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一个朋友回老家看孩子,走之前还是充满期待的一脸幸福,结果回来之后就开始跟我哭诉:“怎么办啊,这次回家我感觉小宝跟我不亲了,我抱他一会他就要找奶奶,吃饭也要奶奶喂他才吃。以前我走的时候小宝都是哭得不行,这次虽然也舍不得,但是奶奶哄了哄好像就把我忘了,他现在只亲他奶奶,一点也不亲我了……”
看着她这么难过,我也只能安慰她:“现在是因为孩子不在身边,天天见奶奶自然亲一点的,以后你们不忙了接回来就好多了。”
孩子跟奶奶亲还是跟妈妈亲,一直以来都是很多妈妈的心头病,也有很多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认为谁抱孩子多,谁陪孩子睡觉,孩子就跟谁亲,这方面虽然也有关系,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跟孩子小时候依恋期的建立和形成有关系。
要想孩子跟自己亲,千万不要错过孩子的依恋期
其实很多家庭都比较在意“孩子和谁更亲”这个问题,父母这辈子的爱都在孩子身上,自然也希望孩子能跟自己是亲近的。也早就有很多学者研究过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比较认可的是英国心理学家鲍尔比提出的一套理论:婴儿依恋关系的阶段性。
在孩子刚生出来时,是没有跟谁亲的概念的。0-2个月时,婴儿的本能是希望大人满足自己的基本需求,当大人感受不到时,他们就会用哭声来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希望得到照顾。
到2-8个月时,这个时期的婴儿,开始会随着大人们的行为动作做出一些反应了。比如当父母叫孩子名字时,他们会开始观察,并且做出微笑、皱眉等动作,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基本的意识,同时慢慢地也就能够分辨出谁经常在照顾他,对谁的依赖就会多一些。
这个时期并没有特定的依赖对象,谁带的多可能就会跟谁亲近一些。如果奶奶和妈妈同时在照顾的话,那么孩子都是一样亲的,还没有分辨能力。
到8个月以后,也就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孩子的依恋关系开始初步形成,孩子也开始有自己的记忆和依赖的概念。比如这个时期一直都是妈妈在照顾,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会焦急地大哭,焦躁不安等,也就是大家说的“认人”。
在这个时期,母乳喂养的妈妈们会更有优势一些,因为孩子饿了会下意识的寻找母亲,喂养过程本身又是一种最好的亲密互动,所以孩子通常对母亲的依赖会更大一些。
但是这种情况在孩子两岁之后,又将发生改变。因为两岁之后孩子的喜好会开始形成。所以即将进入依恋矫正阶段:孩子会开始依恋他喜欢的人,开始依恋让他感觉到舒适的那个人。他也会想更多地待在这个人的身边,有意识的选择开始形成。
比如在这个阶段时,妈妈经常打骂孩子,而奶奶总是小心呵护,那慢慢的孩子可能会更愿意靠近让他感觉舒适的奶奶。所以如果妈妈想让孩子跟自己更亲的话,在这个阶段就要开始格外注意了。
妈妈应该怎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1.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虽然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在初步依恋关系形成时,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会更重,依赖性会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饿了下意识就是爬到妈妈身边一样,这时孩子的依赖心慢慢就产生了。
2.多抚摸孩子,多跟孩子互动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观察、味觉和触觉。所以妈妈们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多抚摸孩子,尤其是小手,脸颊,小肚子等敏感的部位,可以多逗逗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3.高质量的陪伴
多多陪陪孩子肯定对孩子依恋的形成很重要。但很多家长虽然天天在孩子身边,但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其实这就是无效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你在身边。所以不妨试着陪孩子做一些小游戏,陪孩子读一些漫画,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等,让孩子依恋跟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4.多鼓励孩子
宝宝慢慢长大后,会有选择的意识,这时妈妈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话,不可表现得不耐烦。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即使孩子犯错之后也不可以上来就斥责或者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尝试先跟孩子讲道理,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妈妈更信任,更愿意依赖。
最后:
想让孩子跟自己更亲并不难,一定更在孩子依恋期形成时熟悉习惯喜欢上妈妈的陪伴,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要有耐心,不要把自己的不舒服发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话,孩子还是会跟妈妈更亲一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