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和母亲争吵后跳楼自杀:这3种迹象,说明孩子心理出了问题

作者:主创团·筱恬

“朋友的女儿从十七楼一跃而下,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三岁!”

不久前,在微博上看到某教育博主分享的一起悲剧,心情沉痛了很久。

原来,这个小女孩学习一直不太好,工薪阶层的父母把所有精力和金钱全部都花在了补习上,她的成绩却反而越来越差。

为此,母亲平日里总是为了学习责骂孩子,拿她和身边成绩好的同学做比较。一言不合就吵架,是母女之间的常态。

而这一次,因为女孩单元考没考好,她俩在一起发生了激烈的争执。母亲在盛怒之下摔门而去,独自在家的女孩,就这样冲动地做了傻事……

为人父母,每每看到这样的新闻,总会特别唏嘘。这个孩子当时该是有多么痛苦和绝望,才会如此决绝地从那么高的楼层一跃而下!

可能很多家长认为,教育最重要的就是抓孩子的学习。能够有一个好成绩,孩子的未来自然不用愁。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却总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他们累吗?背负的压力大吗?心里有没有什么不开心?大人往往一无所知。

事实上,我们的孩子并没有外界以为的那么无忧和快乐。

《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指出,“18岁以下的抑郁症患者占总人数的30%;50%的抑郁症患者为在校学生。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已达15%~20%,接近于成人。”

很多人感慨,现在的孩子可太难教育了,说不得、吼不得,时不时会离家出走,动不动就跳楼自杀。

殊不知,在这背后,隐藏着孩子们越来越复杂的心理问题。甚至有心理学者呼吁,要“让青少年活过青春期”。

其实,孩子会变成什么样都是有迹可循的。有这样三个迹象,看起来稀松平常,实际上说明孩子的心理状态已经出现了问题。

一旦发现,务必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总是把“我不行”挂在嘴边

节目《凉子访谈录》中,来过一个女孩。

从小到大,她总是缺乏自信,无论做什么都觉得自己不行,就像一个废物。

为此,她很自卑,甚至深陷抑郁的泥潭。

而这一切,跟她小时候母亲对她的态度密切相关。

原来,母亲对她要求很高,但又喜欢采用贬低式教育,总是一味打击她。

记得初中时有一次考试,满分120分的卷子,她考出了117分的好成绩。

得知分数后,她开心地跑去跟母亲分享,希望母亲能夸奖她。

没想到,母亲的反应只有冷漠的4个字:“还差3分。”

无论自己多么努力,母亲永远不认可,眼里只盯着所差的那3分。这件事让女孩当时特别崩溃,以至于时隔多年依旧难以释怀。

而这,也变成了她始终觉得自己很差劲的根源所在。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习得性无助”,指的是由后天训练而形成的“一种对现实的无望和无可奈何的行为、心理状态”。

拿到教育方面来说,当孩子由于达不到父母设定的目标而屡屡遭到打击与贬低时,便有可能因此放弃继续努力的勇气与信心,同时产生自我怀疑,彻底放弃努力。

久而久之,孩子的自我认知将产生偏差,总会不自觉设想最糟糕的情况,将“我做什么都不行”这一想法内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从而导致持续性的消极与抑郁。

为了避免这一切,让孩子学会积极的归因方式很重要。

比如,当某次考试没考好时,消极的归因会认为,是自己不行,以后成绩永远都会那么差。而积极的归因却让人相信,失败不过是暂时的,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曾有网友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她小时候并不算聪明,学习新知识接受起来很慢,因此学得很费劲。

小学阶段,因为内容很简单,很多同学轻轻松松就能考试拿高分,而她每次都会有错,甚至还会被老师留下来补课。

对此,她的妈妈却从来都没有说过她,反而一直鼓励她,给她信心。

有一次,她很沮丧地问妈妈:“我每次都考不到满分,是不是在学习上不行?”

可妈妈却温柔地告诉她:

“你知道吗?锅越大,水开就越慢。

他们的锅小,所以很快就开了,但是你的锅大,得慢慢开;

所以,暂时不如别人没什么,以后你肯定会比别人做得更好!”

正是这番话,给了这位网友无尽的能量。后来,她的漫漫求学路越走越顺,最终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

所以,当孩子总说“我不行”时,我们大人的做法,将会影响他们的心理走向:内心是因此伤痕累累;还是走出自卑的阴影,重新拥抱阳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过于懂事和乖巧

人们总说,“乖”、“懂事”和“听话”,都是好孩子的标签。

有多少家长,总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这样。

殊不知,孩子过于懂事乖巧,真的未必是好事。

小说《无声告白》,讲述了一个懂事孩子的悲惨一生。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女孩莉迪亚从小就背负着父母太多的期望。

五岁那年,她的母亲曾离家出走,给她幼小的心灵带去巨大的影响。

因为害怕母亲再度离开,年幼的莉迪亚暗暗发誓,愿意做任何事情来博得父母的欢心。

从此以后,懂事乖巧成为了她的伪装。只要能让父母高兴的事,她都会义无反顾去做,并且表现得乐在其中。

母亲希望她将来当一名医生,父亲则希望她能擅长交际。尽管对这一切毫无兴趣,可莉迪亚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始终咬牙朝着父母的目标努力着。

然而,随着学业的日益繁重,她学得越发吃力,成绩也越来越差。与此同时,她也越来越沉默,周围根本就没有朋友。

懂事乖巧的迎合,换不来父母的肯定;拼尽全力的假装,依旧无法满足父母的期许。

这个可怜的女孩终于崩溃了。

在一个深夜,她划着小船游进家附近的小湖中央,毅然决然跳了下去……

心理学上有一种人格特质,叫做“讨好型人格”,指的是“只在意别人的感受,忽视自己内心的想法,并只以他人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讨好型人格的产生,往往是童年不愉快的经历,比如缺乏关爱、做错事受到严重惩罚、被重要的人抛弃与拒绝、或是不稳定的情绪造成的。

原来,孩子过分乖巧懂事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它背后,是孩子丢掉自我价值和权益,把自己低到尘埃里,所有的心伤一个人悄悄去扛。

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

“小时候越懂事听话的孩子,长大后心理问题越多。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首肯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这样的孩子,总是为别人而活,又怎能乐观自信地面对人生呢?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是赋予孩子做自己的勇气与自由,并用爱为他们保驾护航。

只有这样,懂事和乖巧才能成为孩子真正美好的品质,而不是充满隐忍与违心的妥协。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输不起,无法接受失败

在很多人看来,孩子不服输,是一项很好的品质。

不可否认,适当的好胜心,确实能让孩子成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人。

然而,凡事过犹不及,一旦孩子变得“输不起”,则说明他们的心已经生病了。

心理专家陈默老师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高二的孩子总是失眠,妈妈在他的书包找到一本日记本,看完后大吃一惊。

原来,这个孩子此前在班级里数学总是考第一。到了高二,班里转来一位新同学,从小学奥数,数学特别好,抢了他的第一名宝座。

于是半年里,这个孩子都在写日记,琢磨如何'灭'掉对方。”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小年纪,竟如此虚荣善忌,偏执地追求成绩。

输不起的孩子,对待成败的三观是扭曲的、狭隘的。

与此同时,他们往往抗压能力不堪一击,更加容易走极端。

小说《离歌》中,有一个男孩叫毛北。

他从小成绩优异,在班上名列前茅,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挫折。

一路顺风顺水的经历,让毛北骄傲而自负。高考前,他在同学面前信誓旦旦地表示:“我毛北将来一定要考入北大!”

没想到的是,高考第一天,他竟然忘了带准考证,只能急匆匆赶回去拿。

等到返回时,考试已经过去了半小时,他被拒绝进入考场。

毛北大哭着回到家。接下来的几天,他把自己关在卧室里,拒绝参加剩下的考试。

父母劝他,他却声嘶力竭地大喊:“都丢了一整门的分数了,还考什么考!”

高考结束的当天晚上,毛北打开卧室窗户,纵身一跃,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他留下的遗书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我是个失败者。”

有统计数据表明: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而这其中,有高达45.5%是因为承受不了学习上激烈的竞争与过重的压力。

无法接受别人比自己强,也不允许自己失败和落后。输不起的孩子,看似争强好胜,其实色厉内荏,内心脆弱不堪。

这样的孩子,大概率也赢不了人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一个家庭来说,父母是根,孩子是花朵。父母常‘看到’孩子的问题,却不知这其实是自己的问题在孩子的身上‘开花’。”

事实上,家长的做法,正是影响孩子心理状态的关键。

为人父母,不应成为孩子内心抑郁痛苦的催化剂,而是要做他们最安心的大后方,为他们驱散一切内心的负能量。

共勉!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