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现在在一所乡镇中学上初二,还有一个月就要面临地理生物中考。其他县城里的学校都在热火朝天、紧锣密鼓地复习地生,恨不得把所有的课都挪来上地生课。我弟他们学校在干嘛,在忙着准备特色操检查。
现在搞素质教育,搞“双减”,意在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不要给孩子过重的负担。于是下面的学校就要想尽办法、绞尽脑汁来活跃学生的学习环境,多搞一些特色活动就成为很多学校采用的办法。特别是对于乡镇学校来说,教育资源缺乏,搞素质教育确实有些吃力,但是搞一些学生活动还是力所能及的。
特色操原本的出发点也是想让学生的课间时间能够动起来,不要一直待在教室,能够走出教室,锻炼身体。这个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一传到下面味道就变了。
因为只布置任务,如果没有检查,下面的学校不一定会执行任务,所以上面的教育主管部门一定就会下去检查各个学校的执行情况。但一旦有检查和验收,这个任务就变了味。就变成了一个具有强制性的命令。
而学校作为被管理的一方,就会把这种强制性的任务压力传导到老师和学生身上。上面要来验收,就必须得做好,做好就要花时间去练,结果现在整个初二,最后两节课,原本是用来一节上生物,一节上地理,现在全部停上,全部都用来练特色操。
这是个很荒唐的决定。素质教育没有问题,做特色操也没有问题,但问题是,当具有选拔意义的阶段性考试——中考迫在眉睫,结果现在要把原本用来复习的时间挪去准备特色操比赛,这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
这其实只是当今教育存在问题的一个面向。一些高中,把自己变成“高考工厂”,对学生实行高压管理,拼命掐尖,掏空周边学校的优秀生源,以及劝一些高分同学放弃复交热门专业,而去选择清北的冷门专业等等等等,这一系列行为的背后,到底是有多少是替学生真心考虑,又有多少只是为了一些领导的政绩铺路?
这也并非我空穴来风。在我调研过的学校里,就有老师对学校的校长极其不满意。有老师直言:“下课让我们坐班,还让我们每天晚上把学生送到校门口,一直要目送着学生离开自己的视线才能回来。考试一考不好,就要开全校老师大会,开始批斗。就只知道往老师身上倾泻压力,可是校长呢,一天到晚见不到人影,也很少巡视。什么没做好都是老师的锅,做好的功劳全让校长得去了。”
当教育异化成一种政绩锦标赛时,处于教育系统末端的老师、学生甚至是家长都要成为锦标赛的一环,学生老师叫苦不迭,甚至是要用学生的未来去完成和应付这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教育,还能够保持纯净吗?
我举一个我上学的例子。我当时候上学,也是在乡镇学校。学校没有专门的图书室,即使有,里面也几乎没什么书。因此,我小学和初中脑子里都没有图书馆这个概念。但是每次上面领导要下来检查时,学校就会强制每个同学都要从家带一本书来,用来扩充学校的图书室,没有书就借或者是现买,必须保证每个人上交一本书。我当时就觉得很纳闷:这么做的意义到底在哪?是在明面上教自己的学生撒谎吗?
再比如,一有上面领导来听课,被听课的老师就会变得极其温柔有礼貌,上课都抑扬顿挫,轻声细语。所以甚至有时候,我们都非常希望有老师或者领导能够来自己班级听课。
两个简单的小例子,但足以表明当今教育存在的问题。当教育也可以被粉饰,可以被拿来当为自己政绩铺路的工具,教育还能在多大程度上使学生和家长信服?校园,还能成为一方净土吗?
千万别让好心最后办了坏事。希望这篇小文章可以引起在看的你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