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央视主持人董卿,我觉得“腹有诗书气自华”应该是再贴切不过了。
她曾多次主持央视春晚,也主持了《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故事里的中国》等优秀节目,以优雅、博学、知性大方为观众所熟知。
但与此同时,一直以来董卿也是负面消息缠身,很多人曾质疑:
如此优秀的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为什么会把孩子送到美国、英国上学?
为什么会让孩子加入美国国籍?
在节目里高谈阔论说自己多么多么爱国,可做法却相当现实,是否表里不一?
对于这些问题,董卿在参加某档演讲节目时,曾给出正面回应,她说:
“我儿子出生的时候恰巧在美国,所以顺理成章有了美国国籍,就让孩子接受美国教育。爱国是我的选择,但接受教育是孩子的选择。”
面对这样的答案,有人觉得心服口服,也有人觉得她说得冠冕堂皇,都是借口。
或许我们很难判断她的回答是否发自真心,但真要说孩子“凑巧”生在美国,我觉得有些蹊跷。
生孩子可能“凑巧”吗?
我们都知道,对每个准妈妈而言,孕育下一代都是顶重要的大事,董卿自然也不例外。
就连普通宝妈,为了能够顺利平安地生下宝宝,也会定期产检、谨遵医嘱,天天数着离预产期剩下的日子,就等着平安地将宝宝生下来。
更别提董卿这样的“明星宝妈”了,孩子“凑巧”生在美国,我觉得会有可能,但可能性小到近乎于无。
尤其董卿当初正处在事业的巅峰期,却突然隐退,选择到美国进修,这才是未免太“凑巧”了些。
当然,我们无权指责别人选择的对与错,毕竟为了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选择远赴美国生子的父母不在少数,这本无可厚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但如果一边立着爱国的人设,一边匆匆忙忙把孩子送到美国,只为了接受美国教育,加入美国国籍,反差是不是太大了些?
送孩子去国外接受基础教育,真的合适吗?
现在很多比较富裕的家庭,为了规避国内的应试教育体系,会选择让孩子出生在国外,接受国外的教育,意图使孩子“弯道超车”,学到更多的知识。
但外国的月亮,真有想象中那么圆吗?
或许也不见得。
杨振宁曾说过:
“美国的教育绝不比中国好,把中学生送去美国教育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杨老认为,现在美国的基础教育和本科教育,并不一定比中国好。
此外,孩子年龄过小,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外出求学很容易出问题。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很多家长花重金把孩子送到欧美国家求学,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不愿意让孩子在国外吃一分苦。
可结果呢?
孩子到了国外,就像脱缰的野马,不仅没有丰富自己的学识,还沾染了一身的坏习惯,乃至于沾上毒品,亲手毁掉了自己的未来。
因此,当孩子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再去国外领略接受中西方文化的思想碰撞,其实也并不迟。
教育是孩子的选择,更是父母的选择
古人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到现代社会,这种“封建糟粕思想”早已被大家摒弃。
但从孩子接受教育的角度来说,父母的选择,远比孩子自身的选择更重要。
所有家长都不可能任由孩子像“自由恋爱”那样,“自由”地选择接受何种教育。
从古至今,“树大自直”都一直是个伪命题。
懈怠、懒惰、散漫是孩子的天性,只有父母予以好的引导,才能使孩子自律自强,真正成为优秀的人。
也正是因此,我们在选择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时,其实不必千方百计苦心积虑地将孩子送到国外。
孩子心性未定之时,早早去异国他乡接受西方教育,并不是什么好事,在国内接受系统的教育,一样能使孩子成为优秀的人才。
结语:
让孩子接受美国教育、加入美国国籍,为人父母,这些选择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非要强辨“这与自己爱国并不矛盾”,立一个“爱国人设”,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
而我们作为普通家长,还是要理性看待国内国外教育方式的区别,中国的教育并不像某些人想象中那么不堪。
今日话题:你对董卿的这种解释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