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了以后才知道,最亲的人只有这三个

人这一生,到底会遇见多少人?

在网络上看过这样一组数据:

据说,人一生会遇见82635人,会打招呼的是19778人,会和3619人熟悉,会和275人亲近,但最终,大多都会消失在人海。

最终,与我们最亲的人,寥寥无几。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明白,最亲的人,其实只有这几个。

01

父母。

不生孩子,不懂父母恩。

当我们无怨无悔地为孩子付出一切时,才愈加深切地明白:真正毫无保留爱我们的人,一直无怨无悔对我们的人,就只有父母双亲。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短视频:一位年轻的母亲在给孩子喂饭,好长一段时间过去,孩子都没有吃完。此时,她的妈妈端来了饭菜,不时给也她喂上一口。

这份母爱的传递,最是朴素,却又最是令人感到温暖。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能感受到: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李姐是我的同事,她的父亲瘫痪在床十余年,哪怕她自己也快到了退休的年纪,却依旧乐此不疲。只是,老人家还是因为疾病,在一个凌晨离世了。

当我和同事们去吊丧时,李姐又忍不住哭了起来,念着:“我是没有父亲的人了。”那一刻,时常在我们面前以“大姐”自称的李姐,孱弱得像个小孩。

父母的身躯不再挺拔,父母的健康每况愈下,心中不免隐隐作痛:自己赚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多想,能够留住他们青春的身影啊,多想,能有更多的时间承欢父母膝下呀。

“二十四孝”的传说中,有“闻雷泣墓”的故事:

魏晋时期,王裒对母亲非常孝顺。母亲在世的时候特别怕打雷,去世之后埋在了山林中。每次打雷下雨王裒就会来到母亲的坟前,并且跪在坟前陪着母亲。嘴里还不时念叨着儿子在这里请母亲莫要怕。

从前,只觉得这是一种矫情和做作,如今,却明白了其中的深意:父母子女,是一生一世,也是永生永世。

02

子女。

很多人在为人父母之前,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一定能胜任家长这个角色。”

只是,躬身其中,才发现,有多么不容易。

一则小视频中展示了一位“奶爸”带孩子的变化:

孩子刚出生时,亲亲搂搂抱抱举高高,连说话的声音都是轻柔的,走路的脚步都变得“蹑手蹑脚”的。

可孩子到四五岁之后,面对“熊孩子”捣乱,早已经失去了耐心,轻则吼一顿,重则打一顿,丝毫也不顾及孩子委屈的表情和止不住的哭泣。

看着这位父亲,不免看到曾经的自己。

如果可以重来一次,我们还会那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吗?

如同,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少人的亲子关系就进入了“对峙”状态,一言不合,就吵架、甚至打架。

父母的“为你好”,往往成为了孩子的“枷锁”;父母的意愿有可能成为孩子一生走不出的“阴影”。

越是年纪大了,才越是明白,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就是无条件地爱孩子,不是因为他成为了谁而爱他,而是因为他就是他自己,而爱他。

那份包容、支持,就是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也是亲子关系融洽的原点。

当我们老了,还有孩子陪伴在身边,那该多好呀!无所谓成名成家,只希望他们平安、健康、快乐,偶尔能回家看看,时常能联络感情,便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温暖。

03

伴侣。

少年夫妻老来伴。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明白了“两口子”的含义:“生为同室亲,死为同穴尘。”

从青葱少年到白发苍苍,相扶相持走过大半辈子的夫妻,早已经是彼此不可分割的依靠了。

那些恩爱一生的夫妻,走到人生的尽头,似乎也有心灵感应,当老伴先行而去,剩下的人,不久之后也就坦然辞世了。

似乎,这就是他们的生死约定:在另一个世界重逢,再聚首。

所以,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老夫老妻:出门在外,总要携手同行;若一个人待在家中,就是“望穿秋水”般地等待。

一时半会见不到,就仿佛过去了一万年,哪怕腿脚已经不方便了,也要出门去接对方回家。

更不用说,有个头痛脑热,只有老伴才最有耐心,帮忙端茶倒水,添衣加餐。

越到年老,越是明白,唯一能够顺着你的心意,将就着你的人,就是那个相伴了一生的爱人。

好好珍惜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哪怕日子平淡,哪怕岁月无声。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结束语:

这一生,我们会遇见谁,会爱上谁,会和谁相伴到老?

也许,冥冥之中已经注定。

好好珍惜这一世的情缘吧,与父母、与子女、与爱人,唯有和他们相亲相爱,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无穷无尽的美好。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标签: 孩子 王裒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