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天宝宝换上7月大男童的心,协和医院第三次刷新亚洲最小“换心”年龄纪录

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摄影记者 王永胜

通讯员 聂文闻 刘坤维 彭锦弦 熊婉婷

不满2个月的女婴辰辰(化名),出生没多久就严重心衰,心脏扩大,生命岌岌可危。命悬一线时,她幸运地等到了来自广州的一颗7个月大的“救命心”。

2月26日,在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为首的全国顶尖心脏移植团队的努力下,顺利将这颗“救命心”植入宝宝体内,并成功“重启”,53天大的生命得以延续。这也意味着,该院第三次刷新亚洲年龄最小换心纪录。2月28日,辰辰生命体征稳定,但后续仍有关卡要闯。

宝宝还未满月,查出终末期心衰

2月28日上午,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门外,37岁的胡女士和丈夫早早守在这里,不时隔着玻璃窗往里张望。病床上,辰辰正在熟睡,面色红润,医护轻抚她的脸,心疼这么小就经历一场“换心”手术。

这个小女婴,就是胡女士的小女儿,今年1月初在老家荆州出生,没想到因为心功能严重衰竭,生命告急。

辰辰出生24天时,妈妈发现她吃奶费劲、精神不好。1月29日,辰辰突然呼吸急促、气喘,当地医生初步判断是严重的复杂性先心病,心脏衰竭。

当天,胡女士还没出月子,抱着辰辰赶到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检查发现,辰辰的左、右心室像球形一样扩张,尤其是左心室直径达3.2厘米,接近于成人大小,且心肌被撑得非常薄,泵血分数只有正常的三分之一。同时,心脏的两扇“门”也有重度关合问题。

排除了冠脉起源异常,以及主动脉缩窄等常见心脏畸形后,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带领心衰MDT团队联合会诊,最终诊断为先天性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这都导致她一步步走向终末期心衰,生命岌岌可危。

焦急等待20天,七月大男婴捐出“救命心”

董念国教授说,对此时的辰辰来说,内科治疗已无法逆转,心脏移植是唯一的重生机会。

经过严格、规范的医学检查和伦理审查,辰辰在协和医院重症监护室一边治疗,一边等待宝贵的心脏。重症医护们变身“临时爸妈”,承担起照顾辰辰的重任。

为了离女儿更近一点,胡女士夫妻俩放下工作,在医院旁租了一间单间,白天就守在监护室外的走廊。

5天、10天、20天……就在夫妻俩焦灼等待时,他们意外等来了宝贵的救命心。按照人体器官分配与共享计算机系统(CORTS),董念国教授接到通知,广州有一匹配的心源,这颗供心是来自7个月大的男婴,该男婴因治疗无效宣告脑死亡,家属捐出心脏,希望孩子的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2月26日上午,协和医院“护心跑男”团队的孙永丰教授等在广州当地医院获取供心,“供体、受体年龄相当,能匹配上太不容易了,不能有丝毫的差池。”孙永丰教授说。现场,他在同伴的帮助下,小心翼翼手捧着宝贵供心,将它放置于心肌保护液中,使其进入0℃至4℃的低温“休眠状态”。

“快,我们马上赶去机场!”孙永峰丰授回忆,他和同伴抱着器官保温箱、医疗器械上车,一路急奔广州白云机场,一路护送,于当天中午前将“救命心”安全送达协和医院。

心脏休眠后重启,刷新亚洲最小“换心”纪录

此时,在协和医院手术室,手术团队已准备就绪。由该院心血管病医院负责人董念国教授、夏家红教授、苏伟教授、王国华教授带领的心脏移植、麻醉、体外循环等多学科团队反复确认术前的每一个小细节。

11时45分,供心抵达协和医院。手术正式开始,专家团队取出病变的心脏。

11时53分,供心经过精细修剪后,专家团小心放入辰辰胸腔,手术团队开始逐一对细小血管进行精准吻合。

12时16分,新的心脏在辰辰体内成功复跳,“休眠”了276分钟的心脏重新开启工作模式。

13时35分,撤离体外循环,宣告移植手术成功。

出生53天的宝宝“换心”,到底有多难?董念国教授说,辰辰病变的心脏“块头”和成人的相近,供心则和婴儿拳头差不多,如何将一个小供心精准移植,这是十分关键的一步。记者了解到,这样一台手术,对于移植手术用的缝线、手术器械要求更为精细,手术设计也十分精巧。

“手术中要吻合心脏5个重要通道,缝线比头发丝还要细,总共缝合数百针,每一针针距不超过1至2毫米。”董念国教授说,整台手术耗时3个小时,他和团队每一步在有限的空间内操作,如同在鸡蛋“绣花”。而麻醉、体外循环也如同走钢丝。

在缝合上,专家团队也动了心思。董念国教授解释,不同位置的缝合,用到的缝线也不同,比如供心前方的是可吸收缝线,这样一来,可在未来给心脏发育腾出空间。

回到重症监护病房,辰辰还有很多关卡要闯。管床医生李菁说,对于这样极低年龄的换心宝宝,用药剂量、推注速度都要“斤斤计较”。拿药物来说,要精确到毫升,以每小时十毫升的速度缓慢输入到辰辰体内。

董念国教授介绍,辰辰术后还将面临感染、排斥反应及肺动脉高压反应等各种难关,协和护心团队将会对她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和照顾。截至记者发稿前,辰辰情况都较稳定,待专家观察后,将有计划地拔除气管插管。

据了解,这也是该院十年来第三次刷新亚洲年龄最小“换心”纪录。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对话:

在我国,儿童心脏移植数量远低于成人,目前面临哪些问题,移植效果又如何。2月28日,极目新闻对话中华医学会心胸血管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协和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国教授。

极目新闻:董教授,目前我国儿童心脏移植现状如何?

董念国:儿童心衰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据估算,中国每年约4万名患儿因为重症心衰住院治疗,一旦发展到终末期,唯一的希望只有进行心脏移植,但是儿童发育程度差异大,心脏移植面临的挑战远高于成人,而且适合儿童的供心紧缺。全球每年完成儿童心脏移植500例左右,我国60例左右,儿童移植数量远低于成人。2014年以前,全国儿童心脏移植仅为个位数,近9年来数量才有了突飞猛进。自1995年至2020年,国内儿童心脏移植共275例。协和医院不断探索心脏移植的中国模式,从2008年9月至今完成150例儿童心脏移植,占全国的约40%,数量与疗效均达国际先进水平。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极目新闻:器官移植中,为何儿童心脏移植数量“凤毛麟角”?

董念国:在中国,儿童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仍是一个突出问题,这些患儿中,有一部分已经是终末期心脏病,他们很难像成人一样顺利匹配到合适的供体,如1岁的宝宝面临手术,几乎无法找到同年龄的心源,只能是“大心脏”挽救“小身体”,这背后需要攻克诸多技术难关。所以说,器官移植是外科学的“皇冠”。

极目新闻:协和医院是国内儿童心脏移植的“领跑者”,这是您和团队第三次刷新亚洲最小年龄“换心人”纪录。

董念国:2014年,年仅3个月的小天佑植入一颗4岁的心脏,成为亚洲年龄最小、体重最轻的“换心人”,如今健康成长;2019年,这一纪录再次被刷新,66天的宝宝也换上了一颗4岁的供心;今年,53天的女婴辰辰通过换心也迎来新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极目新闻:针对中国患儿年龄小,复杂程度高等疾病特点,如何走出一条中国医学的新路?

董念国:在等待“换心”的患儿中,很多除了心衰,还合并复杂心脏病。我和心脏大血管外科团队设计个体化术式,提高手术成功率。比如独创的杂交手术,在更换心脏“发动机”前,封堵盘根错节的畸形“血管丛”,减轻对受体的伤害。然而,心脏移植手术不仅考验主刀医生的技术,对器官转运、麻醉、体外循环、监护、护理等都是一场生死考验。这支团队针对终末期心脏病,建立适合中国儿童心脏移植的技术规范;创新“边缘供心”理论,改进供心保护方法,使冷缺血安全时限从国际标准4小时延长至6—8小时,缓解供心短缺问题。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