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深化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全面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切实维护广大中小学生和学生家长权益。(据教育部网站)
针对一系列学生和家长最关心也最焦虑的问题,此次《意见》都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比如,严格招生工作纪律,不得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面向中小学生的各类考级和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等,除另有规定外,不得作为体育艺术科技特长测评、招生入学的依据;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60课时的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防止有些机构“退费难”“卷钱跑路”。
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挂钩的现象,《意见》的出台可谓切中要害。学生不是不可以参加非学科类培训,但学生参与这类培训应该是出于兴趣爱好,而不是为了升学。斩断非学科类培训结果与大中小学招生入学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及家长回归理性,不再把非学科类特长培训当成学生入学路径,还能给异常燥热的非学科类培训适时泼上一盆冷水。
而一次性收费不得超过5000元,是在收费规定时间跨度、课时数基础之上,进一步限定一次性收费的总额。这一新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培训机构收费后“卷款而逃”或因经营不善等产生退费纠纷,同时也促进培训机构以培训质量、服务吸引学生家长续费,而不是在营销手段上做文章。
《意见》对纠正非学科类培训功利化、维护招生公平进行治理,其效果值得期待。但需要强调的是,《意见》的出台,不是为了禁止非学科类培训,而是要加快规范非学科类培训,使其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所以,根本目的不是“罚”和“禁”,而是培养和推行正确的教育理念,破解教育焦虑,尤其是减少不必要的内卷。
对孩子而言,学校里的学习永远是正餐,而校外培训不过是点心,这是不能本末倒置的问题。但同时也要看到,在课后服务方面,大多数学校资源仍明显不足,以及部分孩子对培训的现实需求。一方面,学校要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学科教师配备补充,做好学校课后服务工作,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另外,合法合规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也能够积极加入学校课后服务,为学生和家长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减轻学生和家长负担,让《意见》要求落到实处。
上游新闻评论员 康磊
编辑:龙春晖
责编:王蓉
审核:陈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