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升初中了,仿佛“一夜长大”变得难以沟通,怎么办?中考在即,家长“百爪挠心”孩子却似乎优哉游哉,又该怎么办?黄浦区2024年“春风送暖 益教同行”教育咨询公益活动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举行。“五一”小长假最后一天,上海市特级校长卢起升、向明中学校长胡宏、敬业中学校长金怡、语文特级教师沈红旗、大同初级中学校长张雷鸣,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校长马园根、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多位名师、校长和专家挤出休息时间提供一站式“专家门诊”,围绕学习方法和生涯规划、升学、家庭教育和情感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招生政策等问题,为家长和孩子答疑解忧。
图说:教育咨询公益活动现场 陆梓华 摄(下同)
距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了,人群中,初三考生和家长不少。“字,一定要好好写!”和初三家长王女士一家聊了许久,道别时,向明中学胡宏仍不忘起身叮嘱男孩,给出最实用的“中考秘笈”。男孩也记住了眼下最要紧的任务——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查漏补缺。大同初中校长张雷鸣发现,前来咨询时,通常是大人说得多,孩子说得少,也有些家长想请她“押宝”,“今年中考会是哪个区的老师出卷子?是不是可以多做那个区的卷子?”对此,张雷鸣建议家长,冲刺阶段,家长别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比自己还焦虑。应该叮嘱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不要“死磕”难题,为了一道题熬到深夜,牺牲了休息时间,大可不必,学会向老师寻求帮助;另一方面,一定学会沉下心,遇到大题多读几遍题干才能避免“踩坑”。
“孩子自己觉得成绩还不错,太放松了,我们想让他在学习上多花些工夫,他却每天还要打游戏。”面对一位妈妈的抱怨,曾在市八中学担任校长期间创办上海首个“男生班”的卢起升建议,要让孩子,尤其是男孩愿意听从父母的建议,家长就得让孩子感受到,在读书这件事上,你给的建议是专业的。不妨试着让孩子做两件事:在孩子觉得成绩提高遇到瓶颈时,可以提醒孩子检查自己的解题方法是否合理,比如作文的要素是否齐全,数学的填空题、选择题即便答案对了,但解题步骤是否完备,是否有跳步骤的情况发生,从而对自己的思维过程做一个判断;二是请孩子针对中考各学科的评分标准,对自己的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梳理。“他觉得你是懂的,你的要求能够做到的,他才会愿意和你沟通。”卢起升说。
“没有一个小孩子的问题是一顿薯条搞不定的。”听了吴蓉瑾的话,为孩子情绪波折问题头疼的家长,笑了。来向吴蓉瑾咨询的,不少孩子升入初中没多久的学生家长。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业压力的增加、准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让一些孩子对“长大”这件事有些不适应。吴蓉瑾说,“一顿薯条”只是打个比方,但是,她坚信,全家一起好好吃饭,好好聊天,聊些学习外的话题,会有最好“治愈”效果。“哪怕是聊自己的工作,请孩子从他们的视角给出建议,也可以。”吴蓉瑾提醒,父母的角色,不应该只在学习环境中出现。随着年级升高,学业压力自然也会增大。当孩子把“没劲”挂在嘴边时,爸爸妈妈要做的是学会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没劲”的原因,是学习遇到困难,还是人际交往产生困难。但是,别把沟通的结果当成“威胁”,而应用更积极的方式转述老师的要求。比如,“老师说你很厉害的,就是在xx方面还需要做得更好”,或者可以假装在其他家庭成员面前表扬孩子,“听说,xx在班级表现不错”,并故意让孩子听见。
采访对象供图
“我的孩子刚上一年级,作业拖拉,容易走神,学习态度也不好……”一位家长的“吐槽”,被吴蓉瑾打断了。“请让孩子在备受鼓励的环境中长大。”这是她最想对家长说的话。
本次活动由黄浦区教育基金会携手淮海中路街道、黄浦区教育学会、黄浦区志愿者协会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黄浦实验中学举办,并得到了上海淮海(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支持。活动现场,黄浦区教育基金会党支部党员志愿者、黄浦区教育学会党支部党员志愿者、黄浦区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交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志愿者团队也通过悬挂横幅、设立展板、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向考生及家长普及最新招生考试政策和家庭教育等知识。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