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改
来源 | 简单心理Uni(ID: jdxl-uni)
“性”的话题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不太会被公开提及的,这对于我们是非常隐私和秘密的部分,但在生活中,“性”的问题一直在存在,从未消失过…
夫妻中的一方在婚后几年,或是生过孩子后就对性生活没有热情了,似乎“性”对于他们的意义只是繁衍
伴侣的一方,很多时候是妻子,从来没有在性生活中有过愉悦的体验,只是在顺从丈夫的需求,“性”只是她维持关系的工具
也有一些人对性行为十分恐惧,还有的人由于过度自慰而对身体造成了损害......
夫妻间良好的性互动是可以为亲密感增加元气的,缺乏性互动,或者性体验非常糟糕,都是会妨碍整体夫妻关系的。
但是,性的话题不仅很难公开谈论,甚至很多夫妻之间也是难以启齿的。这不仅会引起巨大的羞耻感,还会有一种戳破“秘密”的恐惧感。
但正是因为不去触碰,“性”也成为了一些“根本问题”的“保护伞”和“借口”,虽然不用去面对真相,但是也失去了真正解决问题的机会…
身体感受是我们每个人最原始与最实在的感受,很多早年的经历可能我们头脑层面已经忘记,但是却以身体感受留存,尤其是前语言期(一岁半之前)与母亲互动的体验。
而“性”作为人与人之间最直接与最亲密的身体接触,是情感亲密的身体表现,很容易唤醒我们那些最深层次的希望与恐惧,以及早年原初关系中的创伤与失望……
很多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是成长过程中实际的性创伤经历引起了后来“性”方面的问题,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并没有经历实际的性创伤,也有着严重的性障碍。
当然,引起“性”问题的因素是很多的,在心理学层面去解读“性”问题的视角有很多,在这里,我从一个“关系”的视角去解读你的“性”困扰。
“性”可能激活了你早年的依恋创伤
这主要体现在亲密关系中回避亲密的身体接触,或者无法进行性生活的情况。
在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内,他的成长是完全依赖于母亲的,除了营养的供给和身体的照料外,“情感对话”是母婴间最为重要的,包括眼神的互动、身体的交流。
尤其是在母亲温柔地怀抱婴儿时,双方感受着的身体节律的变化——每一个心跳、呼吸,以及身体的温度和味道…这些互动使得婴儿的躯体内环境保持了动态平衡,这是婴儿的存活与生长所必需的。
而这种美好的母婴之间身体的亲密交流,会在成年后通过伴侣间的性互动再次被体验到。
因为婴儿是经由母亲的身体里孕育而来的,所以婴儿保留着对母亲身体的熟悉感的,也自然地寻求着对母亲的依恋。
他会发出很多的信号,吸引母亲来到他的身边,然而有一些母亲由于自身反感亲密的身体接触,或者因为产后过度虚弱(抑郁的母亲)陷在自身的情绪中无力回应婴儿,这都可能会让婴儿在成年后对身体亲密有些回避。
但是如果有些母亲(也包括其他养育者)情绪冲动控制能力非常差,婴儿不断地啼哭让她非常烦躁,她由此会惩罚和报复婴儿,譬如对婴儿吼叫、拍打婴儿。
以及有一些母亲在产后激活了自己的早年依恋创伤,处于一种恐惧和应激状态中,可能她不会在行为上伤害婴儿,但会在互动中把这种恐惧投射给婴儿。
譬如婴儿突然地大声啼哭让母亲陷入一种受惊的状态,然后战战兢兢地去照料婴儿,而不是以一种松弛有爱的姿态与婴儿互动。
婴儿是很容易认同和内化母亲的情绪的,这都可能让婴儿在成年后对身体亲密有着莫名的恐惧感。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母亲从母婴互动中满足了自身对身体接触的渴望,对婴儿过度依赖,几乎时时刻刻要抱着婴儿、对着婴儿说话,而不顾婴儿也是有不被打扰的需要的,这种行为对婴儿是一种过度刺激。
以上的母亲的行为和情绪,对于婴儿都是非常侵入性的体验,不仅会形成一些身体记忆,婴儿也会本能地防御这些情绪对自己的冲击,譬如关闭感觉通道、退缩、切断关系连接等。
他们在成年后对于亲密关系本身就是抗拒的,或者可能建立了亲密关系,也极度回避性行为,尤其对于女性,性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侵入”的象征,因此她们对插入是有恐惧的。
但正是由于性直接活现了母婴互动交流,因此,亲密关系中良好的性体验,也为修复早年的依恋创伤(包括实际的性创伤经历)提供了可能,但这通常是在心理咨询/治疗的支持和干预下进行的,以防造成二次创伤。
“性”可能激活了你内在客体关系结构的问题模式
这主要体现在亲密关系中,由性生活不和谐引起的关系危机的情况。
我们早年生活中与重要他人的互动体验会逐渐被内化为一个人内在的客体关系结构,这个结构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现实的人际互动。
显然婴儿在刚出生时是没有任何精神结构的,通过母亲对他的本能冲动和依恋需要的回应和照护,让婴儿在内部形成了理想客体和核心自我的配对,不仅让我们拥有了安全感体验,还让我们有足够的自我力量去管理内部的本能冲动(性、攻击性)和强烈的情绪。
但是,如同前文所讲到的那些无力回应婴儿需要的妈妈,则被婴儿体验并内化为拒绝性客体,它对应了内在精神结构中的反力比多自我,相关的情感是愤怒、沮丧和哀伤;而过度刺激婴儿的妈妈会被婴儿内化为兴奋性客体,它对应的是力比多自我,并且引起那些与渴望和痛苦的期待相关的情感。
这三种客体关系配对是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精神结构之中的,在发展过程中,拒绝性客体和兴奋性客体对于我们也有着必需的意义。
只不过在生命的前六个月,婴儿需要照顾者可以及时回应并满足他的需要,但从六个月时开始婴儿就需要对环境的绝对依赖逐渐“去适应”,从与母亲一体化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进而形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拒绝性客体在这个过程中就起着重要作用。
同样,由于本能冲动是伴随我们一生的生命力和活力的源泉,我们也需要兴奋性客体适当地去激活本能冲动。
同时,内在客体关系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在整个生命中也一直会被外部关系影响,不同的情感状态会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内在客体关系配对。
在健康情况下,核心自我会调节整个内在客体关系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养育环境或经历了严重的创伤,一个人无法形成核心自我结构,内在客体关系系统就会失衡,陷入力比多自我和反比多自我的强烈冲突之中。
在亲密关系中,两个人的互动也会扰动双方的内在客体关系系统,每个人会把内在客体关系投射在现实的关系中,但双方也会通过性互动释放了本能张力,并增进了情感连结。在关系中难免会产生一些冲突,如果两个人的核心自我结构都足够稳定,是可以容纳并调节关系中的冲突的。
如果双方的核心自我存在着缺陷,就会使双方的关系陷入僵局,可能在一定时期和情形下,两个人在表面上可以尽力维持着没有冲突的状态,但是性互动却让他们无法回避内在客体关系失衡带来问题。
一个对身体亲密和性行为回避的人,可能会激活对方的拒绝性客体和反力比多自我,被激活的人会感到非常的愤怒、难过,甚至也会有被抛弃的恐惧,认为对方不爱自己了。
进而要么过度抓紧关系,让对方更加反感、回避关系,要么产生一些对对方的拒绝行为,激活了对方的拒绝性客体和反力比多自我,使关系陷入了危机之中。
“性”可能是你自我安抚和体验存在感的方式
这主要体现在那些在关系中极度重视性的连结,以及过度自慰的情况。
核心自我存在缺陷的人,内在也没有一个理想/足够好的客体,他们的自我是碎片化和匮乏的,所以他们要么就处于一种情绪湮没和失控的状态,要么就处于过度理智化的解离状态。
一种情况是,他们会特别需要在现实关系中寻求“实在的”连结,即身体的亲密接触和性的互动,这都缘于他们对“爱”的渴望,这些正是他们缺少的早年母婴互动中那些眼神的交流、身体的爱抚……因此,他们成年后,也只有这些“实在的”情感连结,在情绪失控时体验到被安抚。
当然了,任何一个人在陷入强烈的情绪困扰时,都希望在这种最原初的连结和安抚中恢复平静……这也是健康的亲密关系应该提供的。如果这成为了唯一的情绪安抚方式,就需要我们反思和调整了。
很多自我非常匮乏的人,是很难体验到“真实存在”的感觉,要通过外在成就和讨好他人的行为中体验到自我存在感。
如果外在现实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他们就会退缩到自我世界中,也断开了与现实人际的连结,但只会感到更加的孤独和虚无,只能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到存在感,他们会过度自慰和割伤自己的身体…但这些都并非是健康的方式,只会陷入更加痛苦的循环。
“性”在我们内在深层的需求与日常生活中搭起了一座桥梁,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发展的目标就是要阻断未被满足的童年的本能需求,不是直接满足,而通过引起以一种替代和象征性的方式得到满足,并在健康的关系中缓解内在的本能张力。
性加强了身体上的满足和象征性满足两者之间的纽带,缓解了内在力比多自我和反力比自我的冲突,使人们能够暂时得到更加直接的满足,也有更多的空间让我们去自我觉察、反思和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萨夫教授在《性与家庭的客体关系观点》一书中提到:
“性的合理目标在于,它能容纳和化解一定的冲突与挫折,而且有时还能够提供所需,满足愿望,总的来说,它能为婚姻带来愉悦的感觉。”
我衷心希望每对夫妻可以以此为目标,共同觉察和反思“性”对于自己的影响和在关系中的意义,在拥有美好性体验的同时,也收获幸福的婚姻生活。
为您带来婚姻两性公开课
婚姻常见“性”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