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指数发布,事关教师与校地融合

三湘都市报11月9日讯(记者 杨斯涵 黄京)如何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师发展?如何促进高校和城市良性互动和高质量发展?今天是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20)”(下称“高博会”)的第二天,“全国普通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与“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框架”相继发布,全面反映了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对高校和城市互动情况进行多维度测评,协助高校和城市找准自身特色定位。

打造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湖南样本”

探索城市与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实现城市国际化和大学国际化。今日,在“首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论坛暨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高峰研讨会”上,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徐峰教授发布了《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框架》。

“目前该框架仍是建议,希望在未来能不断修正、改进,推进指数的修订和发展。”据徐峰介绍,“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框架”分为城市的指标体系和高校的指标体系。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环境、经济、文化、管理四个一级指标,高校的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空间、人才、研发、交流、管理五个一级指标。“建立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的最终目的是要共识知识经济价值,共建知识经济联盟,共享知识经济成果,做到城市与高校双赢共荣。”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张大良副会长表示,将专门立项研究城市与高校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支持研制“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指数”,建立“城市与高校互动指标数据库”,推进高校和城市发现自身特长,找准高校办学特色定位和城市主导功能定位,促进两者达成发展战略上的一致性、协同性。

“一直以来,湖南始终把科教省城建设摆在重要的战略位置,高度重视大学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当中的战略作用。”在研讨会现场,湖南省政协赖明勇副主席表示,湖南以城区、景区、园区、校区联动发展,依托湖南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精心谋划,大力推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推动高校和城市产生更深层次的化学反应,打造了全省新经济发展的标志性增长极示范区。

湖南大学党委书记邓卫教授表示,城市与大学的协同发展,是相互支撑更是相互成就。湖南大学作为一所高等学府,从文化发展、社会风尚、科技创新等各方面影响着、改变着这座城市。“湖南大学与长沙已经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等各个方面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传承着历史、分享着机遇、创造着未来。”

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首次正式发布

为更好地服务高校教师发展,推进高校教师发展的现代化治理,今日,“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下称指数)发布。记者了解到,指数分为“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和“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通过大数据分析构建了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模型,反映了我国高校近30年来教师教学发展现状和生态。

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工程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姚市副市长陆国栋教授介绍,2020版的本科教师教学发展指数与去年相比,新增了一个二级指标,推出了第一个部委级的教学成果奖,增加了十三个二级指标,新增了包括教师团队在立德树人、教学论文等7万余条左右的数据。

记者了解到,本科院校覆盖率从19版的96.96%升至98.16%.从本科指数总体情况来看,院校总体指数在往上走,表示整体的教师教学发展态势是在向着高质量的方向不断发展。本次指数包括了高校师范类、理工类、农林类、人文社科类、综合类、医学类6个学科,各自上榜率有着不同的特征,其中人文社科类相对偏低,农林类上榜率达到了100%。“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每所高校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教师教学指数,目前农林类率先实现了全覆盖。”陆国栋说。

“本次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是首次正式发布。”陆国栋表示,高职院校的特点是应用性、职业性、实践性和双师性,包括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的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据陆国栋介绍,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2020版所使用的各项指标基本都是高职院校所特有的,如产教融合的“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竞赛等。

陆国栋表示,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发展指数面向所有高校收集数据,模型公开透明,方法科学合理,希望能为各高校谋划学校办学战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益参考。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