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是颜值的加分项,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个子长得高一点。其实只要父母身高不太矮,家长做到科学管理孩子的身高,女孩长到165,男孩长到180,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嗨!大家好!我是美妈很帅,欢迎来到我的育儿频道!这期我们来盘点一下,父母必须要掌握的8个长高要点。一篇文章就囊括了所有的长高要点,相信我,你看完了肯定会有收获的。
1.靶身高
靶身高就是用父母的平均身高来预测孩子成年后的身高。我们可以参考下面这个靶身高公式计算。
我国满18岁的男性平均身高是172.7厘米,满18岁的女性平均身高160.6厘米,公式里的12厘米指的是成年男女平均身高的差值。
孩子的遗传身高平均值在上下6.5厘米之间浮动算是遗传身高的正常范围。
比如爸爸身高173厘米,妈妈身高160厘米,那么他们的女儿小慧的遗传身高154-167厘米之间。可以看出浮动范围还是蛮大的。所以,要想孩子长到期望身高,父母还是要认真监测和管理的。
2.身高体重百位数
很多人拿到《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位数值表》都不知道里面的身高数值是什么意思。
3rd其实是指孩子的身高在100个正常孩子的倒数第3名,10th是倒数第10名,25th是倒数第25名,50th为中等水平,70th为100个正常孩子的前25名,90th是前10名,97th为前3名。
从下面两张数值表中,我们不但能看出孩子的身高在同龄孩子中处于什么水平,还能从中看出孩子是什么样身材。如果是粗壮型(即体重百位数>身高百位数),那么孩子身高早长的可能性比较大。
3.骨龄
孩子长高时间的长短关键看骨龄。一般来说女孩骨龄达到14岁,男孩达到16岁,骨骼就不再长了。而且骨龄长得越快,孩子身高越容易提前停止发育,所以建议小朋友满3岁以后,每年带他去拍手骨片,评估一下骨龄。
如果骨龄大于实际年龄,多半是身高早长了;要是骨龄小于实际年龄2岁(包含2岁)以上,个头也比较矮,那说明生长迟缓了。这些情况,我们都要及时进行干预。
4.掌握科学量身高的方法
有粉丝说,孩子前个月前身高100厘米,这半个月不长高也罢,还矮了1厘米。
仔细一问,才知道问题所在。原来这位家长月初的时候是在早上给孩子量身高的,而到了月末却在晚上测量。量身高建议固定时间测量,如果你习惯在早上量,就固定在早上量。
因为孩子的足弓高度、脊柱长度和弯曲度在白天活动过程中,会因为地心引力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早上脊柱处于放松状态,足弓也相对较高,所以测量出来的身高会比晚上的高1厘米左右。
如果你去年4月2号量的,那么今年也要4月2号量,这样量出来的数据刚好是一年的增高数据。
身高测量好之后,用一个专门的本子记录好,写上孩子月龄或年龄、测量日期和测量数值,这样我们可以掌握孩子的身高动态,方便后续跟踪管理。
5.生长激素分泌黄金时间
想孩子长得高,就要保证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
所以请记住这几个时间点:一个是22:00-2:00和5:00-7:00,这是生长激素分泌量最大的时段。另一个是23:0-1:00和早上6:00左右,这是分泌高峰时段。
在晚上,生长激素的分泌量就达到了总量的90%,所以尽量让孩子晚上10点前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
6.长高加速期
长高不是以同等速度增长的,而是瞅准一个节点蹭蹭往上长的。长高有三个加速期,一个是3岁之前,一个儿童期,一个是青春期,其中0-3岁和青春期长高最快,儿童期是长高平台期,每年以5-7厘米的速度长高。
大家可以参考表格晨的生长速率,看一下孩子的身高增长是不是处于正常范围。
7.助高运动
身高主要是由头颅高度、脊柱的长度与弯曲度、下肢的长度,还有足弓的高度这四部分的骨骼决定的。所以要选一些能够给成长板和脊柱带来适量刺激的运动。
成长板一般都分布在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这些部位,所以平时可以多让孩子骑自行车、踢毽子、游泳、跳绳、打篮球。也可以让孩子做体操,以此提高脊柱的柔韧性,增强骨质,提高骨密度。
8.情绪影响长高
父母会关心孩子的成绩,关心的有没吃饱穿暖,但很少人会关注他们的情绪。其实不良情绪会妨碍生长激素的正常分泌,影响营养的吸收和睡眠,这些都不利于长高。
所以我们要从小教会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提高他们的抗挫能力,在学习方面也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也不要经常打骂和贬损孩子,努为为孩子创造一个温馨有爱的家。
在做“身高管理"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收到了很多粉丝的留言,其中有一位网友的留言非常深刻,因为他女儿已经来月经了,身高才长到143厘米,骨龄还超前了1.5岁,医生说女孩成年后的身高可能还长不到155厘米。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不怎么长个了,才会想起去关注孩子的身高,结果发现孩子的骨骺线已经闭合了,成长板也消失了,徒留一声叹息。
所以想要孩子长大后的身高超过平均遗传身高,就要掌握好这8个长高知识点,好好监测孩子的身高动态,一旦发现偏离正常水平,就及时干预,尽可能地拉长孩子的长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