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玩的不多,风头不小!孩子盘串,又是场生意?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魏婧 李祺瑶

下课打发时间盘一盘、写作业遇到难题揉一揉……多地媒体报道,盘串如今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它正传播到年轻群体中,成为中小学生的新爱好。

如今,这阵风也或多或少刮到了北京,而“孩子盘串”的背后,绕不开红火的生意与追逐的流量。

盘串现象存在但有冷有热

最近,市民靳女士发现五年级的女儿爱上了盘手串,总攥着一串粉色仿菩提手串,不时在指尖转一转。“说是身边的同学都在玩,自己也不能落下。”看孩子的玩法有模有样,靳女士觉得好笑又好奇,“似乎已经到了不盘会影响社交的程度。”

丰台区初一学生瑞瑞也是一名新晋“串友”,这学期开始,班上很多人都在盘手串,自己也从网上买了一个。手串材质有塑料的、石头的,也有木头的,通常是小手镯一样的串珠。“大概有冰透、阴皮、星月这几种,我们的盘法就是‘指间柔’和‘八字绕指’,平时也会互换着盘。”瑞瑞说,不少同学会带着手串上学,课间和午休时拿出来盘。“也有同学上课会偷偷盘两下,但不影响课堂秩序。”

“班上盘串的女生比男生要多,而且基本上喜欢的人会很喜欢,不喜欢的就会觉得无聊。”西城区六年级学生王子鑫告诉记者,自己是习惯了盘串这个动作,听珠子转的声音也是一种放松,并不会沉迷。

正值放学时段,在东城区某小学外,孩子们跟随家长络绎不绝离开。一个女孩右手挽着妈妈的胳膊,左手不停滑动着淡绿色串珠,靠近时可以听到窸窸窣窣的声响。两个高年级女孩结伴而行,边走边讨论欣赏着彼此的手串。不过,学校附近公交站台候车的十余名小学生中,没有人在玩手串。

记者发现,根据学校、班级的不同,目前盘串现象确实存在,但有冷有热,远不至网络流传“人手一串”的程度。而对学生们戴手串到学校的行为,老师的态度也不尽相同。瑞瑞说,自己的班主任只要见到有人盘手串就立马没收,隔壁班的老师就不会管。

孩子的流行总在变来变去

在校门口,一些文具店纷纷摆上各式各样的手串。记者走访西城区和海淀区的10家文具店,发现售卖手串的有7家。

西城区安德路附近一家文具店里,进门柜台上摆放着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手串,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店员介绍,最受孩子欢迎的是仿菩提、仿玉质手串,放学后和周末经常有学生、家长来购买,“价格相对便宜,学生能支付得起。”

“这种半透明的好看”“还是得看手感”“比网上卖的贵吧”……正说着,四名女生围上来,有说有笑地挑选,最终一名女生购买了一条12元的手串。

接下来进店的七八名学生,几乎都会拿起柜台旁边的手串看一看,还有一位小学生在结账时,直接挑选了手串让家长付钱。其家长刘晶大方地付了钱,她说:“感觉有点像我们小时候流行的转笔,盘盘串、活动活动手指挺好,比整天看手机强。”

但不是所有店主都会追赶这股潮流,桃杨路上一家文具杂货店,记者刚提及手串,店主马上称,“我知道你说的那种,已经好几个人来问了。现在没有,过两天来吧,打算进点儿货,等不了你网上买也行。”

为啥要过两天再进货?店主解释,小孩的东西,经常是一段时间玩这个,一段时间玩那个,不用太急着跟风。他指指货架上的几盒卡牌,“像这种东西,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回。盘串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啊,以前在孩子间早都流行过,最近不知道怎么又开始玩了,可能是网上都在刷。”

在南二环外一处大型文具杂货商城,各摊主对手串的态度也比较冷静。记者在多家店铺看到了手账胶带、印章等儿童流行小物,但暂未发现手串的身影。

小学生盘串或成流量密码

与线下相比,儿童手串的线上售卖更为火热。购物平台销量靠前的几家店铺,月销均达到数千件。细看评价,3月份之前的买家,大多是成年人自己佩戴。近一个月来,渐渐增加“给孩子买的,宝贝非常喜欢”“好多同学要链接”等评价。

略带巧合的是,此过程与这一波“儿童盘串”网络热度提升几乎同步。记者发现,较早提及“小学生盘串”的视频,由一家传媒中心于2月28日发布。画面中,男孩玩的还不是当下这种彩色珠串,而是几条棕褐色传统式样手串。儿童,稚气未脱;盘串,娴熟老到。二者间的反差一下子吸引了人们的兴趣,该视频获得1.4万赞。

3月22日,江苏淮安一位老师发布学生教自己盘串的视频,获得近9万点赞。相较她以往作品几十到上百个赞,可谓流量暴增。此后,这位老师又连续发布了好几条“儿童盘串”视频。有网友评论“这玩意很快会全国统一”,还有人呼朋唤友,“快去学校门口卖!”

4月1日晚,演员鲍蕾晒出两个女儿娴熟盘串的视频,为盘串再添一把火,引来新闻媒体、自媒体的关注,相关报道、分析解读等开始密集出现。

究竟是哪个城市哪些孩子先开始玩?儿童盘串的源头很难确切追溯。但伴随多条盘串内容成为“爆款”,看到流量的自媒体紧紧跟上,明星加持助其登上热搜,商家继续推波助澜……各环节彼此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促进这一话题的讨论热度。

延伸

那些属于童年的“暗号”

一位在海淀任教的心理老师认为,孩子盘串就是机械地摸珠子,其实无所谓对错。“有的孩子就是喜欢通过触摸去解压,不必过度解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玩手串的相关视频传播,可能存在一些商业机构的炒作。而无论真热还是“看上去很热”,玩手串和曾经的跳皮筋、丢沙包,都没有本质差异。“小学生群体中,每过一段时间都会兴起一个风潮,只要对学生没有直接危害,不需要过度关注。”

盲盒、咕卡、火漆……除了手串,这些小玩意儿,也都前赴后继成为过孩子们的心头好。若是留意,近来你或许还能在小学放学时,看到一场盛景——几个小朋友围成一圈,一上一下蹲起,两手在空中比划几下,这令人迷惑的动作被称作“电摇嘲讽”。

动作的起源并不重要,你只需知道,这不过又是一种“同学会我也得会”的校园潮流,是属于孩子们的默契。当叔叔阿姨们还在为学会《孤勇者》自嗨的时候,殊不知,孩子早就改换了接头暗号。

储朝晖建议,学校老师和家长培养孩子多元化的兴趣爱好,学生有更广的空间、更多的内容选择,那么他就不是局限于玩一种,或者大家就只玩同样的一种。

标签: 北京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