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亦舒小说改编的电影《喜宝》大家看了没?
电影引发了不少热议。看过原著的观众为亦舒鸣不平,认为电影与小说讲的是两回事;而没看过原著的观众高喊"三观不正"、"捞女烂片",带坏年轻小姑娘。
电影风评太差,但是出版于40年前的原著小说《喜宝》却值得一谈。
01
爱情与面包的选择
这部小说出名,是描述了一个女性面临亘古不变的话题:爱情与面包的选择。
女主角喜宝从小父母离异,父亲是个浪荡子,母亲年轻时是航空公司的空姐,年纪大了就成了航空公司的检票员。喜宝本人既聪明又美丽,有野心有魄力,努力又能屈能伸,即使家境窘迫也坚持要读书。
直到她在飞机上认识了富家女勖聪慧,从而得到了勖家父子俩的追求,急于摆脱困境的喜宝,因此选择捷径,成为了勖存姿包养的情妇。从一个剑桥三圣一学院的学霸辍学成为一个守着金屋,浑浑噩噩,花天酒地,却丧失了生活动力与爱的能力的人。
与电影的改编不同,没有人逼迫过她,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选择。
20岁的时候我读《喜宝》,傻傻地觉得喜宝和勖存姿之间就是真爱。一边羡慕小说里描述的喜宝那种世间万物都唾手可得的生活状态,什么苏格兰古堡,路易十六情妇的古董珠宝,抽屉里永远花不完的整版现钞……一边嗟叹他们之间的真爱不被世人理解,惋惜喜宝再也无人能爱。
30岁的时候再读喜宝,逐渐琢磨过味来了。这哪是纯情的非世俗之爱?这分明就是一部讽刺小说,一个聪明美丽的女孩清醒地堕落的故事。
最终的本质还是金钱对人的异化,甚至毁灭。
师太就是师太,洞悉人性。亦舒发现当时有非常多女孩愿意去找“甜心爹地”——即被有钱人包养,所以她才以此为灵感创作了这样一个故事。
法国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波伏娃就在《第二性》中写道:
男人的极大幸运在于,他,不论在成年还是在小时候,必须踏上一条极为艰苦的道路,不过这是一条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则在于被几乎不可抗拒的诱惑包围着;她不被要求奋发向上,只被鼓励滑下去到达极乐。当她发觉自己被海市蜃楼愚弄时,已经为时太晚,她的力量在失败的冒险中已被耗尽。
男人早就懂得,想要快活,就要靠自己。而女人,上天赐予她们的美好礼物其实早就标好了价格。
亦舒也借喜宝的角色告诉了大家:捷径也要付出代价的,有钱人的虚伪与罪恶、残忍与漠然,钱对人性的腐蚀是超出我们想象的。
涉世未深的年轻女孩子很难分辨,会觉得勖存姿对喜宝妥妥就是真爱。心智成熟点的女孩才能勘破爱情虚伪的泡沫,明白这并不是爱。
即使他送喜宝苏格兰古堡,送她无价的古董珠宝,对她有求必应,为了她甚至枪杀竞争者,但那都是因为他的虚荣心。
对于这一点喜宝也看得很清楚:
“不是因为爱我,而是因为他的虚荣心;勖存姿的女人什么都有,勖存姿是个有本事的男人。”
他傲慢而且占有欲极强,把喜宝当成是一件美丽的,散发着青春活力的珠宝,自己拥有绝对的权力和话语权,他对喜宝没有精神上的尊重和交流:
他转身对我说:“让我提醒你一件事,我有这个权利,我们签好合同,你是我的人。我的容忍度不是不大,但你要明白,你已经得到你所需要的一切,你也应该付出点代价吧?谁叫你的父亲不叫勖存姿?”
《喜宝》第七章
包养年轻女孩子并用金钱把她们的青春毁灭,是已经失去青春的行将就木的他,对自身优越地位的确认。
他喜欢喜宝身上的、自己不曾拥有的生命力。那种生命力是他这个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年人拼命追求的,是他用金钱和健康买不来的。
这其实不是他第一次包养大学生。
小说里有个潦倒的女人来找喜宝要钱,她就是之前被勖存姿抛弃的情妇,曾经是巴黎大学艺术系的学生,自诩贵族,家境优渥,可是当了情妇以后百无聊赖,失去上进的动力,开始赌博,勖存姿在离开她的时候给了她一整条街的地产,都被她输光了,她只能露宿街头,甚至来找金主的新欢要钱。
我看着她,她也看着我。我知道她是什么人,她也知道我是什么人。
我的脸色转为苍白。她是我的前身,我在照时间的镜子。
“后来……你辍了学?”
“是。我有那么多钱,当时想,念书有什么用?”她并不见得悔恨,声调平静,像在说别人的事,“勖先生对我很好。”
《喜宝》第八章
当女学生开始堕落到失去活力,成为跟其他女人一样的庸脂俗粉,勖存姿就会将这些女人抛弃。
喜宝自己都觉得,或许几年以后又是另一个她呢?
为什么会觉得自己只能走被包养这一条路?因为她得到的物质回报太丰厚了。
开始她只是为了学费生活费,她把整个图书馆的书买回家,整天刻苦读书,目标是从剑桥毕业,成为一名很优秀的律师。
她也想过要靠自己生活,所以她给了自己一个期限——六年,她希望六年以后,也就是毕业之时,她可以脱离勖存姿,在伦敦开启新的生活。
可后来她堕落到放弃学业,失去上进的动力,连书都不愿意读,最后的她甚至认为自己读书是没有用的,因为她觉得靠自己不管再怎么努力,她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拥有现在这么多钱。
就像被勖存姿抛弃的那个大学生一样。
为什么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要做喜宝?
虽然喜宝有沉重的生活压力,但生活还没有逼迫她到毫无退路。她漂亮聪明,且为剑桥大学的学霸。只要她完成学业,就能够得到一份很不错的工作,至少可以自食其力,追求再高点,也许成为斐名的大律师,一样可以拥有不错的人生。
但是她不愿意。
"在中环找一份工作,朝九晚六,对牢一只打字机啪啪啪。度过这么一辈子?我的要求比这个高,不幸得很。"
"我绝不想回香港来租一间围房做份女秘书工作,一生一世坐在有异味的公共交通工具。这是我的好机会,不是每个女人都可以得到的机会。"
喜宝的悲剧是什么?她涉世未深,捷径就在眼前,以为金钱可以买来一切,不知道人生除了金钱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自尊,情感,成就感,自我实现……这些都是包养者勖存姿不能够给她提供的。
于是最后她拥有了一辈子也花不完的钱,却守着金屋夜夜醉生梦死,人生已经毫无意义。
亦舒说:“生活上依赖别人,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那是没有可能的事”。
这简直就是人生真理了。
02
我们得到什么启发?
聊完小说,咱们再来聊聊小说给我们带来的一些思考和启发,尤其是女孩的教养问题上,
No.1
节制欲望,抵御消费主义
金钱,是人类社会避不开,也离不开的话题。钱本身这是个中性的词,并无好坏之分。
当你温饱满足以后,金钱是会让你偏离初衷的最大障碍。
人对物质的追求也无可厚非,谁不喜欢更好的生活环境,更漂亮的衣衫,更精致的包包和珠宝?
现在的社会风气,的确很难让人没有物欲。
因为动动手指就能买到你想要的大部分东西,划划屏幕你就会知道现在市面上最流行什么。信息来得毫不费力。像小X书一样的各种平台软件层出不穷,我们每天在上面看到的都是锦衣华服的生活,独院大别墅,百万跑车,闪闪发光的珠宝首饰,最新款的奢侈品包包……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经常会让普通人羡慕向往。
就像郭敬明的电影《小时代》输出的价值观那样,给青年人营造幻想,营造虚无缥缈的白富美、高帅富,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有无限接近这种美妙生活的可能。让青春期不懂得分辨是非的少男少女们产生自己生来就该享受豪华生活的错觉,可现实却是挤着公交地铁,住着群租房,每个月过得捉襟见肘,为了满足小小的虚荣心不得不去透支信用卡,花呗,成为来回倒腾钱的卡奴。
更有甚者,开始染指那些高额的消费贷,违法的校园裸贷,那些因为贷款还不上被追债的女孩子新闻想必你我都看到过太多。
这些社会精心输入的价值观,会让我们对物质产生很多不属于自己的欲求,冷静想一想:
你真的需要那么多包包衣服吗?你真的用得完那么多支口红吗?
但购物的时候一上头,这些思考根本就不会发生。
只要是在消费,很多时候商家就已经把各类选项灌入你脑海中了,从广告到视频到网友玩出的梗,都在使你对某一样商品产生了耳濡目染的联系感。
这种全方位无孔不入的洗脑之下,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那群心智发育不成熟的女学生,她们在最美好的年纪,看着那个花花绿绿的物欲横流的世界,就这样被灯红酒绿的生活给迷惑了,走向一条不归路。
至今还有人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前途无限,年轻美丽的女大学生为了区区几千块钱去出卖身体,因为她们眼皮子真的很浅,因为她们真的很幼稚,很单纯,很无知。
所以你看,给女儿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多么的重要。
你再富养女儿,给她再优渥的生活,物质上也永远到不了顶,永远会有更好的更大的诱惑,你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必须还给她树立一个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
有了正确的消费观,人生道路上才能抵御更多的诱惑。
No.2
让女孩懂得“自我实现”
“我们鼓励你成为怎样的女性?”
其实这个话题对于所有年龄段的女性都适用。小到学龄女童,大到正经历中年危机的我们,这都是一个需要恒久思考与反思的问题。
咱们中国的父母,习惯在物质上满足孩子,觉得女儿吃好穿暖,不缺锌不缺钙,隔三岔五旅旅游就行了,咱从不和孩子讨论生命、价值这类宏大的主题。因为这类主题很深奥,咱们自己也一头雾水,没闹明白。
老外不这样,女孩3岁以后,就会和孩子聊到自我实现。他们怎么聊呢?——给孩子看马斯洛的表格。
告诉女儿:这张表格上的内容,从低到高,你实现一项,就会得到一点快乐,当你全部实现,尤其是最高的那项,你会享受到最大,最无可替代的快乐。
是的,你是一个女孩,但你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你必须要自我实现。
你长大后要有一份工作,(这份工作最好是你喜欢的);你要能自己养活自己,(经济不独立,何谈人格独立呢);你要坚强,勇敢,不仅照顾好自己,还要对别人,甚至,对这个世界有帮助。
别怕孩子听不懂,孩子都会懂,并会潜移默化,内化为她们认识和世界观的一部分。
孩子懂得了什么是自我实现,自然就会对自己有要求,长大后不仅外表美,内心也会宏大丰盛,离幸福的距离更近。
当代社会对女性来说的确不够友好,同比男性更少的就业机会,更苛刻的升值条件,更残酷的职场天花板,同时女性还要经历生育的生理考验,同时负担起更多的育儿担当。但是这不妨碍我们女性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发热。
2020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是两名女科学家——法国生物化学家埃玛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国化学家珍妮弗·杜德纳(Jennifer A. Doudna)。
这两位女性科学家“发现了基因编辑技术中最有力的工具之一:CRISPR /cas9基因剪刀”。
她们在领奖台上的发言很打动我:没有感谢谁,表达出的就是独立和自信。
又美又飒、温柔风趣又力量感十足,不管从事什么领域,生活自理,精神独立,都能够有自我实现的成就感。
这才是我们期望成为的女性,也是我们鼓励将女儿养育成这样的女性。
我觉得每个女性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时刻警醒自己。
每个有女儿的妈妈也要认真思考下,在教养女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候,也不要忽略了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女儿明白这世间也许诱惑很多,也许有些路看起来又短又好走,但是没有白走的捷径,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凡事靠自己才是真理。
用自己的双手一笔一划地埋头苦干换来的才最踏实,不因欲望膨胀失去良知,不因金钱迷失心性,这才是最珍贵的,才是值得期待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