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米粒妈
钟美美又上热搜了。
对,就是那个曾惟妙惟肖模仿各科老师,爆红网络的钟美美。
也是那个拒绝1500万签约费,踏踏实实在学校读书,考上省重点中学的钟美美。
不过这次的热搜内容,让米粒妈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很难想象,这个古怪精灵、开朗有趣的孩子,是这样长大的。
听听孩子说的:
“我小时候,从8个月开始,都是我姥姥和我姥爷在养我。
那个时候,妈妈和爸爸还没有离婚,他会打我,还会打我的妈妈,就是特别希望他们离婚。
我家里边就是应该没有爸爸的存在,他就应该是多余的,我特别希望他能离开。
我们好像生活在他的一个阴影下面。”
还有:
“在2016年的时候,就有了我妹妹,他们这段本来就已经不能再持续下去的感情,又维持了4年。
一直到2020年,他们终于把婚离了。
离婚之后,他还是总会骚扰我和我妈妈,有时候希望他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吧。”
米粒妈所在的好几个妈妈群里,讨论这件事已经好多天了。
许多妈妈心疼这个孩子遭遇的一切,也羡慕他妈妈有这么个成熟懂事的儿子。
米粒妈也心疼,但我觉得,孩子还是不要太成熟懂事的好。
懂事,是承担了父亲的职能
为啥这么说?
咱们往深了想想,成熟懂事代表什么?
代表孩子失去了他那个年龄段应该有的蓬勃和任性。
钟美美有段倾诉特别戳米粒妈的心,他是这么说的:
“我们家里因为他,变得特别地不幸,所以我要努力,我希望给我妈妈,还有姥姥、姥爷、妹妹一个好的生活,我就是想拼!
我希望自己能成为家里面最强大的一个顶梁柱!”
小小年纪就想照顾、养活全家人,不正是因为他承担了本属于爸爸的责任吗?
米粒妈想起之前在知乎上看过的一个答主的讲述。
有一次她坐长途火车,对铺是一位妈妈带着三个孩子,大女儿十来岁,大儿子七八岁,小儿子刚会走。
一家四口穿着打扮很精致,妈妈还穿着将近十厘米的恨天高,带着一个大行李箱和两个大背包。
要知道,火车全程要开二十多个小时,一个成人怎么可能拿这么多行李的同时照顾三个孩子?
答主问这位妈妈,你带着孩子怎么不坐飞机?那多方便啊!
妈妈很自然地回道,坐飞机多贵啊,行李还得托运。没事,我家老大懂事,能帮我照顾。
于是,在接下来的路程中,答主见识了小姑娘有多么懂事。
这个孩子全程帮她妈妈拿行李不说,照顾弟弟的活儿也全包了。
刚会走的弟弟喜欢到处跑,她就牵着弟弟在车厢里溜达。
妈妈剥石榴给七八岁的弟弟吃,她小心翼翼说自己也想吃,妈妈直接把剩下的半个丢给她自己剥。
到了晚上,妈妈跟她说,我累了,去休息一会儿,你照顾好弟弟。
然后,小姑娘就一直哄着弟弟到半夜一点多,直到列车员把妈妈叫起来,她才爬到中铺睡觉。
虽然妈妈全程都在跟周围人说女儿多懂事、多听话,答主却觉得小姑娘挺可怜的。
说实话,米粒妈也这么觉得,因为小姑娘在火车上做的事,明明是一个父亲应该去做的。
小姑娘体谅妈妈辛苦,当然值得肯定。
但我们作为父母得明白,孩子就是孩子,他们根本不能、也不用去承担父亲的职能。
赚钱养家,是父亲的首要责任;
照顾好妻儿,是父亲应尽的义务;
给孩子当榜样,是父亲为孩子负责的表现。
孩子能有心力做自己,能专注于自己的事情,已是难得了。
非常赞同香港作家梁凤仪对父亲的定义:“恐惧时,父亲是一块踏脚石;黑暗时,父亲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亲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亲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亲又是鼓励和警钟。”
懂事,是承接了妈妈的情绪和期望
我们再说回钟美美。
据米粒妈观察,他是个共情能力很强的孩子,尤其能共情女性的辛劳和苦难。
他在微博曾留下这样的话:
“自发平等、公平、尊重的对待女性。
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为别人撑一把伞,当我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会毫不犹豫的帮助。”
相当暖心的孩子,不过,我们感动的同时,也要追根溯源
钟美美对女性的共情,其实源自于对妈妈的同情和理解。
因为同情妈妈遇到了不负责任的丈夫,他觉得自己必须抚慰妈妈的情绪创伤;因为理解妈妈的处境,他想用自己的优秀和成就,让妈妈过上更好的生活。
无意指责钟美美的妈妈,她过得相当不容易,她也想尽全力让孩子们过上安稳的日子。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当孩子总是安抚我们,说暖心话给我们听,深深共情我们的辛苦时,我们是不是在平日的生活里,无意间驯化了一个过于“讨好”我们的孩子?
作家刘继荣在《遇见世界上最好的爱》一书中,讲了一件女儿小时候的故事。
在女儿读幼儿园的时候,有一次她去接女儿,老师先是跟她说女儿最近表现不太好,又跟她提及另一件事:“孩子这些天常常吃饭吃到胃痛,还要求继续添饭。”
其他家长似笑非笑地看着女儿,让刘继荣觉得十分丢脸, 她既尴尬又愤怒。
回家后,她想在床上躺一会儿,可女儿把门弄得吱吱作响,失控之下,她朝女儿大喊:“滚出去,我不想看见你。”
女儿过了好一会儿才颤颤巍巍地说:“妈妈,如果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手,那她会死吗?”
刘继荣心疼之余,又感到绝望:“老天啊!你到底给了我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连淘气都笨得险些杀了自己。”
问题来了,她女儿为什么做这些事呢?
原来,女儿拼命多吃饭,既不是傻,也不是贪吃,是因为她觉得妈妈工作太辛苦了,她多吃饭就不会老是生病,才能快快长大,帮妈妈干家务。
所谓的玩刀,也不是因为调皮捣蛋,而是她看妈妈太累了,想给妈妈削个苹果吃,因为“妈妈最爱吃苹果”。
得知真相的刘继荣后悔得心都痉挛了。
米粒妈很想把她的感悟分享给大家:“你永远不知道,那个小小的人儿是怎样用尽全身的力气在爱着你。”
作为育儿博主,米粒妈听过、见过太多类似的故事,很多妈妈被生活折磨得非常疲惫,当她在孩子面前展露焦虑忧愁时,潜意识里是在跟孩子索取情感上的支持。
为了抚慰妈妈,孩子愿意牺牲一切。
于是,他们接手了不属于他们的悲伤和焦灼,同时失去了真实的自我,活成了假面人。
一声叹息。
孩子,本不必太懂事
如果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个过于懂事的孩子,始终都是紧绷绷的。
他们会因为这样或那样的担心,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想法。
这让我想起了米粒姥姥,她一岁时被送到姥姥姥爷家,直到高中才接回家。
她本来是高级工程师家里的独女,去了姥姥家,却成了没人在意的孩子。弟弟(我表舅)妹妹(我表姨)一个个聪明绝顶、伶俐可爱,唯独她普普通通,被遗忘在角落里。
她知道姥姥爱吃饼芯,因为牙齿不好咬不动皮,就谎说自己就爱吃饼皮。结果全家人个个都把饼皮撕下来给她吃。
付出太多,自己的需求就会被别人忽视。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父母和孩子之间更是如此。
在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蹦蹦一家四口准备吃饭,妈妈边盛饭边跟准备去厨房拿碗筷的蹦蹦说:“我煤气忘关了,你去关一下。”
结果蹦蹦不熟悉操作,不小心碰到了报警器,刺耳的声音吓得蹦蹦动都不敢动。
爸爸听到声音后,立马跑过去关了煤气,随后对着蹦蹦就是一巴掌,呵斥道:“干啥呢?之前不是教过你怎么关煤气的吗?怎么又忘了?一点儿小事你都干不好!”
妈妈走过来制止了爸爸,但蹦蹦没有跟妈妈说半句爸爸的不是,他先是跟妈妈说:“不疼,妈妈,都是我的错。”
接着又跟爸爸道歉:“爸爸,对不起,我下次再也不犯了。”
然后镜头回到节目现场,一位嘉宾问蹦蹦:“如果妈妈不来安慰你怎么办?”
蹦蹦竟然说:“我就憋着呗,憋着憋着就过去了!”
然后他接着说到:“我一想起这事儿就特别委屈,不想的话就没事。”
孩子的潜台词是:反正父母也不关心我心情好不好,不抱有期待,就不会失望。
实在太扎心了!
之前看过一句话,米粒妈觉得放在这特别合适:“听话就会听很多人的话,懂事就会懂不必懂的事。”
孩子早晚会懂事的,但这是长大后的事。
现在的他们,不需要背负那么多,不需要那么懂事。
米粒妈希望,在我们还能守护孩子的岁月中,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去成为自己,为了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他们才能真正体验到幸福,才能在今后的漫长岁月中,挺过一次次的挫折和困难。
个人简介:@米粒妈爱分享 米粒妈,美国海归,海淀家长,当当新书总榜第一名《影响孩子医生的亲子英文书》作者。专注学习干货、教育经验和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