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晚有一个小品《占位子》:新学期开学第一天,家长们趁着开家长会的机会,来到孩子们的教室,开始为孩子们抢座位,他们坚信“孩子今天在班里的位置,就决定了将来在社会上的位置”。于是,家长们都去争那个离老师最近,位于教室正中间的“学霸区”,而对教室最后一排的“养老区”和“娱乐区”避之唯恐不及。
这个小品虽说笑料百出,但同时也戳中了家长的痛点。
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我们的心里,座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座位真的那么重要吗?
有一位家长,孩子被老师安排坐到了最后一排,她特别焦虑,班里有四五十个孩子,坐最后一排,孩子能不能看清黑板上写的字?能不能听清老师讲的内容?会不会影响听课质量?会不会成绩越来越差?想得越多,越辗转反侧。
这位家长跟老师沟通,表达了希望老师把孩子调到靠前的位置,但老师当没听到,依然让她的孩子坐在最后一排。家长心里直打鼓,寻思着:难道是自己得罪了老师?所以老师故意给孩子穿小鞋?
在我的儿子进小学之前,我是不太能理解这种焦虑的,想着,老师安排座位必定有他的道理吧。但当我的儿子入小学半个月后,被老师从第二排调到倒数第二排后,我突然不淡定了。因为在调座前发生过两件事。
一件是,儿子跟同学疯玩,把一个同学的手指弄伤了,老师出面协调双方家长,我还赔了医药费。另一件是,课间操前后,儿子把一个高一级的同学鼻血打出来了,孩子家长事后还找到班上问是谁干的。
也许是儿子的“劣迹斑斑”,让我有了不好的联想,我认为,是儿子太过调皮,引起老师反感,把他打入“冷宫”了。因为儿子在班里是比较偏矮的,老师让他坐在后面,怎么也觉得不合理。我很担心,他会被前面的高个子同学挡住视线,影响上课,而且班主任老师说话声音比较小,我担心他听不见。
想得越多,就越担心,我的焦虑就这样如野草生长,一发不可收拾。
最后,孩子爸说,与其在那里乱想,不如直接问问老师是啥情况。他给班主任老师打了电话,问明了情况,老师说,调座位是因为孩子老是跟他的同桌和后面的同学说话,上课不认真,所以,把他们调开了。
孩子爸问,孩子个子不高,在后面会被前面的同学挡住啊。
老师说,座位每两周会调一次,采取按大组调和大组内调相结合,也就是说,每个孩子都会从教室左边坐到教室右边,从第一排坐到最后一排。这样对所有孩子来说也相对比较公平。
这个电话,让我和孩子爸打消了疑虑。
后来儿子也证实了,老师说的是真的,两周后,他轮到第一排了。
我的焦虑终于烟消云散。
而我在跟其他家长交流时发现,大家对座位确实是比较敏感的。
虽说老师调座是滚动的,对孩子来说,机会均等,但还是有家长担心,自己孩子坐最后一排时,听不清老师讲课,即便只有两周,也会担心孩子会掉队。
只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解决了,班委会用班费给老师配备了小蜜蜂麦克风。这样,不管老师站在哪个位置,不用费力去吼,孩子们也能听得清清楚楚。
座位引发的焦虑终于告一段落。
孩子的成绩与座位有关吗?
一位教龄超过15年的班主任老师说:“家长要明白,与其去焦虑孩子的座位,不如多关注自己的孩子,你的孩子上课认真,他不管坐哪里都会认真,你的孩子上课总开小差,他就算坐在老师面前也会走神。优秀的孩子,不论坐哪里,老师都会关注的。”
在这位老师视频下跟帖的是截然不同的两种观点。
第一种:认同老师所说的“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的说法。
“我女儿班学霸全部集中在最后面贴墙坐,个子也高,成绩也好。”
“同意,只要孩子优秀,老师就喜欢。跟坐在哪里,没关系。”
还有一种,拒绝相信“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
“我家长得矮还坐最后一排,好多高个子都坐前几排,发信息给老师,老师也不回,听别人说,前面坐的都是关系户,无奈。”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但相信,绝大多数老师还是公平公正的。其实,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也可以用我家小孩学校的双向调座法,把大组左右调和组内前后调相结合来动态调座。让孩子们可以换着座位坐也蛮好。
没有完美的座位
长时间坐在前排,并不见得是一种特别好的体验。
“我女儿在班里最矮,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三一直坐前排,眼睛都近视了。”
“我家一直坐前排,被老师喷口水是常有的事。”
长时间坐在后排,也会有一些弊端。
比如,孩子若近视,可能很难看清黑板,肯定影响听讲效果。
再比如,距离远,可能会听不清老师讲课的内容。
你会发现,根本没有完美的座位。
还是老师说得好,座位并不是那么重要,孩子才是关键,爱学的孩子不会因为座位的改变而改变自己学习的态度。家长们,还是把心妥妥放进肚子里吧。
当然,确实有具体的困难,比如,孩子个子太矮,坐在后面总被前面的同学挡住视线,还是应该跟老师保持沟通,协调一下座位。相信,老师会给一个合理的解释和解决方案。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