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段子:3000元能招来一个大学生,却招不来一个农民工。
对于这种情况,很多人都比较疑惑,大学生一直是高学历的代名词,为什么还是比不过低学历的农民工呢?
其实,我们还需要看看以下几组数据。
数据一:2022年大学生毕业人数突破1076万人,创下历年来之最。
数据二:《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表明,2022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23.6%
数据三:超五成以上的硕士生博士生选择考公考编;还有一些人选择到西北或者西南等小县城当社区干事,工资多数不超过4000元。
数据四:根据美团的统计,美团295万骑手中,其中有7万研究生,17万本科生在送外卖。
无数的数据都说明了一点,大学生如今面临的就业问题,其实特别严峻。理工科的学生还好,如果是文科类的学生,那他们手上的学历,其实没有什么竞争力。
要知道,很多东西都是“物以稀为贵,物多不值钱”。一旦供给大于市场的需求,那淘汰和贬值,就不可避免了。
02
大学生,为什么还比不过农民工?
我想,有这么三个原因。
首先,大学生由于有文化,有知识,受到过良好且高等的教育,那他们对于跟体力相关的工作,其实是看不上的,眼高手低的情况就出现了。
其次,现如今高科技的岗位数量是有限的,一般都以985和211的博士硕士为主,其次以985或者211的本科为辅。而非985和211的学生,基本跟这些岗位无缘。就像各互联网大厂,清一色的985硕博学历。
但是,有一点我们要注意,上述这些985和211的硕博,仅占毕业生总数的5%左右。如此说来,其他95%的非985和211的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就很大了。
第三,内卷在加剧,但如今的社会,还处于中低端的制造业水平当中,依旧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者。如此,大学生自然就不吃香了。
试想,人人都想坐办公室,这可能吗?可能性不大。因为社会依旧需要有人承担起体力劳动的工作。这个时候,农民工反而就更能适应当代社会的现实了。
当然,并非说大学生不好,而是说有95%的大学生,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当中,这才是最尴尬的。
03
谈完了差别,那我们不妨思考,为什么会存在内卷?
一句话就能概括,好的岗位都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这些岗位就只能内卷。
比如说到一些大公司上班,一个岗位就引来上百人,甚至上千人的竞争。如此,那99%落选的人,不就只能卷其他地方吗?
更何况,现如今,无数的大公司都选择裁员,尤其是互联网大厂,基本把不赚钱的部门都裁光了,连部门的领导都淘汰了。对于普通的大学生来说,就更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于是乎,一群人都盯上了一个目标——考公。
现如今,在三四线城市,一个带有编制的岗位,就能引来无数高学历硕博的竞争,985博士一大堆。如此,其余非985和211的学生,天生劣势,自然就容易被淘汰。
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走独木桥,就注定有80%以上的人会掉入到河里面去。这就是“二八定律”。
当好的岗位容不下大学生时,那他们就没有工作可以选择了。好的工作找不到,差的工作不愿去。如此,更不怕苦的农民工,往往就占了更大的优势了。
只能说,不上不下,才是最尴尬的。没办法,人太多了,内卷严重,这就是普通人的无奈。
04
卷到极致,就是淘汰和贬值。
众所周知,在市场经济里面,我们讲究的就是“供需平衡”。如果供需平衡,相信买方和卖方都特别高兴。
反之,如果“供需不平衡”,相信买方和卖方都不高兴。买方觉得,我又不需要那么多,再多,就只能丢弃了。而卖方觉得,我如果卖不出去,那我就亏了。
最后,买方和卖方都会亏。
为什么名校的学生要送外卖,为什么名校毕业的年轻人只能在35岁那年失业?卷到极致,本质就是淘汰和贬值。
如果还不理解,那我们不妨看看菜市场就行了。
你今天去买水果,本来只能买10个水果。但是,老板却跟你推销,说他的水果很好,求你买多一点。你接受了老板的建议,准备买15个。
但是,老板却说,他有1000个这样的水果。如此,你又能买多少呢?
同样的道理,有些人根本就不需要水果。这么说,老板又能卖多少呢?更何况,菜市场里面,不止他一个老板,还有很多卖不出水果的老板。
只能说,生产的产品越多,质量越低,而且买的人不多,结果,就是白生产了。
一切,仅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