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睿评(诚言呈语旗下账号,独家授权发布)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有关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的报道。
按理说,看完了内容,我应该再一次为张校长的感人事迹眼眶湿润,再去搜索一遍关于她的最新消息。
但是这一次,我开打了搜索框后,搜索的内容不是张桂梅,而是“特蕾莎”。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篇报道为什么要为张桂梅冠以“中国特蕾莎”的头衔。
你就是把她比作“当代武训”,都比特蕾莎要合适的多。
因为特蕾莎认为,“穷人接受命运,是件美丽的事情。”
这跟张桂梅的奋斗目标,怕不是完全相反的吧!
在我看来,张桂梅就是张桂梅。
因为她的事迹,独属于她,和她的“标签”。
命悬一线
作为云南省的名人,其实张桂梅原本是位“东北老姐”。
从17岁到云南大理支边当后,就一直在这里当老师。
37岁那年,丈夫因病去世。
无儿无女的张桂梅,在变故之下饱受打击。
情绪跌入谷底的她,选择了调到云南一个偏远的地区去任教。
这个地方,就是丽江市华坪县。
当年的丽江,还不是如今人尽皆知的旅游胜地。
而当年的华坪,更是整个云南西部最穷的地区之一。
情感上失去依靠,生活上条件困窘。
然而,这还不是张桂梅要面对的最差的情况。
1997年,张桂梅被查出肿瘤。
前些年为丈夫治病花光了所有积蓄的她,显然没有能力再救自己一命了。
举目无亲的她,决定坚持着把孩子们带到毕业。
至于自己,只能放弃治疗。
学校发现了张桂梅的病情后,第一时间就把她送到了昆明进行治疗。
也组织了教师们的捐款。
但是教师的收入,和地区经济水平成正比。
即便是加上社会捐款,也很难支撑高额的医药费。
最终,在时任县长的要求下,免去了所有医疗费用后,张桂梅才算“捡回”了一条命。
用张桂梅的话说,自己没有为华坪做过什么贡献,但是却给所有人都添了麻烦。
她,想为华坪做些什么。
乞丐校长
作为从山外走进来的老师,张桂梅的教学成绩是醒目的。
但是无论多出色的成绩,都解决不了她内心深处的焦虑:辍学女童。
华坪的山,在地理上只是与山外世界的隔离开的土坡。
而在认知上,则是一口让人看不见“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井。
那时华坪的女学生,年过十岁后,就有被“嫁”出去的现象。
而年龄再大一点的辍学女童,更是屡见不鲜。
你永远都不知道,班里第二天会少了哪一位女生。
更令人费解的事,很多家庭宁可让高三的女儿辍学,也不要供初中的儿子读补习班。
张桂梅要做的,就是找回所有辍学的孩子。
做通家长的思想工作,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毕竟根深蒂固的观念,很难一时间得到改变。
而且即便是孩子回到了学校,也面临着吃不起饭,读不起书的窘境。
“不要你一分钱,我自己出钱,这个孩子我是一定要领走的!”
就这样,在张桂梅的班里,没有一位因为经济压力而辍学的学生。
张桂梅认为,一位受过教育的女孩,能够改变三代人。
为了让这些面临辍学的女生有书可读,她萌生了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建一所免费女子中学。
但这几乎不可能实现。
即便是抛开资助学生的费用,以张桂梅的收入,也远不足以支撑她这个想法的实现。
于是,她只能带着报纸上对自己的报道,以及优秀教师的证件,满大街去“乞讨”。
“我想建一所学校,你能不能支持我五块、十块,两块也行。”
在她看来,建学校是好事,大家应该都能理解。
而张桂梅在路人们的眼里,也是如此:一个戴着眼镜,“道具”齐全的骗子。
所以接近6年的时间,张桂梅只“讨”到了一万块钱。
别说建学校了,就连租几间教室都费劲。
转机
2007年,张桂梅作为代表,去北京开会。
由于把县里拨给她买衣服的7000块钱“挪用”,给学生买了电脑,所以她只能继续穿着破了两个洞的裤子踏上了行程。
北京的记者,被她这副打扮吸引了。
在对她进行采访后,随即发布了一篇关于张桂梅的报道。
正是这篇报道,让张桂梅的梦想,传到大山之外。
得到资助后的张桂梅,建起了华坪女子高中。
学校是建好了,但是不设门槛的招生标准,让很多老师难以接受,甚至提出辞职。
但是再难,也难不过当初的为了建校的“乞讨”。
在张桂梅的事必躬亲下,这所建校12年的学校,近年来牢牢地占据着丽江市升学率的第一。
将1800多名“本该”早就嫁人了的女生,送出了大山。
但是常年超负荷工作的张桂梅,却患上了肺气肿、小脑萎缩、肺纤维化等十余种疾病…
争议
张桂梅的学校建成了。
华坪县的女生有书读了。
但是围绕着张桂梅的非议,也没停过。
最常被提起的,就是她的华坪女高,是“填鸭式教育”。
要我说,说这些话的即便不是一叶障目的“网络喷子”,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华坪女高的学生如果没有书读,现在的她们,压根就走不出大山。
等待着她们的,是早年便结婚生子,下地务农。
读书,是她们唯一的出路。
对于这种处境的孩子,你讲什么填鸭式教育,谈什么素质教育?
获得平均水平的生活,才是她们最需要的。
讽刺的是,常年把素质教育挂在嘴边的人,讲了20来年,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直到今天,也没人说清楚所谓的素质教育,到底该怎么衡量,怎么界定。
教育的进步,不是扛着个嘴去到处喊理念。
如果实在是精力过剩,不知道该往哪去发光发热的话。我想,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张桂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