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废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天下医生苦职称久矣!多位专家频频建言,真相是什么?

建议废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

引起强烈讨论

每年两会期间,不论是代表还是一些群众,都会通过网络渠道把自己的建议公之于众,并希望能够获得大部分人的讨论和认可,以此得到高层的注意,有机会经过相关部门的研讨、认证,并进行实施。

这两天,网络上流传已久,并持续发酵的一个议题就是:医生的职称晋升无非也就是为了俩钱,大家心知肚明,这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讨论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还没有勇气把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废除掉?这到底是为什么?

3月1日,陕西某三甲主任医师徐医生在医生论坛发表文章《取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实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你觉得咋样?》引起了医生同行们的热烈讨论。

他表示,“一直以来,我国医务人员‘苦职称久矣’。为了晋职,医务人员花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有的不惜花大价钱钱求人写论文发论文,外语考试找枪手,有的在答辩期间费尽千辛万苦,受尽了委屈和折磨,直接造就了一个围绕职称晋升长长的利益链,而对于医生个人,最终不过要么为了面子,要么为了票子。事后想想,真没必要。”

他还建言,废除之后,医生可只需要通过两次考试:一次“入门”考试,即通过全国统一的医师资格考试,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就可以全国范围内行医,无需注册;第二次是通过全国主诊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了就可以在医疗机构“带团”,作为团队头,组建自己的主诊医师团队,对病人实施独立诊疗,不需要再晋升什么副高正高。

这些建议虽然人微言轻,但也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一轮舆论发酵,让“废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的议题再次摆在了人们的面前。

关于“废除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制度,不再让职称拖医生后腿”的议题几乎每年都会被提及一次。

早在2017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周梁教授就提出建议:取消我国医生职称体系中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的分级晋升制度,为广大勤勤恳恳地在临床第一线从事医疗诊治工作,为病人提供直接医疗服务的医务人员松绑。

当时,听到全国政协委员提出这样的建议,无数医生无不敬佩、赞叹,毫不夸张地说,甚至很多人都感动至落泪。要知道,周梁教授本身就是这种职称体系下的受益者,他本可不必为天下医生请命,可他却毫不犹豫地成为了“列夫·托尔斯泰”般的人物,向“职称”发起了医疗界的第一次宣战。

无独有偶,2020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岩建议“取消各类职称评审,鼓励从业者由虚向实,多干实事。”

一语中的,这或许就是为什么“取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职称”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原因,作为医生,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如何能当上主任医师上面,这导致我们干的实事变少,虚事干的太多了,甚至达到了不务正业的地步。

众所周知,一名医生要想熬到副主任、主任医师的位置,如果拿不出几篇像样的国际期刊论文,连参评的资格都没有。有的医生临床水平很高,但由于论文数量不足,头发熬白了还是个主治医师;而有的医生既不会看病也不会手术,却凭大量的论文获得各种头衔。

科研成为王道,令多少医生寒了心!一些博士连基本鉴别诊断、临床处置的思路都没有,但因为对某个疾病发表了七八篇论文,毕业两年后就竞争副高了,甚至还有人因为课题多竟然被破格正高了。

难怪有人自嘲道:“做1000台手术,不如发一篇SCI论文。”在畸形的评价体系中,很多医生被逼无奈,走上了论文造假的邪路。

唯科研、论文早该破局了,

时代变了,医生应该以“临床实践家”为荣

虽然目前医疗机构对医生的晋升职称考核体系是医疗和科研并重,但实际上逐渐演变成唯科研、唯论文了。有些医生临床能力虽然得到了患者和同行认可,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和足够的论文数量,很难晋升。与此同时,一些不会做手术的主任医师、不会看病的内科专家,靠大量科研论文获得各种职务头衔,但在实践中却不会处理病人和具体的临床问题。

医疗圈有一个广泛为人所知的事件,5年前,上海某三甲医院资深医生在评高级职称时,因没有出色的科研项目和SCI论文,被评审院士当众评价为“临床实践家”“手术匠”,后引得所有评委都没有投他一票,令人唏嘘不已。

有人说,临床技术容易学,三个月就能熟练,科研三个月不碰,狂补三年也跟不上。

可笔者想说,我身为临床医生,为什么要强迫我去大搞科研呢?这些难道不是高校里的教授、副教授所关注的重心吗?就因为我一个临床医生不去搞科研,整个医疗学术界就要停滞不前了?换句话说,现在,铺天盖地的学术论文发表了,可医疗学术有什么质的飞跃吗?国家每年投入的几十亿、上百亿经费都用在哪了呢?

也不要说临床科研两手抓,人的精力有限,两手抓,两手都要空。可以下断言,爱搞科研的医生你可以说他是科学家,但绝不是一个好医生;爱钻研临床的医生绝不是一个科学家,但一定是个好医生、好的临床实践家。

时代变了,年轻的我们现在以被称为“临床实践家”为荣,以被称为“手术匠”为荣,而不是以此为屈辱。

其次,医生分级晋升已经成为医学发展的最大内耗。

从学科发展角度看,取消医生分级晋升,可以有效减少甚至是杜绝买卖医学论文、学术造假、权利寻租等现象,真正建立起以临床需求、病人需求为导向的医学科研方向,有效避免临床与科研两张皮。

从医院管理角度讲,职称都是绩效评价、薪酬分配的重要权重。表面看这种分配方式合理,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粗放的管理方式。而取消医生职称分级晋升,可以倒逼医院以临床实际能力为主,建立真正公平合理的绩效指标考核体系,最大限度地激发调动医生的积极性。

从服务患者角度讲,医生分级晋升的减法,势必会换来医生回归临床的加法,最终受益的是所有患者。

另外,职称制度还有一个弊端,那就是阻碍了年轻人的学习兴趣。年轻人学了一些医疗技术,却因为职称不到,做不成相应级别的手术,这样慢慢的就不愿意再学了,因为学了也独立开展不了。等到职称到位,已经40多岁了,再也没有闯劲,也不愿承担风险去开展一些技术了。

但话又说回来,既然有人建议取消副主任、主任医师制度,那么肯定也会有人坚持维护职称晋升。

这些人表示,职称应该保留,要不怎么评价医生水平的高低呢?经过进修学习深造,工龄 25 年的医生,和初出茅庐的新医生一个职称,合适吗?

对于取消和不取消,笔者认为,不妨先从废除职称的各种评审标准和评审条件入手,现有的评审条件可操作性太大,充满了各种不公正性。

如果把评选职称的标准放在临床工作量并发症治愈率死亡率上,5年一评审,把不干活、水平差的医生请出队伍,这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情呀。

或者,保留职称,以考代评,把考试作为重要评审标准,杜绝关系、金钱、造假,实打实的为病人看病,这样是不是也挺好?

职称晋升被大部分人厌恶、诟病,

无法取消又是为何?

科研,是行业精英们做的事,应该走精英路线,而不应该以医院晋升职称为目标,那属于自降身价,并且势必会造成“全民科研”的假大空局面,何必呢?任何一个有眼光的医院,领导层识别真伪科研并不难,难的是能否抵得住动辄几百万的项目基金,难的是在“科研兴院”的宗旨下比翼齐虚的体系能否自我净化。

只要有职称评定机制存在,就不可能防住钻系统漏洞的人,而且随着时间进展就会成为主流。大禹治水,靠的是疏而不是堵。取消职评,精英更有发展通道,无论临床还是科研,有突出贡献的人都不会被埋没。

事实上,这种借鉴前苏联的职称体系,几十年来没有打破,沿袭至今,已经成为既不代表临床水平,也不代表科研水平的虚假形式,仅代表迎合投机水平的错构瘤。

如果废除规则、取消晋升制度,保守预测一下,恐怕95%以上的医学科研、论文、专利将彻底消失,必然导致那条庞大的产业链瞬间崩溃,而它涉及的利益链错综复杂,既得利益者拥有制定规则的话语权,这是另一个维度下的搏弈。

正如某位学者所言,“虽然社会主流意见是取消,但制定规则的人只能置若罔闻,不要课题、论文,你让科委、杂志社、期刊怎么活?那些高分低能的人怎么活?”

或许这才是真正的原因。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标签: 医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