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千图网)
“阡陌的述说”继续连载文学作品!
本期连载的是《我的二本学生》
作者:黄灯
“看见他们”
“看见更多的年轻人”
梁鸿 贾樟柯 韩少功
— 特别推荐 —
“哪怕二本院校的孩子”
“还是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中国二本院校的学生
从某种程度而言
折射了中国最为多数 普通年轻人的状况
他们的命运勾画出 中国年轻群体
最为常见的成长路径
(
第四章
)
(
导师制——徐则良
)
阡陌的述说
1
他和高中的同学偶尔会见面,那些没有考上大学的同窗,并不如父母描述的那么光鲜,不过是更容易接受现实,在得知则良目前的收入和状况后,甚至会暗中庆幸。则良明显感到,尽管便捷的网络,能轻易将中学同学召集到小镇的歌厅,但他们之间确实难以找到共同话题,大学时光,隔膜的不仅是自己梦想的和现实的,还有曾经朝夕相处的同学情分。
(图片来源:千图网)
第三份工作,则良谨慎了很多。就算工资不能有较大突破,他意识到,必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公众号的运营成为每个单位的选择,但合适的人选微乎其微。凭借出色的写作能力,他很快找到了第三份工作,进入一家整形医院做公号,尽管待遇依旧没有大的突破,但他可以借此快速积累不同的工作经验。“整形医院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不正规,我感觉他们还挺负责。”工作经常加班,转正以后,待遇也没有提升,依旧是基本工资两千八百元。掌握了运营公号的基本知识后,干了半年,他再次选择离开,尽管早已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换工作太多,缺少积淀”,但劳动强度大、待遇差,付出和收获完全不对等,他无法说服自己在看不到前景的情况下坚持下去。但这次离开,让他找到了定力,他逐渐明白以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相比前台的管理和服务,他确实更擅长在后台运营公众号。
(图片来源:千图网)
2
在整形医院,他不但能较好编辑内容,也懂得吸引粉丝,懂得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关注的人数。经过仔细甄别,第四次择业,他选择进入一家化妆品公司,依旧运营公众号。按照合同的约定,工资三千五百元到三千八百元,不包吃住,但三个月转正后,会给他买社保、买五险一金。这是所有工作中,他干得最为舒心的一次,他已经决心好好在此坚持下去,不再像以前那样频繁变动工作。他从来没有想到,公司在他转正后,根本不履行此前的约定,既不给他买社保,更不用提五险一金。他咽不下这口气,和公司产生了纠纷,最后通过劳动仲裁,获得了四千元赔偿,但也将他逼向再次找工作的境地。
(图片来源:千图网)
回想起来,从毕业算起,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他已经换了四份工作。让他欣慰的是,自从进入新媒体行业后,他每次的薪水都能提高;更让他欣慰的是,每次离开旧的工作,他都能凭借中文的专业功底,在很短时间内,找到新的下家。这种“失业和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让他的生活没有陷入难堪的窘境,而保住生存,是他留在广州的底线。则良很快找到了第五份工作,进入潭村淘宝旗下的一家分公司做公号。公司非常正规,会落实给员工买社保之类的福利,工资也比以前高些,每个月扣掉一切费用,拿到手的收入,将近五千元。“第一次感觉稍稍稳定了一点,相比以前的拮据,生活也有了一些改善。”他最大的心愿,是电商的发展能保持上升的势头,所在的公司能维持目前的态势。回想毕业以后在广州的工作经历,则良坦言经历了很多苦楚,真切感受到“九零后”的中年心境,但他从来不后悔留在广州。他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收入,要在广州立足、买房、安家,难度太大,“如果自己没有更大的发展,要在广州买房,肯定不可能”,但他从来没有降低对广州的热爱。
(图片来源:千图网)
3
他也不后悔上大学,“如果有可能,我将为进更好的大学努力”。尽管一纸文凭没有太改变他的处境,他还是感觉单薄的生命打开了别的空间,他坚信好的大学依旧能改变人的命运,会给人带来更多的选择和社会资源。对农村孩子而言,他始终坚信,名牌大学依旧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捷径。父母关心的事情,显然和他不同,他目前的最大压力,来自家人的催婚。大妹妹已经结婚,两个弟弟也已成年,作为大哥的他,如果不解决婚姻问题,将给后面两个弟弟的成家,设置天然的障碍。
父母不知道他在广州的真实处境,只知道儿子大了,应该延续古老的生活律令结婚生子、成家立业。好不容易和父母的关系得以改善,因为催婚,他再次选择了疏离。而事实上,故乡的一切早已改变。童年时候,尽管因为奶奶的管束,他缺少玩伴,但村里的孩子随处可见,到处都是欢声笑语;而现在,哪怕到过年,村里也冷火疏烟,毫无人气。更多的人在城里买房,不再回到乡下,留下来的人,守着一个冷寂无比的村庄。村里唯一不变的,是一直沿袭的赌博风气,父亲当村干部时,想尽千方百计,给村里争取了一个贫困村资格,并坚持在村里建了一栋小学,但小学建起来后,从来没有孩子在此念书。
(图片来源:千图网)
那些真正想让子女接受更好教育的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往城市,败落的小学,早已成为村庄刺眼的废墟。则良也不是没有想过回老家发展,当老师或者横下一条心考公务员,但他对于故乡的土地,始终难以亲近。与他坚决留在广州的选择不同,来自家乡的同班同学李鸿姚,一毕业就选择回家,很快考上公务员进入当地检察院,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恰好与则良所在的村庄对接。这是两种不同选择背后的真实人生,则良貌似镶嵌在繁华的都市,背后却有无尽的苍凉;鸿姚貌似落入贫瘠的村庄,背后却拥有稳定受人尊重的职业。
一代年轻人对于城市的向往与逃离,同一个班的不同个体,已做出了最好的演绎。
(图片来源:千图网)
请关注明日《我的二本学生》连载
出身广东乡村的
男孩李沐光
身上
又有哪些故事?
期待明天的分享
作者:黄灯
“二本学生作为全中国最普通的年轻人
他们是和脚下大地黏附最紧的生命
是最能倾听到祖国大地呼吸的年轻群体”—黄灯
未完待续
读书品人生
下一期我们在这等候您
欢迎向《阡陌的述说》栏目写信
阡陌的述说 | 倾听你的述说
可以是关于生活上的琐碎
也可以是关于情感上的困惑
更可以是关于工作上的压力
我们来回答你的问题
希望收到你的来信
解答你的困惑
注:以600字为限,可以尝试在300字内完成一个情感问题发邮件,我们将会择优选择回答。请以电子版形式发送至邮箱jjsn2207@126. com。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阡陌的述说”栏目
来源 | 《我的二本学生》节选
作者 | 黄 灯
主播 | 李海洋
编辑 | 谢灵慧卉
责编 | 康轩山
主编 | 张 玮
监审 | 钟 倩
点击下方公号名片,阅读更多权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