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吃得少了,家长害怕孩子没吃饱,营养跟不上,影响发育。孩子吃得多了,又担心营养过剩,导致肥胖。
真的是吃多吃少都发愁。
因此网络上有了很多检测孩子吃没吃饱的方法,真的是踩中了妈妈们的“痛点”:
拳头丈量法:通过孩子拳头的大小来确定主食的食用量,比如,孩子一顿应该吃两个拳头大小的主食。
网球丈量法:用网球的数量来说明不同食物的食用量,比如,每天食用不超过一个网球大小的肉,每天的水果用量要保证达到3个网球的大小。
扑克牌丈量法:用扑克牌的大小代表每天各类食物的食用量,比如,每天食用一张扑克牌大小的豆制品。
更有甚者,给出了每天的食谱,详细到每餐要吃什么,吃多少。
这些方法看似给了家长们一个个标准答案,帮助家长解决了孩子吃多吃少的问题,实际上却容易让家长陷入另一个机械化的误区。
每个孩子的高矮胖瘦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所需要的营养也所不同,如果只是按照一个标准答案去决定孩子每顿的食用量,无疑是太过绝对化了。
所以,孩子每顿饭吃多少,最好的方法就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特质进行调整,满足孩子自身的需求。
首先,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进食是人的本能,就算是婴儿,也知道通过动作和哭闹表达自己的饥饱状态。
因此,孩子是完全能够判断出来自己是饥饿状态还是饱腹状态的,除非生病等极个别情况。
有的孩子倾向于少食多餐,有的孩子更喜欢每顿吃得饱一点,尊重孩子的意愿,更容易满足孩子的进食需求。
中国营养协会发布的平衡膳食宝塔,也专门强调“回应式喂养,逐步鼓励自主进食”。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放手,一顿饭的饭量由孩子主导,家长主要是引导和鼓励。
其次、合理搭配食物,营造轻松的用餐氛围。
当然,孩子还小,会更加偏向于自己喜欢的食物,不会考虑营养搭配,并且可能会存在挑食的情况。
这时候,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均衡营养,克服挑食的习惯,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巧变花样
家长们可以用不同的做法去烹饪孩子比较抗拒的食物,比如孩子不喜欢吃炒土豆丝,家长可以为其做土豆泥、土豆饼等。
很多时候,变换做法会带来惊喜。而且,人的喜好是会改变的,间隔做一做,说不定哪天孩子就喜欢吃了。
2.同类代替
如果孩子不喜欢吃青菜,可以用油麦菜、生菜等其他绿叶菜来代替,如果孩子不喜欢吃米饭,也可以用面食来代替。
很多食物的营养价值是相类似的,我们总可以找到类似的食物来补足孩子所需要的营养。
3.营造轻松的用餐环境
如果孩子正在吃饭,家长各种唠叨,或者总是提一些孩子不喜欢的事情,显然,孩子会抵触吃饭这个环境。
吃饭的时候,家长们可以降低对孩子的期待值,包容为主,饭桌上更多谈论一些有趣的话题,让孩子感觉良好,自然也会更期待吃饭时间!
孩子一顿到底吃多少?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家长们可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更多参考孩子的进食意愿,然后通过一些方法去鼓励引导孩子均衡进食。
当然,如果孩子饭量很少或者暴饮暴食,问题比较严重时,还是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