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又网课了,我家备齐药了,接下来,日子还要一天天过

北京的同事们陆续阳了也陆续康复了,在上海的我再次迎来女儿的网课通知。

对疫情担心吗?有点,一是小D很久没生病了,二来担心老人,再就是估摸着一家子要是一起发烧一起躺倒,还真有点麻烦……

一边担心,一边照常工作,一边备好了药,囤好了各种半成品食物,一边还得把日子正常过下去。

我们得工作,娃得学习。

今天这篇文章,是上周就写好的,之前有留言问到,究竟怎样的学习工作方法,效率才最高,就写了一篇。

但眼下疫情消息关注度那么高,放一篇学习方法的干货,大家会不会不关注了,我也犹豫了一会儿。

最后决定,还是按日子要正常过下去的节奏,把它放在这里,家里娃们总还要继续学习,也许还是会有需要的人能看到。

在安静不受干扰的环境下,一心一意地看书做题。

学好的知识,立马完成作业,一气呵成,从而达到加强巩固的作用。

学完后,为了防止遗忘,反复复习,确保把知识牢牢记住。

以上是不是咱们过去30年认为的“最理想学习状态”?看上去特别完美,学习就是需要不被打扰,而且不能遗忘。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这么学习,我们当父母后也就默认,孩子该这么学。

我当然也曾是这样的,直到学习了脑科学的知识后,才发现可能走了弯路。我们压根对自己大脑怎么运作都一无所知,怎么可能引导孩子高效学习呢?

更加可怕的是,我们还很可能把错误方法当成了标准,强迫孩子们这样学习。

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打破迷思,重新认识大脑,了解怎样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更好引导孩子,对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也大有帮助。

01

放学后先玩后学,对吗?

之前写过《女儿放学后的安排:玩第一,这件事第二》,留言就有朋友问,为啥不是一放学就先把作业完成呢,这样不是及时复习巩固,更加不容易遗忘啊?打断孩子,学一会、玩一会不是更不好吗?

的确,我们传统观念里,打断是学习的天敌,“趁热打铁”才能高效学习。

但有研究表明,适当打断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加州大学Cepeda教授在2006年做了一次研究,同一个新知识,在同一个时间段密集连续学习三遍的效果,不如分隔时间进行学习,后者的有效率比前者高96%。

大脑提取记忆越困难,记忆的效果越好。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看到这,可能大家又会有顾虑,虽然我知道这样能提高大脑记忆的效率,但孩子一玩就玩疯了,回头压根没有心思学习了呢?

这个疑惑又有一个研究帮助我们解答了。

著名心理学家布卢马·蔡加尼克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让测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完成每样工作的时间一般都是几分钟。

但在这些工作中,只有一半允许做完,另一半没有做完时就被阻止,顺序随机出现。

实验结束后,需要测试者立马回忆出自己之前做过的22件任务。结果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

之后,蔡加尼克又做了多次实验,结果发现,人们对于尚未处理完的事情,比已处理完成的事情印象更加深刻,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

这在学习中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不用害怕“中断“,学到一半休息娱乐,完全不会影响学习效率,反而会加深记忆,帮助下一次的学习效率更高。

所以不用担心孩子放学后立马玩就不学习了,其实放学后适当的玩耍,尤其是有氧运动,可以让身体血氧水平提高,帮助大脑积极休息,反而更加有利于接下来的学习效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接下来再和大家分享几个颠覆我认知的学习方法,亲测有效。

02

不能只练习“不会的”

微信群老师经常会留言提醒我们,XX家长,孩子今天学的XX掌握不牢固,请回家督促复习。

收到这样的留言后,你第一反应是什么?赶紧晚饭后,集中火力刻意练习这些不懂的、掌握不熟练的地方啊。

又错了!事实证明,要把会的和不会的放一起练习才是最有效的,这就是“交替学习法“。

研究发现,大脑特别擅长识别“不协调”,如果一直“喂”给它的都是它不懂的,慢慢地,它就会进入“流水线”操作的状态,进入机械模式(也就是我们常发现的,孩子走神了)。

但如果是“会”的和“不会“的交替着来,大脑就会一直处于积极的状态,对于“会”的它会调用之前的储备,而面对“不会”的,它会立马处于警戒状态,识别出来。

所以呢,100道数学题,一半会的一半不会的;100个单词,一半认识的一半不认识的,这样的交替复习效率更高。

也可以“交替”练习,背20个单词,再读一篇课文,写一小段作文,这样的效率也比一晚上死磕20个单词要好得多。

“会的“和”不会的“搭配,大脑才能干活不累。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3

不能只在学习时“复习”

晚上和孩子交替着复习完成作业,发现孩子语文学的几个生字,硬是记不住,这时你会怎么办?

死磕,帮助孩子反复多读几遍,多指认几遍,多抄写几遍,是吗?又错了!

千万不要死磕,要学会先“放一放”,但接下来的复习可以多在其他场景中进行。

这又是脑科学研究发现,大脑在记忆时,不是单一地存储知识,而是会把知识和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以及周围环境的感觉建立一种联系,一起存储下来。

关联的感觉越多,这段知识点被大脑唤起的概率越高,记忆效果越好。

所以呢,晚饭后不认识的那几个字,可以在睡前洗澡的时候,用泡沫或者水蒸气一起书写一遍,这也是复习。

再延展一下,从课堂认识的知识,复习的时候就不要逼着孩子再多学几遍课本了,完全可以拓展到其他场景,比如马路上的聊天、相关绘本的阅读。

我自己在选择玩教具、绘本练习册时,会习惯稍微买一点点同质化内容的。它们设计或者形式有一点点改变,但是教授的知识点却是一样的,这本质也是多场景。

而且,多变化也不会让孩子产生排斥,不经意又很轻松地实现了多次的间隔复习。

所以,划重点,孩子没学会,不要在一个方式上或者一个时间段内死磕,多一些间隔,多一些变化,反而更容易真正“学会”。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04

不能“最后一遍”就是记忆

你们有没有撂下过这样的话,好了,最后一遍哦,你说对了,我们今天就结束了。

这又错了!别说不符合大脑认知规律,其实这个“最后一遍”一出,大人和孩子都容易心态崩盘啊。

大脑学习是由知识链和记忆结相结合的,学习就像是往项链上串珍珠。如果只是重复学习,就像不停地从一头串,却任由它们从另一头往下掉。

要想让珍珠留在项链上,就要学会在“学习链”上打记忆结。

如果今晚学习时间差不多了需要收尾了,那就不要纠结“最后一遍”背出来,反倒是在最后一遍的时候,多做总结。

这时不要再去考孩子,可以尝试替孩子总结,好啦,我们今天学到这里了。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呢?

学了两个字,天上,我们一起在空中写一下;

学了凑十分,凑十分讲的是什么啊?我们一起说一下。

这“今天最后一遍”总结就是记忆结,孩子还没养成这样的学习习惯前,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总结,打上这个记忆结。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今天分享的这些学习方法,也并不是教条地说,“非要这样用”,但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所谓学习,不该只是表面的“背诵和答题”,也该引导孩子掌握学习策略。

学会学习,这才是一辈子真正有用的“金饭碗”。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