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阿凡达2》才明白:“看见”孩子,才能成就孩子

要说当下最热门的一部电影,非卡梅隆执导的《阿凡达2》莫属,不少发烧友冒着“喜羊羊”的风险,也要到影院刷完卡大爷这部花了五年时间拍摄的呕心沥血之作。

正所谓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阿凡达2》这部片子,一千个观众有一千种看法。

抛开对《阿凡达1》的青春追忆和被卡大爷酷炫技术的套现,在不少父母眼里,这是一部实打实的育儿科教片。

这部电影让很多父母有了强烈的代入感,从片中看到了自己正在遭遇的一堆育儿难题,以及难题背后所带来的启示。

电影的剧情设定为第一部结束的十多年,男主角杰克有了自己的孩子。长子和次子虽为亲兄弟,年龄相仿,但是性格迥然不同。

老大是父母眼里完美的长子,听话有责任心。身肩长子责任的他,不仅被酋长父亲认可,在族中也有声望。

老二却是个叛逆的孩子,总是自作主张,害得亲人差点丧命。全家为了躲难离开家园寄人篱下,父亲让他少惹麻烦,他却到处惹事生非。

老二每次惹下麻烦,杰克都会烦躁地吼出一句:为什么你就不能像你哥哥那样呢?

然而也正是老大和老二的大不同,在杰克身处危险即将死去时,老二勇敢且沉稳地救回了父亲,成功与家人团聚。

这时候父亲才看到了老二的成长,也终于说出了儿子期盼已久的那句话:我看见了!

心理学家曾说过,“不被看见”情况存在于很多关系中,但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都需要被看见,被连接,“看见孩子”是我们能够实施教养的前提条件。

看见孩子是教育的开始,孩子是教育的原点,要让他们站在舞台中央,因为他们是舞台的主角。

01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是家庭最好的教育

鲁迅曾说过,不能只把孩子当做是孩子。

《阿凡达2》虽然整部电影的剧情是由父亲出于对孩子的爱展开的,可是杰克并不尊重孩子,只会反复强调,一家人就要在一起。

杰克为了躲避仇人,带着一家人投奔水部落族,但是他们一家并不受待见,族长的儿子经常捉弄他们的孩子。

某天族长的儿子把老二带到一个危险的地方,并将他单独留下。当老二历经艰险回来时,为了平息矛盾,自己主动背锅揽祸。可是杰克并没有耐心地听儿子解释前因后果,而是武断地指责他是家庭的耻辱。

当族长儿子追问老二,为什么自己主动背锅时,老二说了这么一句话:我知道让父母大失所望是什么感觉。他之所以这么做,是不想让族长和父亲一样,对自己的儿子失望。

当父母在抱怨孩子让自己头痛的时候,其实没有看到孩子已经长大。只不过如果没有尊重伴随,成长是无奈而突然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写过一首《小孩不小歌》: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

这首诗歌讲的是不要轻视孩子,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看见孩子的内心。

尊重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道德关系。心理学家认为,追求尊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是每个正常人的普遍心理需要,也是一个人奋发进取、积极向上,实现自我价值的内驱力。

获得柏林电影节评委会“特别推荐奖”的电影《狗十三》,讲了13岁少女李玩一段汹涌又无奈的成长之路。

单亲家庭长大的李玩得不到家人的重视,在她养的一条狗丢失后,家人为了糊弄她,买来一条一模一样的狗硬说是之前那只,李玩只能无奈接受。

当她再次和这只狗建立感情后,又因为狗把继母生的弟弟惊吓了,被爸爸无情地送到流浪狗收容所,狗在这里绝食死去。

最令人心疼的是,在李玩获得全省物理竞赛一等奖的庆功宴上,面对餐桌上的一盘红烧狗肉,她笑着夹了一块大口嚼着。在这一刻,她长大了,但这是一种从放声大哭到捂紧嘴巴吞咽泪水的无奈成长。

无论是《阿凡达2》中的老二,还是《狗十三》中的李玩,都告诉我们,对孩子实现真正良好教育的前提,是父母要先尊重孩子。

一位著名学者说过: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原则是尊重孩子。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孩子看作一个灵魂,一个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

父母尊重孩子,当他们长大后才会尊重别人。詹姆斯.多伯森在《论家政》中写道:尊重他人、有责任感的孩子产生于爱和管教适当结合的家庭中。

02

允许孩子犯错,不要只看到孩子的瑕疵

心理学家约翰·霍特在《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书中写到:我们应该给他时间让他自己纠正错误,让他们在练习的过程中培养出能力和自信。”

杰克一家一直被人追杀,每天都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作为父亲,杰克有自己的顾虑,要求孩子不能乱跑,不能出圈,不允许孩子犯错,要绝对地服从自己。

但是孩子却一次次用自己的冒险经历和自己的努力向父亲证明,虽然自己不够成熟,但是已经长大,已经可以为这个家做一些事情。

老二不顾反对,与一只被赶出群体的图鲲成为灵魂兄弟,被水部落族长和大祭司狠狠责骂。父亲杰克也是非常生气,怒骂他为什么总是不守规矩,到处惹事生非。

老二非常沮丧,在族长女儿安慰他时,他难过地说,为什么父亲总是看不见。而正是老二结交的好朋友图鲲,在最后危难时刻,出手救了他们一家。

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这样他们才能够成长得更好,他们才能够成长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教育学家尹建莉说:犯错是孩子生长中的必修课,只要修够一定课时,他才会真正获得触类旁通、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才干。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胡可看到儿子嘴里叼着狗粮,她并没有对儿子大吼大叫,而是蹲下身子与儿子耐心地沟通。

她问儿子嘴里叼的是什么,儿子回答说是狗粮,接着她又问儿子是什么,儿子回答说是人,她顺着儿子的话说,那狗粮应该谁吃,儿子回答应该狗狗吃。

儿子犯错后,胡可并不是第一时间阻止,而是通过一番有逻辑的对话,让儿子自己思考出了答案。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孩子犯错,其实是一件很萌的事。

有些错误,只有在孩子身上才会出现,接纳这份独特的“萌”和成长的阶段性,才能迎来美好的亲子关系,给他踏实的安全感。

孩子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引路人的父母,缺少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办法。

允许孩子犯错,看到孩子的不完美并接受它,与孩子一路行走,一路成长,风雨无阻。

03

父母越从容,孩子越优秀

狄更斯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都要更具有力量。心态淡定、从容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剧中的老大是很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性格好、懂事,时刻维护弟弟妹妹,遵守规则,但遇事有担当。

老大年幼时练习弓箭,杰克总是在耐心教导,直至儿子成功射中藏在石头后面的鱼。

长大后,老大为了保护弟弟,和其他部落的大孩子打架,杰克在数落完后,很有默契地偷偷问道:你们谁打赢了。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杰克自豪地对着老大轻轻一笑。

就是这种从容和淡定,老大深知父亲对他的爱,这是从小时候就印入他灵魂的核心记忆和概念,不会因为是否被责备而改变。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杯混浊的水,放着不动,才会达到清淤的程度。

对孩子的坏情绪也是一样,父母只有让它从容沉淀,孩子才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他自己的人生。

有这样一位妈妈,培养出三个优秀的孩子,两个儿子30岁以前成为亿万富翁,女儿名校毕业,是一个优雅而独立的姑娘。这位妈妈就是被誉为”犹太传奇教母“的沙拉,她教子秘诀就是十个字“从容者出众,焦虑者出局”。

其实她也曾和许多父母一样崩溃,14岁的大儿子小小年纪却喜欢赌博,二儿子虽然脑子聪明却不爱读书,女儿只会花钱,不给钱时指着她鼻子骂。

痛定思痛后,她改变教育孩子的方法,摆脱大多数家长身上都有的焦虑情绪,总结一套“从容养育”的方法,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过上有价值的、幸福充盈的人生。不焦虑并不代表将孩子置之不理,从容更需要动脑筋和有耐心。

沙拉依据这个理念,成功培养出三个优秀的儿女。沙拉说:少焦虑孩子的未来,才不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内驱力,父母手上要有三把钥匙:坚强、自信、宽容,用这三把钥匙去打开孩子的内心。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指引,父母的双手应该托举起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气,帮助他们走得更远,变得更优秀。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曾说:在教育中,能放下愧疚感去直面孩子的成长问题而守住教育底线的父母,是非常了不起的父母。看得见,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每个孩子都曾有过不被看好的时候,只有父母看到孩子的内心,打开教育的钥匙,孩子成长之路才会越来越自由,越走越宽。

*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开预告片视频截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