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昌俊
近日,江西一家长向媒体爆料称,自己家小朋友的数学作业,老师要求让家长批改,不批改还需要向老师提供一份手写版本的情况说明。对此,布置作业的数学老师回应称,平日老师工作量饱和,让家长改能提高效率,节省一些时间。
前几天刚有家长喊出“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现在又发生“家长不批改作业需要向老师提交情况说明”的事,无疑再次引爆了关于家校分工边界问题的讨论。现实中,受批改作业等任务之苦的家长可谓多矣。只是大多时候他们都“敢怒不敢言”。家长群的存在并非问题实质,出现“成年人的崩溃,从家长群开始”的现实,关键还是在于当前教育中家校分工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扭曲倾向。
这起事件,其实是一个很好的剖析样本。要求家长不批改作业就必须作出情况说明的老师称,“老师不是不批改,而是二次批改,他们先批一次,我再批一次”,并且强调,“真的有特殊情况,我们老师来批改。”但问题是,老师到底应不应该或者有无权利向家长布置“批改作业”的“作业”?至少从多数人的成长经验,以及对教师职责的普遍认知来看,批改作业应该是教师最基本的工作。如果这项工作都要推给家长来协助,显然有越界之嫌。
此外,涉事老师还称,之所以让家长也要批改学生作业,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并大倒苦水:“如果家长也参与批改,我可以用一堂课的时间批改作业,如果家长不批改,我要耗费两堂课的时间,我完全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情,有的时候忙的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这样的理由看似充分,却经不起推敲。要知道,教师要“提高工作效率”,要“节省时间”,这本质上是其工作上的事,而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同时也是“购买服务”的一方,并无帮助教师提高工作效率的义务。换言之,老师向家长要工作效率,找错了对象。
客观说,教育确实不只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作出相应配合也是应该的。但是,什么是教师该做的,什么是家长该配合的,社会有清晰判断。连批改作业都必须要家长来做,甚至不批改还要写情况说明,逾越了合理的分工边界。正常情况下,如果老师太忙,需要家长协助批改作业,那也应该是教师向家长作情况说明,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类似向家长随便布置“作业”的现象时有发生,不排除是一些老师太忙,但是不是也因为个别老师产生了对家长可以随便发号施令的“权力”幻想,将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习惯性推给家长,甚至形成依赖,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当然,如果老师忙到连批改作业也成了“无法承受之重”,那么就需要追问,到底是什么让老师这么忙?是非教学任务过多,还是教师人手过于紧张?诸如此类的问题,理应有制度性解答。当教师与家长的分工之争成为常态化,则必须正视一个大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为何让教师和家长都“不堪重负”?
目前已有不少地方明文规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这些政策的现实针对性值得肯定,但执行效果还有待评估。因为即便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被禁止了,也还可能出现其他不合理的任务摊派。关键还是要重新界定老师的职责边界,重新构建合理而刚性的家校分工机制。如此,家长群和家校关系才不至于被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