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孩子之间发展水平的高低,在本质上是源于家长教育观的差异。这种教育观上的差异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01 一般家长的教育观
在一般家长的眼里,一切都以考试成绩为准。这主要表现在,他们衡量孩子的好坏、有没有发展前景等,都以考试分数的高低为准。
一般家长由于只盯着孩子的考试分数,就特别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更有甚者,他们为了让孩子拿到高分,从小学一年级起就让孩子去大量刷题,却丝毫没有顾及孩子学习兴趣的激发。
更让人不解的是,哪怕孩子都已经考了99分,在班上第一了,他们都要批评孩子为什么丢了1分,焦点永远都在丢失的那一分上面,却丝毫没有考虑到孩子也需要得到欣赏和鼓励。
一般家长因为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分数, 认为让孩子去做和考试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是在不务正业,所以他们从来不让孩子参与家务活、不让孩子去阅读课外读物等等,这不仅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也因为缺乏阅读而使得孩子的知识面极窄,小学阶段阅读量不足的问题很快就会在中学阶段暴露无遗。
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当然没有错,但任何事情包括培养孩子在内都是过犹不及。在孩子分数这件事情上如果过头了,最后不仅当初想要高分的期望值要落空,而且还可能毁了孩子的未来。
02 有远见家长的教育观
在四十多年前,曾经有记者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卡皮察:您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
卡皮察是这样回答的:“是在幼儿园。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卡皮察的回答代表了当时聚会的诺贝尔奖得主的普遍性看法: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就是小时候养成的良好习惯。
那些有远见的家长,更为重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而对考试成绩看得没有那么重。
他们当然不是轻视考试成绩,而是知道与小学考试成绩相比,更重要的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因为良好习惯一旦抓好了,孩子的学习成绩自然会变好,而且升到中学之后,会呈现出越学越好、越学越轻松的趋势。
而与之对比的是,很多孩子在小学成绩似乎还可以,但到了初中就开始不行了,这就是因为在小学阶段没有抓好习惯的养成,所谓的好成绩基本上是靠刷题刷出来的,等到孩子上了初中,就会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习惯没有养成的问题就会一一暴露出来。
在小学阶段的习惯养成重点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养成浓厚的阅读习惯。
孩子要养成浓厚的阅读习惯,主要是看家长重视不重视以及怎样的言传身教。
柳北岸先生有一间书房,墙壁上嵌着上达天花板的书橱,橱内密密麻麻地放满了书。对他来说,一日无书,坐立不安。
他的几个孩子,分别是艺术圈和教育界的佼佼者,他们都是手不释卷的爱书人。这份爱书的嗜好,是柳北岸先生当年苦心孤诣又不露痕迹地为他们培养成的。他笑眯眯地说:“我买了大量的书,放在地上,任由孩子们看。他们把书翻得乱七八糟,东南西北丢得铺天盖地,我一声不吭地替他们收拾。隔一段时间,又买进另一批新书,任由他们翻,我从来不逼他们读,可是,他们见我读得津津有味,而满屋子的书又触手可及,一个个都成了爱书人。”
柳北岸先生不行“言教”,而行“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正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这也是他能培养出几个热爱阅读的优秀孩子的最大秘诀。
让孩子从小养成浓厚的阅读习惯,是家长在小学阶段的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小学阶段要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很多,比如,独立完成作业、做事不拖拉不磨蹭、复习和预习、勤于思考、工整写字、积极发言、主动提问题、善于总结经验、专注学习等等。
孩子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其实家长想要的考试成绩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三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健康的生活习惯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因而教育部长期以来都是在鼓励孩子加强运动、增强体质。
在小学阶段需要养成的生活习惯包括“物有定位”的习惯、早睡早起的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的习惯、会帮家里做简单家务的习惯、个人卫生的习惯等等。
生活习惯看似和孩子的学习无关,其实不然,以“物有定位”为例,一个孩子如果不懂得“物有定位”,书桌上乱糟糟的,就算找个橡皮擦都要忙乎半天。这种凌乱的学习环境又怎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学习体验呢。
四是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运动习惯是每一个孩子都要养成的习惯。孩子如果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不仅能提升运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还能在运动中锻炼他们的目标感、专注力和耐力,而这些东西都能迁移到其他领域的学习中。
03 有格局家长的教育观
有格局的家长在教育孩子上能看得更远,他们注重打造孩子的大格局,让孩子能走得更远,在未来成就更高的境界。
1.培养孩子一颗强大的内心,增强其抗压和抗挫能力。
2.让孩子学会遇事不慌乱,能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做出最佳的选择。
3.厚积薄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面,不断沉淀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
4.培养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不管是面对什么问题,都要学会思考,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
结语
在这三种类型家长当中,能让孩子走得更远的、达到更高境界的,无疑是有格局的家长,其次就是有远见的家长,而一般家长所培养的孩子,小学阶段可能过得“多姿多彩”,但到了中学之后,就有可能变得“黯然失色”。
可以说,家长的目光是否长远,决定了孩子在未来能走得多远、能达到多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