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位朋友私信罗sir说:
周末工会组织联谊,参会单位有一所大学、一个医院、两个机关、一家中央企业、还有我们公司。
这位朋友的公司是头部互联网公司,因为收入高经常登上新闻,可以说我们公司的平均收入水平秒杀现场其他所有参会单位。
但在联谊现场,那几家单位的人打的火热,互动频繁,几乎没人搭理我们公司的人,偶尔还会有男生过来跟我们公司的女生聊几句,但我们这几个男的就惨了,完全没人理,主动出击时候人家一看我们是私企的,不管你收入多高,都没有兴趣。这种联谊真的是太现实了!
最后这位朋友说,私企员工根本没人要,北京的相亲联谊为什么这么现实?
这个问题乍一看好像是跟经济周期的起落有关,但背后其实是私企和事业单位之间的价值观区别,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过去人人羡慕年轻人争相涌入的互联网企业,在这些事业单位的员工眼里,不过是扑腾不了多久的“夕阳行业”。
有这种看法我个人虽然不能从情感上去理解,但是从时代的角度来看,私企和事业单位的问题,一直都是客观存在的,说的深一点,这在某种意义上有一些借力打力,狐假虎威的态势。
当然,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
实事求是地说,民营企业才是经济中的龙头,承担着最多的就业,提供了最高的经济增长,同时还贡献了最多的税收。
但问题在于,民营企业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在我们这片土壤中,“市场经济”下当然也会有一些特殊的存在,这些特殊的存在,一家公司的营收就可以抵得上许多家民营企业的贡献,因此对于那些事业单位的员工来说,“现实”一点也无可厚非。
当然了,这背后更重要的,在我看来还是价值观的问题,还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例如,我身边的好几个朋友都说在机关事业单位,言必领导巡视、领导巡察、领导说什么什么,这样的话在我听来着实令人有些许反感不己。
但朋友不这么看,因为朋友在国企的缘故,朋友自己身上反而有一股说不出的自豪,坦白讲,也许是在国企之中,朋友的荣誉感、家国情怀等都被激发出来了,也有可能是社会地位更高的原因。
毕竟在大部分人的眼中,一个人在大学、医院、或者国企央企中,那就是铁饭碗的象征,那就是体制内的象征。
但很多人好像都忘了,三十年前,那些工人下岗之前,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哪怕是在十年前,国内互联网行业最意气风发的时候,很多人也不是那样想的,就连我表哥当时还想着从国企离开,跳槽去华为上班,因为表哥听说华为的工资起薪就是上万,前景比在国企高多了。
现在回想起来,那可能是民营企业,也就是私企最光辉的十年,但随着马云的“失踪”,民营企业的风光好像随着经济的放缓下行而一去不返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北京某博士跑去当了城管;我们看到一个街道委员会竟然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来自986/211大学,春江水暖鸭先知,人们对经济的感受就反映在的行为和选择以及看法上。
今天人们对私企员工的看法,当然源自于私企的式微和虚弱,当我们说一个人现实的时候,那什么是现实呢?
现实的人,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认清形势,当经济形势更好的时候,人们的就业倾向于互联网这一类的新兴行业,机会和增长普遍意义存在,当经济形势不那么好的时候,人们就更愿意选择稳定和保守的事业单位,这其实就是现实。
体现在婚恋选择上更是如此,一个事业单位的人,大概率的确会瞧不上私企员工,哪怕私企员工的收入再高,在他们看来都是不稳定的象征,这类人大概率父辈们也是单位员工,因此可能会对私企员工有些许偏见。
门当户对在婚姻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们也就更愿意选择同样是事业单位的另一半,这也非常重要。
当然了,还有部分原因也跟企业的僵化有关系,过去我们常说单位内是僵化的,这种僵化可能导致内部的人思维僵化,管中窥豹,坐井观天等等。
究其原因,不单单是因为民营企业不行了,而是民营企业和国营企业都不行了,甚至是连一些体制内的公务员降薪的小道消息也甚嚣尘上,这就足以说明了问题。
就我认识的一些国企中的朋友来说,今年的薪资也的确有一些下降,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疫情,哪怕是受制于事业单位的特性,在疫情下也不得不营收降低,盈利艰难。
而各地的入不敷出也几乎是一个共识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其实民营企业也好,国营企业也好,都应该携手共渡难关才是,21世纪了,这种现象不应该继续存在,都是企业员工,哪有什么太大的分别。
更重要的是,如果每个人都这么看问题,如果每个人都争着抢着要去机关事业单位,那么问题来了,十几亿的人口,谁来提供庞大的就业?
随着今天的出生人口越来越低,老年人口越来越多,经济效率一定是最重要的,而论效率,私企的效率无疑是更高的,未来对企业的盈利和成本控制能力会提出很高的要求。
如果人人都追求权利,如果人人都向往着管理别人,如果人人都等着分蛋糕而不创造蛋糕,那么这注定不是一个可持续的模式,这注定不是一个好的模式。
因此,要想彻底改变人们对私企的看法,不仅仅是需要从教育的方向着手,更重要的是,要市场化,不要区别对等,要引入竞争机制,要像私企一样,只有这样,人们才不会有什么私企之分,偏见之分。
end.
作者:罗sir,新青年的职场内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关注我,把知识磨碎了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