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够努力就能涨工资”不是错的,但这不是人们想从李佳琦那听到的

“李佳琦失言”引发的讨论愈演愈烈。最近的一个相关热搜是“这么多年工资涨没涨”——中工网“最近三年你涨过薪吗?”的调查显示,28万人中,仅有1.9万人(不到7%)的人选择“有比较大的增长”,13.9万人(近50%)表示“基本没变,有微小涨跌但变化不大”,10.5万人(约37%)的人则选择“降薪了”。还有1.5万人选了“其他”。

是90%的人都像李佳琦说的那样,没有认真工作以致没涨工资吗?是90%的人都不够努力吗?

还真不能够轻易给出一个回答。

话题君尝试向AI询问“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够涨工资吗?”AI的反馈是,努力工作通常是提高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还包括其他因素,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财务状况”、“行业和市场需求”等,即如果所处的环境不佳,那自身努力也不代表收入能增加;一类是个体的其他因素,包括“个人的能力和技能”——不是干活就行,得有技术含量;“工作表现和成就”——光奋斗没用,还得出成果;“教育背景和经验”——低学历者吭哧吭哧半天,就是没名牌大学毕业生受待见。还有一类是“运气和时机”:有时,涨工资也取决于正确的时机和一些运气。

这里还缺了不少“政治不正确”的因素:上面有人,往往比奋斗顶用;会搞人际关系,往往比奋斗顶用;长得好看,往往比奋斗有用;投机取巧,往往比奋斗有用……

但是,话又说回来,只要“足够”努力,这些影响因素也不一定构成障碍。比如,你业务能力只要够硬,离了你玩不转,那即便没有人脉资源,不蝇营狗苟,老板也不可能亏待你;比如,努力本身就包含“找到正确的方向”、“学会需要的技能”等等,只懂得完成分配好的任务,不能叫“足够努力”;比如,足够努力的话,也能够预判到公司和行业的未来,有危机可以跳槽、转行……

是的,只要“足够”努力,涨工资,赚大钱总是可能的,而且这个“足够”未必要那么苛刻。就像对于天才来说,1%的灵感或许是比99%的汗水更重要,但对于绝大部分人而言,决胜负的环节在那99%的汗水做到位了没有。考察成功人士的传记,有很多人都确实是在逆境下通过不懈的努力奋斗,才有了后来的成功——李佳琦本人就是如此。

话题君相信,大家扪心自问时,很多人都会认为,自己当下的种种不如意,自己的“努力不足”占了很大因素。说有多达9成的人会这么想,不一定算离谱。而且,哪怕人们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代表不需要这样的提醒——尽管市面上鼓吹“内卷”、鼓吹“成功学”的言论已经多不胜数了,但加一个名人这么说,也不是没有正面意义。

问题在于,这并不符合人们对李佳琦的期待。为什么?因为当前的环境给人这么一种感觉:一些外部因素由于一些“更大的大环境”很难克服,前面提到的“政治不正确”的因素越来越常见,机遇不再像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么多,“35岁门槛”压缩了职场选择的可能性,“996”现象让人们连“充电”的时间都很难找到,高校一年向社会“输入”数百上千万毕业生造成的竞争压力实在太大——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一分努力并不能换来一分收获。

“足够努力”或许能换来“理想回报”,但由于“理想回报”的门槛太高,导致“足够努力”的门槛也变得水涨船高了——这可以由关于当今国人焦虑感的广泛报道,以及当今国人对“中产阶级”极高门槛的定义,得到印证。这导致只有爬升到很高的财富层次,比如说前5%乃至1%才能有较少的焦虑,这可以说是一种“负和博弈”,因为绝大部分人都处于焦虑、缺乏安全感的状态。

努力不能得到匹配的回报,要得到理想回报所需要付出的努力实在太高,这两点决定了,大家期望李佳琦这样的名人——而且其成功离不开万千消费者支持、捧场的名人,能说出更有意义的意见——比如,呼吁创造一个更公平、更宽容的环境,呼吁创造一个不那么内卷的环境,让人们只需要相对轻松的努力就能得到回报。比起“成功学”的鸡汤,这才是当今的人们迫切需要的。

标签: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