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河北石家庄,小学生在家中通过电脑收看直播上课(人民视觉/图)
学校复课前夕,48岁的教师陈瑞敏坐在电脑前,重新浏览屏幕上的课堂记录,神情有些恍惚。
今年3月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国中小学延期开学。陈瑞敏所在的四川乐山某重点高中,也不得不“云”开学。这位在讲台上站了30余年,深信面对面才是教育真谛、对互联网教育充满怀疑的老教师,第一次独身一人,出现在近40方的屏幕前,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给学生们上课。
透过这场长达半年多的线上教育实践,陈瑞敏第一次触及在线教学的世界,发现原来教育还有如此多“隐秘的角落”:一个教师通过网络居然可以影响到数十万学生;数千万三线以下地区的孩子通过在线教育获得了优质教育资源……
陈瑞敏的例子,并不独有。“在线学习的方式已经渗透到全国,成为各地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近期,在一份名为《学习的真相》的报告中,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平台作业帮发布了全国中小学生课外线上学情,用大数据的力量揭开“学习的真相”。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转折期,中国人从未如此统一地将目光投向教育。中国教育在过去近40年的积淀和变革,发展与未来,第一次如此鲜活、如此大规模地呈现在国人的面前。
通过对平台上1.7亿月活用户的大数据分析,作业帮也第一次用宏观又细微的大数据,洞悉了全国学生的学习特征,“真相”吸引所有人重新思考:互联网究竟给教育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1 技术赋能,化解两大难题
陈瑞敏是四川乐山人,在家乡接受教育并成为一名基层教师。30年间,她任教的学校从贫困的乡村中学,到镇初中,再到市区的重点中学。
随着学校对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投入,陈瑞敏和大多数教师一样,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通过在线教育平台,陈瑞敏得以窥见孩子们千差万别的家庭环境——有的学生坐在干净整洁的书桌前,但也有学生坐在田间地头;有的学生明显处在安静的房间里,也有学生的语音背景中隐隐传来商铺里的买卖声……
当下,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仍然是中国教育的痛点。作业帮在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对此有更加直观的揭露——中国有超过1.94亿中小学生,他们面临着两个很大的问题:首先是70%的人群分布在三线以下城市,这些地区面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亟需优质教育资源;其次是教育资源供给有限,1.94亿中小学生,对应的老师规模不超过2000万。
看到教育资源分配失衡,陈瑞敏的内心被触动了。她想起了自己1990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至一所乡村中学时的境况。
在那个义务教育都没有普及的年代,农村家庭面对一学期50元不到的学费,也难以负担,很多学生因交不上学费而选择辍学。
回想那段有些久远的过往,陈瑞敏坦言:“出生于大城市与乡村的学生们,共同通过互联网来上课的景象,实在是太难想象。”
回溯中国近40年来的教育史,今天的这场变化,与其说发生在一夜之间,不如说是中国教育历经数十年积淀和变革的缩影。
作业帮发布的报告《学习的真相》披露,在过去近十年间,在线学习的方式已经渗透到全国各地,成为各地学生的主流学习方式之一,不同城市的学生使用在线教育平台拍搜或上网课的时间多在2年以上,且新用户在不断增多。而参与我国在线教育的中小学生中,70%来自三线及以下城市。
在此之前,整个教培体系从不乏优秀的老师和优质的内容,缺乏的是把这些资源放大、迁移、匹配的便捷管道。
“而通过技术赋能,在线教育搭建起了这样的基础管道。”作业帮联合创始人所晖称,这无疑是中国教育的一个重要改变,因为“教育最大的价值是能够帮助弱势群体向上流动,这是教育的本质。”
如今已成为在线教育第一平台的作业帮,以拍照搜题APP作业帮、作业帮直播课等产品为全国各地的学生和家长提供作业辅导、习题解答和在线课程等教育资源。通过搜索技术、5G、大数据等技术和建立海量题库,作业帮用互联网的便捷方式把与学习有关的一切搬到网上,为教育不均衡地区的孩子带来极大的便利。
几年来,已经在国内拥有最大规模的用户,化身手机里的“互联网老师”,帮助数以亿计的孩子解决校外学习痛点、难点,受到K12人群的欢迎和主流的认可。
▲作业帮“学习的真相”全国K12学情大数据及学习洞察发布会
10月14日,来自全国各地的六百余位教育名家、校长、老师及教育管理者,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报主办、作业帮协办的“2020中国教育报校长大会”,分享深化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与成果,并试图摸清全新的教育脉络,与会者有首师大副校长杨志成、人大附中常务副校长周建华、北京育英学校校长于会祥等,对在线教育给予了肯定。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李永智在会上感慨:“在信息社会,我们可以追求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适合的教育,大大提升教育的效率。通过大数据的技术来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然后指导学生在他最有天资最感兴趣的方面,以最科学的方式来进行自主学习。”
2 推出在线课程,带动优质师资“下沉”
“我可能是他们这辈子所能遇到的学历最高的老师。”已经习惯于通过屏幕进行教学的教师郭运健说。
▲郭运健老师在上直播课
疫情期间,这位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全球排名Top10院校)的作业帮名师,对300万学员进行了免费线上英语授课。听他讲课的学生,超过半数来自贫困地区。截止今年10月1日,已有336万来自贫困县的中小学生在作业帮平台学习。
这要得益于数十年来,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截至目前,中国超过96%的行政村通上宽带。移动互联网的下沉与普及,让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全国的乡村和偏远地区成为可能。
不过最初,郭运健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上课,依然常常遇到这类情况:想要同学用英语发言时,有一些同学会花很长时间打字,解释自己家里语音通话不方便;也有一些同学的语音背景里充满了类似于来自拖拉机、商场等噪音;而更为普遍的是,常有同学面临网络延迟和卡顿的问题,甚至需要举着手机爬上山顶找信号……
为了让大家可以看到课件和老师,郭运健和团队尝试了各种方式,开发了极速模式,把对设备的要求降到最低。
最近的一节课上,有6个孩子分别来自新疆、甘肃的贫困县,两地相隔了两三千公里。直到课程结束前五分钟,孩子们还在不断地提问,尽管画面上只看得见一个学生,郭老师依旧笑眯眯地,对着其余5个黑暗的对话框逐个答疑。
正是这样一方掺杂了众多人心血的屏幕,让成千上万个位于教育地图边缘的孩子们,得以看到在线教育的真实力量。
管道搭建好了,渠道也畅通了。在线机构和教师需要立马考虑下一个问题——贫困地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为解决小初高三个学段的真相和痛点,作业帮推出作业帮直播课“名师大招”课程体系,如高中“纵横语文”课程体系、初中“帮·物理”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校内提升+思维训练”课程体系等。
▲孩子在上作业帮直播课
该体系由作业帮小初高学部学科教研团队历时数年研发、打磨,注重学习兴趣建立、学科思维养成、学习方法优化、学习习惯修正、学习效果提升,基于每一科建立全面的知识点模型及解题“大招”方法体系,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学科思维方法快速提升学习效果。
以小学英语来说,在全国,这正是拉开这个阶段学生差距的“隐性起跑线”。作为作业帮直播课小学英语的负责人,袁琰一直想开发一套适合全国小学生学习的英语课程。可中国太大了。在北京海淀各大附属幼儿园里,4岁的孩子已经能掌握1500个英文单词,而在中国众多三四线城市和乡镇,小学生的口语交流还仅限于教科书上的顺口溜:“How are you? I’m fine”。
袁琰意识到,对于那些教育水平偏弱地区的学生来说,参加在线教育课程,同步的需求远远甚于培优。所谓同步课,就是完全按照人教版大纲和节奏进行的在线课程,再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思维拓展。我国多数地区使用同一版教材,可以保证课程的通用。
▲学生体验作业帮直播课cocos小学动画互动课件技术
袁琰和作业帮小学英语团队从最基础的方法窍门开始,抽丝剥茧把知识点全部碾碎,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推开英语学习的大门。以记单词为例,袁琰带领小学英语团队着手研发针对单词记忆的教学方法,尝试把成千上万个单词背后的组词方式与逻辑简化为小技巧,并借助平台的AI系统,对每个孩子的发音语调是否标准进行识别,给出评分,并对读错了的单词句子进行标红,提醒孩子进行改正。同时,作业帮还遴选了最优秀的老师来为全国的孩子们上英语课,让学生跟着好的老师说一口纯正的英语,郭运健正是小学英语主讲老师之一。
“你的任务就像是教他们去推开学习英语的大门,要让他们敢于去伸手,让他们知道这扇大门没有那么沉重。轻轻一推,它就开了。”
作业帮的“名师大招”体系自推出以来,已运用在上千万学生的在线课程教学中,对不同学历水平的学生均有带动作用。
3 打开“上帝之眼”,让大数据改变教育
接下来,就是如何让有限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服务成千上万的学生。
技术再次起到关键作用。
曾经,陈瑞敏笃信,只有依靠面对面的眼神与言语沟通,老师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和理解程度。可经过这次线上教育实践,她发现,借助麦克风、双向摄像头以及其他技术手段,每个在线教师都可以对手机另一头听课的孩子们,进行语音、表情和手势等识别,之后通过后台服务器分析、处理数万孩子的数据。
“老师对每个学生学习的了解程度,不仅更理性客观,还更全面细致了。”陈瑞敏说。
而对郭运健来说,技术已渗透到他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研备课到课堂互动,从课后辅导到习题讲解。
以教研备课为例,通过技术的智能标签化处理和大数据的沉淀,每一个知识点的出题形式、规律、考频和考试难度,郭运健都可以随时调取;而一个学生在作业帮平台上学习,他的所有行为,最终都会变成他的学习画像,包括知识结构、薄弱环节、易错点等。
这就像是为老师打开了“上帝之眼”。每个老师都能根据这些数据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课程内容和比重安排,以更加适应学生的需求。
随着越来越多学生在平台上学习,他们积累的数据也越来越多。当全国范围内的学情档案被采集分析后,曾经难以复制和充满随机性的教育艺术,正在转变成可以被数据化总结、解析的科学体系。以在线数据为抓手,老师们可以随时洞悉学生学习的“真相”,看到从前无法触及的角落。
▲随着学校的信息化逐渐深入,老师从三尺讲台走进网络,教育资源不断得到优化(人民视觉/图)
4 未来
疫情结束后,陈瑞敏早已回到七尺讲台,孩子们再度整整齐齐地坐在她的面前,而那些曾透过摄像头现出的各异背景,眼下也再度隐匿。
但这场“大规模在线教育实验”,让她开始重新思索,科技对于教育究竟意味着什么?
以往,在应试教育中,一个老师带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因材施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不同的学生无论处于何种水平,思维模式有何差异,都要保持同样的进度,被动地参加课程、重复练习。
而在线教育让个性化教育成为可能。基于大数据和AI记录分析,老师能够看到学生学习背后的真相,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量身定做学习计划,分析知识掌握情况和薄弱环节,提供高效、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有效减轻学生各方面的压力。
“在线教育的‘因材施教’,可以让每个孩子不像工厂流水线一样被加工成同样的产品。”陈瑞敏说,工业化时代,人的素质和技能,被当成机器一样看待和培养,如今进入数字时代,借助在线教育,也许孩子们真的能够个性化地发展出一系列的兴趣爱好,得到更好地成长,“毕竟教育是一个关于人的行业”。
技术的发展也在倒逼着教师观念的升级。“信息化时代,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唯一载体,也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学生可以从很多渠道获得信息,学生获得的信息有可能比教师还要多。”正如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强调,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更有益的知识。
郭运健相信,科技对教育的赋能,是一股不可逆的潮流。这位手机里躺着3000多名三四线城市学生家长微信的年轻教师,每天凌晨1-3点,都会坐下来,回复这些家长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相比城市里家境优越的孩子们,我对他们无疑是有偏爱的。”
他认为,在这股潮流中,会有越来越多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从中受益。而他能做的,就是站在最前沿,躬身实践。
浪潮之巅,当前,包括作业帮在内的在线教育平台当前需要考虑的是:如何致力于促进教育的发展,提升每位学生个体的知识与文化素养的水平,积极地用科技赋能教育,用好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让美好持续发生。
这将是他们下一步要深化的目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