出不同物品的次序。最后就是准备前十名可能能让孩子产生动机及感兴趣的物品;那我们在教学时就可以从其中一、两个要求语言教起。

那么,我们在教孩子时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对于具有命名能力的孩子,我们第一点要做到找准动机,并且抓住它。前面我们提到了,提要求的先备技能中其中一个就是兴趣,那么我们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我们就要抓住孩子当下的兴趣。如果,孩子自身的兴趣就比较少,缺少动机,我们就要开发创造动机,增加孩子的兴趣。

第二点,注意在给孩子制定表达性的目标时,我们要遵从几条原则,能让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顺畅,变得更加高效。

1.孩子所表达的内容要与动机直接相关,如孩子喜欢饼干,但我们在教授时想让孩子通过扫地的方式来获取饼干,那我们指令就是“扫地”。那么孩子就会将饼干与“扫地”进行关联记忆,当孩子想吃饼干时,就会提出要扫地。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出现,我应直接教授“饼干”。

2.我们所教授的语言、字词要是具体的,例如:饼干、棒棒糖、汽车等。

3.我们要建立并维持语言的有效性,让孩子所表达出的语言有意义,能让孩子感觉到切身实际的价值。比如孩子喜欢吃饼干,当孩子提要求要饼干后我们要立即给予回应。如果孩子对饼干提要求了,但饼干并没有或者有时不想给孩子吃就停止供应,那孩子在下一次提要求时有可能就会出现他原来会,但他表现出不会的情况。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但也要做到物品收回时,孩子不再看到该物品,停止供应,避免他对该物品的饱和,这样我们就不会丧失一个珍贵的动机。所以在建立提要求的前期训练时,一定要保证孩子所提要求的物品和活动我们能够不断地提供也能停止提供。但不要从孩子手中拿走该物品,让孩子认为我们在剥夺他喜欢的东西。我们可以辅助孩子将物品放进一个容器中。

4.在孩子表达时,最好选择孩子已经回了的语言这样会更加有效率。

5.对于表达能力不稳的孩子来说,尽量选择发音差异较大的词汇,例如:饼干与棒棒糖。否则孩子在表达时会搞混,比如说“薯片”与“薯条”,都是薯字开头。

6.优先选择在自然环境下可以使用的字词。这样可以提高孩子提要求的频率,在生活中充分运用提要求的能力。

同样我们在教授过程中,也要避免一些语言。一般性的语言,例如:“还要”“请”“我的”“谢谢你” 和抽象的词汇,例如:“玩具”“衣服”。这些语言所涵盖的内容太多,比如当孩子想要玩具汽车时,孩子就会表达“玩具”当孩子想要玩具鸭子时也会表达“玩具”。那么孩子就会失去很多不同的提要求的语言。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同样这些词汇都是十分抽象的,我们在教孩子自己表达时,可能孩子并不理解这些词汇,容易让孩子混淆物品名称和类别名称或者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使用“一般性语言”。在教授时,我们一定要切忌教授带有拒绝意义的语言,比如:不要”“休息”和不容易满足的语言,例如:“出去”“游泳”,因为在孩子学会后我们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需求,从而降低孩子主动表达的意愿。

我们的孩子具有仿说能力,但对相应的物品、活动、信息没有认知的储存的话。我们要通过仿说与对应的内容建立关系。从未知到理解使用。所以,我们面对这些孩子时,我们要做到:确定、提供、联系、暂停和提问以及提要求和强化。

接下来我们结合一个孩子想要开挖掘机的例子,为大家进行讲解:

第一步:确认孩子感兴趣、很喜欢的强化物或者活动;比如,挖掘机

第二步:先由我们无条件向孩子提供该样的强化物或者活动(教师玩挖掘机,保证挖掘机在视线范围内,培养、维持孩子对挖掘机的兴趣)

第三步:将我们的目标语言,也就是想让孩子表达的语言(一定要符合我们之前说过的要求)与强化物或者活动联系起来。我们要在孩子耳边一遍又一遍地说“挖掘机”

第四步:在玩的过程中,随时观察孩子是否想要参与游戏,如果孩子通过长时间的眼神观察,伸手想要拿的时候,我们就要停止游戏,提问孩子:“你要什么”。以上四点就是我们的前因条件:动机、存在的物品、语言辅助、语言提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第五步:如果孩子提要求,马上给予具体强化。例如,当孩子表达了“挖掘机”,我们给予社会性强化“说对了”并把挖掘机立刻马上给到孩子。

这一步就是对孩子“提要求”的行为。家长的夸奖和挖掘机的获得就是两个积极后果。

当有四个前因条件和两个积极后果出现时就能够来引导一个语言行为。

当孩子要表达要求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让第三个人充当“影子助手”,辅助孩子完成要求。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辅助的字数递减的方式完成辅助。我们要注意:必须撤销辅助才能从仿说转换为提要求。

接下来我们就以要“吹泡泡”的过程为例,分析一下四个动因和两个积极后果、孩子要完成一个行为分别是什么?

四个动因:想要吹泡泡、泡泡在视线范围内、“吹泡泡”的语言表达以及“你想要干什么”的语言提示

两个积极后果:说对了,真厉害的社会性强化,给孩子吹泡泡的行为。

孩子要完成一个动作:说“吹泡泡”

家长们真厉害!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