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日,米粒的球队为了备战青少联赛,都会约上两场友谊赛。
这周约来了一个强队、一个稍微弱一点的队。
在看比赛时,场外的爸爸们喊得声嘶力竭,尤其有个爸爸,比教练还上劲,中场休息时,直接进场内去“战术指导”了。
围坐在一旁的妈妈们,以为这是个“热血”老爸,笑他这么专业干脆去干教练得了。
没想到,身边的妈妈开口了:“我老公已经拿到了丙级少年足球教练证了。“
“真是行业内的专业人士呀。“
“哎~什么呀~他是大学里教编剧的老师,纯粹为了他儿子练球,专门去考的足球教练证。”
说完,所有妈妈都惊了,现在都达到这种神级操作了吗?!
面对我们热腾腾的“羡慕嫉妒恨”,这位妈妈却显得有点无奈了:
“没办法,他爸辅导孩子学习都有点魔怔了,只要遇到自己不会的,就赶紧先去学,真是被逼的,被逼的,这算应急反应吧。“
本来是挺欢乐的一件事,妈妈们都在笑,觉得这个爸爸太努力也太给力了。
但同为家长,大家也都咂摸出了些“心酸”,米粒妈就常在想,我们这届算不算被孩子学习逼疯的第一代家长呢?
看来只要开始辅导孩子作业,爸爸的压力,一定不会比妈妈小。
毕竟都是中年父母,谁也不容易。
这几天,江苏又有位中年爸爸火了。
他发了一个视频直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并发出三连问:
“你们上课不用心教,下课叫我帮忙批改作业,那我要你们干什么?
我哪有时间收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
你们辛苦什么?教我教,改我改,是谁辛苦啊?”
据网友透露:视频中的爸爸孩子在上小学,老师布置的作业,是要求家长带孩子一起预习并检查批改好。
每晚都要陪孩子写到深夜11点多,已经让这位老爸非常窝火了。
第二天,老师和往常一样,在家长群里表扬了部分同学,批评了部分同学,家长们纷纷在群里回复,老师辛苦了,这位老爸再也忍不住了。
怒怼老师“要你何用?“愤而退出家长群。
米粒妈不清楚家长群的内容,是否真出自这位老爸之手。
但他的确对着镜头喊出了无数家长都敢想不敢干的话。
太刚了!让人民网都发文来“劝架”,瞬间被顶上热搜,阅读量达5亿。
米粒妈看评论区早已沦陷在怨火中,这届父母真的苦“家长群“太久了。
无独有偶,相比于这位刚爸,不久前上热搜的另一位爸爸,显得悲情了许多。
他在开家长会时,被老师点名后,突然抱头痛哭,边哭边解释:我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微信,我天天加班到凌晨。
看着这个中年男人泣不成声的背影,米粒妈的泪点瞬间被戳成筛子。
击溃一个中年人,到底要多难?又到底有多简单?
孩子每天看似不起眼的作业,落在中年家长身上都是“一座山”,分分钟被压垮:
满屏都是辛酸和无处言说的窒息感。
莫言说过:每个孩子的优秀,浸透着父母的汗水。
平心而论,我们这届父母绝大多数都是虔诚的、摸着石头过河的人:
我们比任何时代,都愿意“配合学校”“关心孩子““全面发展”;
也比任何一任父母,都投入地关注着孩子未来发展的路径和方向。
但越努力越崩溃。
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教育成了单纯“拼父母“的事了。
要是爹妈没时间、没钱、非高知,除非孩子天生会自鸡,否则极大可能沦为陪跑的炮灰,没啥奔头了。
可悲的是,所有人都认为教育是“家庭”的一已之事,学校也好、社会也罢,都只是占很小份量的帮手而已。
你行,你的孩子就靠前;你不行,你的孩子就落后,身后无人可依,正在逼死所有的中年家长。
这几天,米粒妈身边有个同事跟我说了个事,让她生气又迷茫。
她家孩子明年就幼升小了。
私立幼儿园为了留着生源,将大班改了“学前班”的模式,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原本的“家长群”开始变味了。
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家长、一样的孩子,老师的态度却悄然发生了360度的转变。
比如,有个孩子的书不小心掉在教室了,家长在群里,请老师看一下在不在座椅上。
结果,老师噼里啪啦一顿数落:为什么家长不教育好孩子应该收拾好书包,这种小事为什么要麻烦到老师?!
再比如,有对双胞胎的家长,下班回家快10点了,再录孩子读课文的视频时,就将两个孩子放在一起录了。
老师看到后,大发雷霆:家长实在太不上心,让你们一个个的录,就必须服从。
家长解释:已经提前辅导过两个孩子了,他们是认识课本中生字的。在录制时,两个的孩子的声音都是洪亮的,能听出来已经掌握了知识。
没想到,老师回一句:学习是你自己家的事,你觉得行就行吧,没人愿意管你。
一句话,彻底激怒了同事,直接怼了回去:学习是家长的事,那你老师就是个收作业的?!
然后,果断投诉到了园方。
事后,同事很感慨:为啥哪怕私立园,一旦进入到小学模式,老师就开始不自觉居高临下,把家长逼到死角:
“家长不管,谁也不会管”“没人替你操心你家孩子”“好家长自己就得面面俱到“.......
将爹妈牢牢捆绑在“好家长准则“中,还觉得理所当然。
▲做作业的是家长,而不是孩子
同事说,在私立幼儿园你还够硬气跟老师吵一吵,将来真去了公立小学,请问除了陪笑脸,在家长群里你能说啥?你又敢说啥。
▲在家长群里做诗的家长,好笑又真实
又听话又懂事又全能,是这届家长身上最真实的“标签”。
不管你是跨国企业大拿、互联网精英,还是研究宇宙的科学家......在家长群,你也只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中年人。
随着米粒进入高年级,米粒妈陪读的压力,也是大到了分分钟要崩掉。
最怕拿到孩子的语文测试卷问:为啥这个题不会做?
孩子答:这个成语不认识,不是书本上的,老师没教过。
问老师缘由,回复:这个成语的确超纲了,也是为了测试下孩子的水平,大家的起点都太高了,得探探底,在海淀,你懂得。
米粒妈不懂,既然课堂没有教,为啥要考试?!考得是家长还是孩子?
换言之,如果其他孩子都会,就我家的不会,那不就是逼着我去课外“超纲“吗,这哪里是探孩子的底,分明是探家长钱包的底!
疫情后,线下课的价格都悄无声息涨价了,一节课300~600不等,原本米粒是一周一节的标配。
现在,我还得根据孩子各种测试的短板加一节小课,比如文史深度学习、诗词诵读、阅读三步走.....时间和钱包瞬间被掏空。
在孩子学习这件事,米粒妈算得上是一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老母亲,从来也不佛,更不会吝啬钱包。
可是,总被这样逼着去超前学,恨不得把初中的课堂内容都给学了的这个花钱法,我憋屈到难以消化。
昨天,米粒妈找来几位闺蜜约饭,围坐一起,我们几个鸡血妈讨论了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样的家庭才适合待在海淀区?
老姐妹们聊到深夜,达成了两个共识。
第一个共识:首先就是得有富裕的钱去上课外班。
我们算了一笔账:小学投入一年10万左右,初中开始可能要冲20万了。
重压之下,没人敢不花这笔钱。
第二个共识:除了有钱外,还得有大把的时间,最好当爹妈的有一人是全职。
这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道大坎。
上班的,得一人挣出两人的工资,不得不玩命996。
在家的,周一到周日,差不多得7x24小时待命。
平时上学日,孩子3点半左右就放学了,接送的成本、课后作业辅导、送课外班......
全职已然忙到乱乱团了。
每天,我们陪孩子写作业、改错卷签字就已经熬到了深夜,常常累到直不起腰。
第二天,还生怕在家长群里被老师@点名,要是忘了带作业、忘了签字,一天都坐立难安。
此外,还有无数的小报、手抄报在等你。
不瞒大家,从米粒上二年级起,我就给他报了个线上的美术班,那会儿还没有美育中考,我纯粹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手抄报。
之前,我就曾独自画到凌晨2点,自己先疯了。
这些,还能借助下“外力“的事,米粒妈都不说了。
最恼火的是,很多关键的、有用的升学政策和信息你在学校官网、家长群公告中等公开渠道中完全看不到,就得靠自己去收集、去钻研。
没点时间、没点知识储备(起码得211毕业),真心搞不懂、理不清。
很多人都说,海淀家长早就陷入鸡娃“内卷化“,是“自作孽”。
妈妈们个个都这么鸡娃,都超前、都抢跑,当所有娃都被逼得越来越努力,越来越疲惫时,效果却越来越不理想。
米粒妈从不反对妈妈们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但此刻我想,如果老师们不再默认“好家长才是全部“,给咱们松松绑。
海淀妈妈会不会轻松一些?而我们这届家长,会不会活得更有底气一些?
说到底,我们终究只是平凡的中年父母,可以不怕累、不怕苦,但原本不属于家庭的教育,能不能回到课堂上去?
终究只是平凡的中年打工人,每天最少工作8小时,慢回几分钟微信、没检查出错的几个标点,可不可以请老师多一点体谅、宽容,让我们也喘口气。
以上。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