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人大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的决定,三孩生育政策由此开始正式执行。
修改后的计生法变成了,一对夫妻最多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将在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方面给予支持,减轻家庭生育、养育以及教育负担。
就在十年前,《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曾经规定,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2015年第一次修订时,改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两个子女”。
短短的十年时间,我们对人口问题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在开放三胎之前,同样是去年七月份,针对教培行业的“双减”出台,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为了促进家庭生育,减轻父母鸡娃所作出的一项努力。
人口问题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而那些增加人们生育成本的所有行业,在未来或许都将面临着一些改变,其目的就是促进生育。
卫健委也指出,在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口将迎来“负增长”,人口问题一旦开始呈下降趋势,则很难挽回,而人口往往又和消费、房地产、教育、医疗等各种经济指标相挂钩,人口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
今天我们要聊的不是人口下降会导致哪些危机,这一点相信绝大多数的60后乃至70后都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我们更多的是要回顾历史,从只生一个到生三个,这背后透露出的是怎样的时代变迁和思维影响?
这件事,我们得从1962年说起。
1962年,国内成立了计划生育办公室,并在1964年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1981年,计生委的成立,标志着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开始。
从1981年到2015年,三十多年的时间,“独生子女政策”伴随着改革开放,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冬腊月。
想到计生委,我们还会联想到一些历史性名词,例如“准生证”、“超生罚款”、“结扎上环”等等,初听这些词汇,对很多00后来说,恐怕会以为这是上个世纪的词汇。
其实并不然,对绝大多数二胎00后来说,他们至少是经历过“超生罚款”的。
以我妹妹为例,她是2009年出生的,在那一年,父母缴纳了一万元左右的罚款,09年的一万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而言,不比今天的五万元差。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人们对于养娃成本这件事还没有什么概念,教育也还没有这么内卷,随着时间来到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一切开始变得不一样了,房价越来越高,教育越来越内卷,这让许多人意识到,生二胎成为了一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事情。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历年出生新生儿持续走低,“只生一个好”逐渐走入历史。
2015年,开始全面推行“二孩政策”,这不能算作过去三十多年的“独生政策”是错误的,恰恰相反的是,人口作为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撑,这是一个时代下的新特征罢了。
到了2018年,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被撤销,这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过去超生罚款、结扎上环,彻底成为了历史。
同样和计划生育相关的,还有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
在2021年最新公布的人口普查数据中,男性对女性的总人口比例是105.07比100,这个数据和十年前基本持平,这说明男女性别比例失衡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国际收养网站2018年4月刊登的文章引用的数据是,在1999至2016年间,有26.7万名中国儿童被外国家庭收养,其中美国家庭收养了7.8万多人,占了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
该网站提供的被收养儿童的性别比例是:女童86%,男童14%,这从侧面表明,重男轻女的传统思维在过去还较为严重。
而过去延续三十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会未来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至少会持续一代人到两代人。
人口的持续减少和下滑,不仅仅伴随着房地产的升温,更重要的是,人口问题还影响着劳动力市场,影响着和经济有关的一切。
从微观上来说,过去三十多年所有家庭生育的独生子女,也同样是未来养老的另一大难题。
“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的口号还犹在耳边,现实却是一方面养老金面临着短缺,另一方面养儿成本高起。生娃是国事,养老却成了家事和私事。
除了一部分拥有退休金的老人而言,他们今后的养老负担较轻之外,对更多的农村人口来说,农保的费用极低,加之膝下很多人只有一个孩子,考虑到未来养老的住宿、照顾、养老费用等问题,这对独生子女孩子来说,同样也是压力巨大的。
这是我们需要清晰认识到的一点。
过去信奉的是养儿防老,生得越多,老年越有保障。
这一经验论的确在今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很多老人膝下四五个孩子,在老人无法自我照顾时,通常会选择在这四五个孩子家中轮流来照顾,哪怕是老人生病了需要花费,四五个家庭平均下来花费也不会太多。
但随着今天独生子女的父母老去,未来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是:如果老人还有退休金,养老问题还要简单得多,但即便是这样,老人也会面临着住在哪的问题,当老人膝下就一个子女,儿女又要上班的时候,谁能够来照顾?
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则是,老人一旦生病住院,巨额的医疗开支也全部由一个子女承担,加之房地产掏空了原本的储蓄,这对子女来说,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因此,未来随着独生子女父母老去,随着老龄化社会加剧,在“未富先老”的大背景下,可能会发生越来越多的“养老悲剧”,有条件的或许能够让老人住进养老院,没条件的只能让老人和自己一起住,白天夫妻出门上班,晚上回家给老人做饭。
这看起来是遥远的未来,但事实上,未来十年二十年,就会慢慢发生。
而那些有退休金的老人,也未必就能够真的“万无一失”。
事实上,我们的社保采取的是“预付制”,即今天上班的年轻人所缴纳的社保费用,是发给已经退休的老人的,给予这一点,理论上来说是年轻人越多,老人越少,那么养老金的压力也就越小。
但事实上,我们是老人越来越多,年轻人越来越少,基于这一点,养老金面临的压力也并不小。
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里提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养老金)在2028年之后将收不抵支,年度缺口将达到1181.3亿元,并在2050年扩大近100倍至11.28万亿元。
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00年时国内老年抚养比约为9.92%,即10名社保缴费者赡养1名退休老人,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升为15.9%,即6名缴费者赡养1名退休老人。
而根据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认为,赡养老龄化未来压力会更高,根据该报告的测算,2018年全国超过2名缴费者赡养1名退休者,到了2022年则不到2名缴费者赡养一名退休者。
这对于上班族来说,同样是一笔开支不算小的隐形支出,哪怕你感受不到,但作为一种隐形成本,依然会通过企业和上班族所缴纳的五险来作为转嫁的。
当我们提到计划生育的时候,就不得不联想到老龄化,当一个社会中老年人的占比越来越高的时候,我们一般会说,这标志着生产力水平的下降,标志着更低的消费、更少的产出,但除此之外,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对年轻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仅仅只是养老压力吗?
当我们已经习惯了过去几十年来的经济高增长时,很多东西就会被认为“天经地义”,比如更富有;比如,这一代的年轻人要过上比父辈更好的生活。
尤其是当我们回顾这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脉络时,某种程度上的确会让人产生一个信念:我们正在越来越好。
但作为老龄化范本参考的日本会告诉我们,未来并不总是这样。
在日本,年轻人为什么并不那么重要?
答案有两个,人少以及穷。
“独生子女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对未来国内社会如何塑造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我们在说代沟的时候,为什么90后和00后与父辈的代沟会如此之大?巨婴在这样一个时代会如此之多?
仅仅只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吗?
当六个人溺爱着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骄横、蛮不讲理,这让独生子女很难站在别人的角度去富有同理心地思考他人处境。
如果说为父母养老仅仅只是这一代独生子女未来难以逾越的重担的话,那么考虑到双方家庭四个老人,背负一套房,再生两个二胎,这可能就不仅仅是一个养老问题,这还促成了生育率进一步走低的关键原因。
每一个独生子女,在童年时代都享受到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宠溺,但在他成年之后,乃至结婚后,却要面对的是四位老人的养老、一个或两个孩子的教育、生活,还有尚未付清的首付款,这对一对独生子女夫妻来说,可能是难以支撑的重担。
这是这一代独生子女所面对的问题。
而对于新生代00后来说,所面对的问题可能还要更为严峻。
如果说80后和90后所面对的仅仅只是高房价、生一个还是两个以及养老的问题,那么对00后来说,可能还要面对是内卷还是躺平的问题,以及面对经济增速放缓之下,如何就业,如何工作的问题。
内卷是00后所面临的一个更大也更迫切的问题,对00后们来说,养老和房地产乃至生育,还不在他们应该考虑的范畴之内。
但不考虑,并不代表着问题不存在。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无数的家庭尤其是女性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创伤,这其中就包括计划生育超生罚款、女婴弑杀率、非自愿绝育手术和强制堕胎等等。
数据显示仅2012年,国内24个省份及其他地区超生二胎罚款总额就高达32.9亿美元。
现在,随着计划生育成为历史,新的人口时代来临,而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有些挑战是一直存在的,而新的挑战也在不断涌来。
不论你如何选择,你都无法彻底忽视它。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