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适当的远离才不会冲突频发

作者:主创团·枫子

养育孩子,最难的是什么?

答案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每天回到家,就把自己锁屋里,问他什么也不说;

脾气臭,一言不合就炸,半点说不得;

不让他做什么就偏做什么,就爱和父母对着干。

我的儿子就是这样,有一次,他又在外面玩到晚上7点才回家,我故意没留他的饭菜,本想着好好教育一下他。

没想到,他竟然丝毫不认错,还赌气说不用吃饭更好,当着我的面就吃起了零食。

我有些生气地告诉他:“以后再不按时回家吃饭,不仅没有饭菜,零食也不会有!”

他一脸无所谓:“那就饿死我好啦!”

我气急,这哪里是儿子,分明是祖宗!

我没忍住吼了他一顿:“那你干脆不要回来了!”

结果,儿子蹭的一下就站起来,径直地走了出去,把门甩得砰砰响。

我愣在原地,又委屈又难过,我不知道,我明明都是为了他好,为什么他却丝毫不领情。

我不明白,懂事又听话的儿子,如今为何变得如此叛逆难管。

这半年,我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也看了很多专家课,这才找到症结所在:孩子的很多问题,反映的其实是家长的错误教育。

要想帮助孩子安然度过危险的“青春期”,父母们一定要知道下面这四个黄金法则。

鱼缸法则

孩子在成长,家长却没有跟上

《朗读者》节目里,作家麦家分享过自己和儿子的一件事。

儿子初二的时候,突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年,再也不愿去学校。

上千个日子里,儿子每天就打游戏、上网,除了吃饭、上厕所,绝不出门。

麦家想尝试沟通,但儿子根本不理他,父子俩的冲突次数持续上升。

如果麦家试图打开他的房门,他还会离家出走。

麦家不懂,为什么儿子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不是突然变得叛逆、难管的,而是他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在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鱼缸法则”。

讲的是:三寸长的热带金鱼,养在鱼缸里,无论养多久、喂多少鱼食,个头始终不见长。

直到有一天,鱼缸破了,人们将鱼换进大水池中后,惊讶地发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鱼就从三寸长到了一尺。

父母其实就是这个鱼缸,孩子是鱼,鱼需要大一点的鱼缸,才能成长,青春期的孩子,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发展自我。

但是,很多父母没有察觉到,依然用固有的思维去养育孩子,所以孩子便会出现顶嘴、质疑、对抗等一系列问题行为,来“提醒”父母要做出改变了。

所以,孩子看似叛逆,实则是为了争取更多的空间,实现自我成长。

父母若是急于把这些情况当成叛逆去压制,结果反而会让冲突升级,亲子间变得针尖对麦芒。

听过一句话:青春期是孩子留给家长最后的机会。我们所做出的每一次改变,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未来。

当你觉得孩子难管时,不妨从改变自己开始,不要去过多管控、过度施压,而是要先把环境变成一个鱼塘,甚至一片海洋,然后慢慢等待,陪伴他成人。

自己人效应

成为孩子的“自己人”,对话效果事半功倍

很多父母深有体会,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只能软着说,不能硬着来。

父母越是强硬,孩子越是排斥。

心理学教授贺岭峰说:“家长要想多了解孩子,就得多暴露自己,家长暴露自己越多,孩子暴露自己也会越多。”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从来不是说教、指责,而是一个始终跟自己站在一起的队友。

高级家庭指导师刘称莲分享过一个朋友的故事。

她的一位朋友偶然间发现儿子的裤子里,藏有很多传情达意的“小情书”。

朋友当时很震惊,不想儿子因为早恋耽误学习。

斟酌再三,他却没有揭穿儿子。而是选了一个父子俩都很放松的时间,跟儿子分享了自己早恋的经历。

他说自己小时候就喜欢上一个女孩,但一直把感情偷偷放在心里。

因为那时候觉得没有自己能力,直到他考上好大学,对未来有了规划,可以对女孩负责任了,才开始和女孩谈恋爱,并结婚生子。

自始至终,关于儿子裤兜里的情书,爸爸没有提一个字,但儿子却把他的话听进了心里。后来,那些情书再也没有出现过。

这种沟通方式,在心理学上叫做“自己人效应”:

家长多跟孩子聊聊学习以外的事情,比如他的朋友、喜好,以及当天的新闻,或者主动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样做,更容易获得孩子的信任和认同。

和青春期的孩子分享自己的经历,就是成为孩子的“自己人”的最好方式。

孩子感觉到了父母的信任和理解,自然会收起身上的刺。

这时,再来沟通、交流,孩子就不会再抵触。

父母的话,他不仅能听进耳里,也能装进心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二十码法则

孩子需要边界,适当的远离才不会冲突频发

美国有一条著名的教育法则,二十码法则。  

其中,“二十码”是一种象征,代表着父母和孩子间应当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护孩子的隐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很多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恶化,就是从父母的越界开始的。

《大考》里吴家俊的妈妈,就是一个不懂分寸,没有边界感的妈妈。

吴家俊喜欢动漫,妈妈却直接毁掉他辛苦花了几个月的参赛作品。

为了更好地督促他学习,妈妈还强行把他的房间门锁撬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可避免的,母子间战争频频爆发。

有一次,吴家俊更是声嘶力竭地对妈妈怒喊:“以后我考得远远的,再也不要看到你,我要离开这个家。”

好在最后,妈妈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权,不再干涉,让他为自己的人生做主选择。

母子关系这才得以破冰和解。

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一定要懂得保持适度的边界感。

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拥有高度自主权。

比如在物理上,他认为房间是自己的领地,不能被侵入;

在精神上,他觉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安排,自己的东西要自己管理,不要被干涉。

父母若无视孩子的需求,一味侵占孩子的领地,孩子必然奋起反抗。

所以,父母要放下权威者的心态,尊重孩子的独立和自主,和孩子建立起边界感,才能赢得孩子已经进化的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霍桑效应

看见孩子的内心,才能改变孩子

《解码青春期》的作者乔西·西普曾经是一个很令人头痛的孩子。

作为一个孤儿,他会被送往合适他的家庭,但每到一个新的寄养家庭里,他都会各种捣乱,做坏事惹怒家长。然后暗中计算,多少天就会被赶走。

直到有一次,他因无证醉酒驾驶被捕,当时的父亲说了一句影响他一生的话:“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

这个父亲,不管他怎样恶作剧、捅窟窿,都包容他、接纳他、理解他。

感动之余,他开始悔过上进,最后他成为了著名的青春期方面的研究专家。

这正对应了心理学上的霍桑效应:“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就会刻意改变一些行为和言语表达的效应。”

也就是说,当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看见、被关注、被重视,他才能产生良好的感受,才愿意接受父母的教导。

青春期的孩子,看似像一只刺猬,张牙舞爪,但其实他比我们想象的要脆弱。

叛逆的背后,其实是渴望被看见、被关注。

就像乔西·西普总结的:

“在青春期,身体和心灵的突变就像一场剧烈的风暴。

每一个看上去叛逆、难以接近的孩子,都需要父母强有力地支持。”

所以,面对青春期孩子的一次次试探、攻击,我们要做的不是拼命压制,让他服从管理。

而是要透过行为,看见孩子的内心,让他感受到爱和温暖,让他知道:无论你有多糟糕,我依然爱你。

感受和情绪被接纳的孩子,才能从青春期的“阵痛”中尽快走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听过一段话:

“青春期就是一种危险,可以上天也可以入地,可以是一把刀也可以是一朵鲜花。

我们作为长辈,只有一种选择,帮助他变成一朵花,抹平尖锐的地方。帮助他度过最摇摆不定、定时炸弹的这样一个阶段。”

青春期,是一道坎,也是一场考验,迈过去就是蜕变。

家有青春期的孩子,希望父母可以调整心态、改变认知、适当沉默、耐心守候。

给他多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多一点看见,陪伴他平稳度过人生中的重要时期。

愿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最终破茧成蝶,活出精彩人生。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百万父母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地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