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数英政物史地生化音体美,我们普通家庭怎么拼呀?

前段时间因为家庭原因再加上新书上市,我错过了家长群的两个“爆款”话题。

1. 教育就是拼家庭,普通家庭拼不起……

2. 中考改革,体育提分,并且纳入美育(音乐美术等)。

有不少妈妈也在问我,如何看待这两个问题?

所以虽然“落了伍”,今天还是说说我的想法吧。而且,这不是短暂的热点,而是一个中长期的课题,和绝大多数有孩子的家庭都有关。

问题一:教育就是拼家庭,普通家庭拼不起……

准确来说,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答案——普通家庭拼不起。

普通家庭真的拼不起吗?

“拼不拼得起”,首先要看“和谁拼”:

和有背景、有财力的精英家庭比,我是拼不起,然而人家不仅资源和我不一样,赛道也和我不一样。我身边的精英家庭大多选择了国际赛道,我们根本就不在一个赛场,想拼也无从拼起呀!

如果我只向上看,看金字塔顶尖这些家庭,我肯定会焦虑和沮丧,但如果我把目光放平,看看那大多数参加中考和高考的普通家庭,那么,我还是拼得起的;如果我把目光再转向边远省份、落后山区,我都不敢说“拼不起”——我根本就没有抱怨的资格。

假设教育是一场竞赛——这个假设多少有点片面,姑且这么一说吧,要判断“拼不拼得起”,首先要清楚自己的赛场、跑道和对手,否则就变成胡乱攀比了——

我一个普通家庭,本来就没打算和不普通家庭去拼呀……

其实,即使是三四五线城市甚至边远省份,也不是和一线城市拼,不管是幼升小、小升初还是中考,都是在和当地家庭“拼”;到了高考,也只是和省内的家庭“拼”,北京和上海所谓的优秀,也不会影响到自己孩子的“拼”,反而可以借鉴点好方法好经验。

这么一想,说自己“拼不起”,这结论是不是下得有点草率呢?

“拼不拼得起”,关键也要看自己“想不想拼”。

有一句话叫“无欲则刚”,当然,还有一句话叫“你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说明拼或不拼,都各有利弊。然而,是不是非拼不可呢?

其实,也没人逼着我们拼呀。拼不拼,还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再说句良心话,在中国大多数地方,生存还是容易的,如果目标仅仅是自力更生、衣食无忧、过普通人的生活,那么当个快递小哥也完全可以做到。

今年有个特别火的词叫“内卷”,这原本是一个人类学词汇,今年大家聊天,都在提“内卷”,不管IT大厂,还是快递小哥,内卷的含义也被公认为:

投入越来越大,得到的结果却和以前差不多,甚至比以前还差,成为一种集体性的内耗。

这用在如今的教育上似乎更是无比贴切。

然而,内卷也是一种选择,如果我们做家长的觉得“鸡娃”的性价比太差,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选择退出竞争,生存不会是一个问题。

只是,现在很少有家长只关注生存,都是在考虑发展。

退出竞争,首先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不试一下就自动放弃了?就这样把孩子的前途交给学校,交给社会?顺其自然,听天由命?

也要过得了孩子这一关:万一孩子长大了,来问自己:“妈妈,为啥小时候你没告诉我学习很重要,要好好拼一拼呢?”

(如果真有这么一问,建议答案是:孩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家长的事呀!)

我们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比起“出世”更崇尚“入世”,比起“躺平”更欣赏“努力”,虽然很无趣也不多元,但还是挺积极的。

就是说得俗一点,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普通人过得好一点呢?

要过得比普通人好,住大房子,开好车,有一份光鲜的职业,工作之余还能出去旅旅游、购购物,别说中国,放眼全世界都谈何容易?

我们普通人如果都不拼,凭什么比第一代已经拼过的精英家庭过得更好?又凭什么比一直都在拼的普通人过得更好?

没错!孩子是学校的,孩子是社会的。然而,从根本上来说,孩子还是自己家的。

拼不拼,“卷”不“卷”都是个人的选择,家长和孩子可以选择不“拼”也不“卷”,但同时也要接受选择的后果。而不是等其他孩子取得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时,抱怨为啥别人比自己更拼。

如果不甘心就此放弃,与其把目光聚焦在“拼不起”,不如认真思考: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到底应该“如何拼?”

这就要说到文首的问题二:

“中考改革,体育提分,并且纳入音乐美术等美育。面对越来越多的考试科目,我们该怎么做呢?”

一个普通家庭在教育上“如何拼”,最重要的有三件事:

目标设置

学科规划

时间管理

1

目标设置时,把大目标拆解成阶段小目标。

花生的小学只是一个海淀排名居中的区重点,到了四上,花生还不是一个学霸,成绩在班里也就中等偏上。六小强这种市重点,原本不是我们的目标。

但在他好友的刺激下,花生有了六小强这个梦想,我们也没过多沉浸在“拼不起”的感伤中,而是通过计算概率,我算出花生要“拼”到全年级前5%才有上六小强的可能,也给他语数英树立了目标:四年级前进到全班前6,五年级前进到全班前3(相当于全年级前5%)。

同时按照六小强的选拔标准该做啥做啥。

(我新书《上岸》里对六小强选拔标准做了具体说明)

当然,最后能进入六小强还是需要运气成分的,但是光靠运气没实力却是万万不能的,至少通过实现每一个阶段小目标,花生的实力已经算是“拼得起”了。

孩子是在成长的,“拼不起”只是暂时的。从今天开始行动,设定和拆解目标,科学鸡娃,“拼得起”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2

学科规划:不能“速成”的学科要趁早鸡娃

以北京为例,据说2022年中考(学考)科目要增加到11门:语数英政物史地生化体美(音乐或美术)。

其实花生这一届,要考的科目已经有10门了(只有美育不考)。

我的读者里有很多小龄娃的家长,她们很聪明,会未雨绸缪,从来不认为中考离自己很远就不关心了,而是看着花生哥哥的经验和教训来倒推——娃现在要做点什么。

的确,初中这么多学科,不提早做准备,到了初中就会手忙脚乱。

学科规划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无法“速成”的学科一定要趁早鸡娃。

语文是无法速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如果中学前能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现代文、古诗词、古文),配合精读练习,再多练写作,到了初中能跟上课内就基本OK,孩子会轻松很多。

数学其实是可以短期提高的,然而数学思维要形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习惯和基础要打好。所以小学和幼小衔接阶段,我总说数学要抓思维、抓习惯、抓基本功。

英语如果只有书面考试,有可能“速成”,然而现在听力口语就占了40%,速成基本无望。英语是语言,还是得按照中文的学法老老实实学,细水长流。在小学阶段就解决英语,到中学腾出时间搞其他科目,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

体育有些中考项目可以通过专项练习慢慢达标(比如长跑的耐力),然而身体其他基本素质却很难速成,再说,没有好身体和好体力,学习也学不好呀!所以,从小鸡体育是个刚需。

美育特别是音乐需要童子功,即使美术可以大器晚成,然而到了中学想再课外学美术,基本挤不出时间,所以也建议尽早培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至于政物史地生化等科目,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速成的,所以家长在孩子上中学前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到前面说的5门学科上。至于这些学科,在中学前因为孩子还有时间,可以通过大量全学科阅读来积累常识、激发兴趣,到了中学正式学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3

时间管理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

问你们两个问题:

什么资源对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是完全公平的?

什么能力是拉开娃后天差距的终极杀器?

答案是:时间。

精英资源再多,唯独在时间上,他们是无可奈何的。面对11门必考科目,精英家庭的孩子时间也不够用。

普通人要拼,一方面是要拼有策略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拼时间管理。而时间管理能力,要从小培养;很多事情比如刚才说的学科准备,也可以提前做起,这也是一种中长线的时间规划和管理。

在思维习惯里,“拼不起”是一种固定型思维,让我们不知道接着该做啥只好躺倒;而“我们如何做才能拼得起?”才是一种成长型思维,让我们行动起来,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毕竟,现在都不“拼”,那才真的永远“拼不起”了。

标签: 六小强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