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幼儿园模式:家长们希望调整算法

2023年1月29日,南昌车站,小朋友们在候车。 (视觉中国/图)

一份对国内近二十家主流直播与短视频平台的调研报告显示,“主动策划,加大正能量内容的供给”,已成为当前平台在青少年保护方面的通用做法。

2023中国网络表演(直播与短视频)行业年会分论坛——以“内容向上,未保向新”为主题的网络内容生态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南都大数据研究院秘书长凌慧珊发布了这份《直播与短视频平台“内容育苗”观察报告(2023)》。

过去两个多月,在调研抖音、快手、网易CC、微信视频号、映客直播等近二十家国内主流直播与短视频平台,并对话青少年及其家长后,调研人员发现,除了加大正能量内容供给,相关平台还通过邀请学者科普、技术赋能乡村教育等举措,引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效果是本次交流会关注的另一个重点。青少年模式,即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是过去几年互联网企业力推的未成年人互联网产品使用措施。

“我们调查发现,过去一年,青少年模式的使用率从32.1%,上升到32.8%,一年上升了0.7%,基本上没有上升。”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说,“真正的防沉迷,不是对优质内容的防沉迷,而是对那些不符合孩子需求内容的防沉迷。”

关注青少年的真实困惑

在与会人员看来,“正能量”作为各大直播短视频平台内容建设的方向,其中包含的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等内容,也包括人文、艺术、科普等知识类内容。具体而言,不少平台会根据自身属性和特色推出传统文化直播、爱国教育原创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凌慧珊举例称,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有平台联合故宫博物院推出“抖来云逛馆”项目,发布共100期展示故宫建筑、藏品的短视频,为公众呈现故宫的历史文化。

青少年对“正能量”的接受程度如何?映宇宙集团副总裁梁山提出,正能量池的供给还是不充分。“虽然我们现在做了一些人文、艺术、纪录片、科普等,但跟大家的需求不是很匹配。”梁山认为,就相关内容的来源而言,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在仓库里,“把它擦擦灰重见阳光,这是我们需要做的连接工作”。

事实上,关注并回应青少年真实困惑的一位科普博主,则收获不小的流量。2023年4月,“清华爸爸被5岁孩子问懵”冲上平台热搜,账号目前有67万粉丝,视频播放超过2000万。这位博主、科普视频创作者郝博伟在现场分享,这一系列起源于自己的孩子经常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郝博伟大部分解答的问题,都来自他的孩子的好奇和粉丝的提问,比如:“小猫小狗为什么没有绿色?”“人为什么有两只眼睛和一张嘴?”在这个过程中,郝博伟慢慢发现,做好青少年的内容有助于减轻家长的负担。“有家长留言说,我小时候总是问我爸为什么,我爸不耐烦地说不知道,我不再敢问。还有家长说,我就是这样的妈妈,我整天被问得很烦。”

类似这样的学者科普,是各大平台在探索的“正能量”内容供给方式之一。

相关举措效果如何?“开放优质科教资源,通过直播技术来弥补教育资源鸿沟等,家长们对这些做法的效果都非常满意。不过家长对平台也有更多期待,希望平台能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人内容推送的管控,通过调整热搜算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看待流量。”凌慧珊说。

青少年模式还是幼儿园模式

加强内容监管及审核不仅是家长们的诉求,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在交流会上,部分与会学者也提出,要“利用技术优势为青少年制定一些专属的审核规则”。

一个现实挑战是,在短视频平台上,有的内容并不适合孩子看。“有的内容会打擦边球,或者一些超越了孩子年龄能够理解的问题,恰恰这跟孩子的需求是不匹配的。”田丰说。

青少年模式如何更好地发挥效果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2019年3月,由国家网信办牵头,主要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试点上线青少年防沉迷系统,该系统会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浏览内容等方面对未成年人的上网行为进行规范。

但田丰认为,“在短视频方面防沉迷是一个伪命题”,他称自己没有给孩子设置防沉迷系统。

“短视频平台上可以刷到全球十大美女,都是正儿八经的,但很少有平台敢把这个内容放在未成年人的池子里。”田丰提出,“孩子需要接触一个庞大的世界。我比较反对算法不断地推同质化的内容,这对孩子是空虚的,青少年模式不会介绍全世界美女是什么样的,等他到18岁之后发现,原来他不知道什么是美和丑,这时候很麻烦。”

要让“未成年人愿意主动跳到这个池子里来,而不是强拉硬拽地关到这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提出,一个解决的思路是在分层上要科学化,“现在内容池的内容往往比较低幼,有的孩子刷了以后,他会说确定这是青少年模式吗?不是幼儿园模式吗?”

另外,内容上也要提倡多元化。“我们只希望孩子看有意义的内容,怕他看有意思的内容。未成年人也有权利接触到各种各样健康的内容,就像我们饮食要吃五谷杂粮一样,不能只吃大米饭,或者蔬菜有益要吃蔬菜,要把有意思和有意义结合起来。”孙宏艳说。

(南方周末实习生李雅祺对本文亦有贡献)

南方周末记者 苏有鹏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