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初中,面临的是中考;上了高中,就要全身心对付高考。有些孩子初中阶段学习成绩排班级前列,中考成绩也不差,但到了高中,学习成绩却很一般,最后勉勉强强考个普通大学;有些孩子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不拔尖,但到了高中,学习突飞猛进,最后考上了一所名校。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部分初中“不显眼”的学生,事实上具备着成为“学霸”的潜质。
人们在谈“学霸”潜质时,多会提到“做事专注”、“独立自主”、“做事有条理”等因素。的确,如果孩子身上具备了这些因素,很可能会成为“学霸”,但这些因素主观性太强,很难辨认,我们需要通过一些客观现象来判断。那么,初中阶段,究竟哪些学生具有“学霸”潜质呢?两门学科给出答案,别轻视了
第一门学科:数学
数学是个非常严谨的科学,有很强的逻辑性,又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在小学阶段,数学知识比较具象化,数学考试分数高的学生不见得有很强的抽象思维。从初中开始,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多了,没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一般不容易拿高分。
初中数学,难度相对高中数学较低,不过无论是函数,还是其他知识,都属于高中数学的基础部分。比如初中三角函数的部分内容是对基本概念和定理的初步认识,而在高中阶段则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到了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会面临很多困难。再比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主要涉及平面几何的内容,而高中数学的几何部分是难度更大的立体几何,如果初中阶段的平面几何没有学好,高中数学中的立体几何就更是一塌糊涂。
所以,初中阶段是培养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期,也是黄金期。这个阶段,学生要多思考,要扎扎实实地把每个知识点吃透,要注意思维能力的训练,多归纳、多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让自己在数学学习方面保持积极和自信的状态。
倘若经过一番努力,在初中时能把数学成绩稳定在一个很高的水准,就说明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另外,有了强数学思维这个基础,物理、化学等学科的学习也会顺畅很多,未来不可估量。
第二门学科:英语
国家历来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视,从小学开始孩子就接触英语,一直到高考,英语地位与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对等。这么做的原因自然与英语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有关。不过,有些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其中不乏有知名学者。比如早前浙大郑强教授就说过:“英语耗费了我们多少中国青年宝贵的时光?人家60年没出过国人家就不能得诺贝尔奖了吗?这20年时间里,我们过分地夸大了英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分量,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极其不自信的显著表现……”
我们无意评判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但不得不承认,掌握了英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学习更多先进知识。而且现在处于全球化浪潮中,年轻人学习一门或两三门外国语言,是很有必要的。其实,很多高中生,总成绩提不上来,就是吃了英语不好的亏,且不少知名大学对招录学生的英语成绩都有较高要求,部分院校部分专业对报考者的英语水平要求更高。也就是说,如果英语学不好,不仅高考成绩上不去,部分专业也没有资格报考。
客观地讲,英语学得好的同学,普遍对语言有很好的悟性,且文学素养较高。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如果能让英语学科保持在顶尖水平,说明个体具有很高的语言素养。当他们到了高中,英语成绩优秀的他们会很快成为学习上的佼佼者。
数学和英语,一个属于理科,一个属于文科,然而它们均为文理科考生的必考科目,因为无论学文学理,只要想走上高端岗位,这两门学科都要学得很精。我们的中考、高考等考试体系,正是基于此设计的。所以,初中阶段,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学得很好,多数能成为高中“学霸”,很准。
话说回来,我们不要对学霸有误解,学霸不是一天到晚只顾闷头学习的书呆子,而是真正为梦想坚持的人。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好,还特别热爱学习、富有激情。如果没有很高的学习积极性,个人又不用功努力,就算有很高的智商,也肯定会“泯然众人矣”。
事实上,成为学霸不容易,保持学霸的地位更难。有些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一番努力,赢得成绩上的提升,成为了公认的学霸,但他没能把这种优势保持下去,最终在高考中失利。因此,初中生也好,高中生也罢,都应培养自己的恒心和耐力,不要让“学霸”成为昙花一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