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一些网络词汇开始频繁出现在大众面前。其中部分词汇新颖且具有正能量,获得大家的普遍认可与喜欢。此外还有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词汇,也因为具有特殊的意义而被大家广为传播,长此以往或许会对文化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于是就有人带代表对此提出了建议,希望教育部以及国家语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能够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引导。
比如我们常说的“给力”、“点赞”等新词汇就比较具有正能量,这样的网络词汇能反映时代特征,也传播了正能量。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诸如“人艰不拆”、“十动然拒”等创新词汇属于生造晦涩的词汇,就应当进行有效引导。
教育部点名,将开展监管检测
对此,教育部明确表示,将会着手通过3个方面来应对这种现象。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这儿的法律法规指的是研究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修订,将会对语言文字的规范使用提出明确要求。
同时还会加强各地语言文字不规范使用的整顿,这儿教育部特别强调了网络和新媒体方面的语言规范问题。
二是开展监管监测,加强规范引导。比如广播电视上的语言文字使用则由广电总局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国家语委牵头与中央编译局、外交部、教育部等9部门共同合作,定期向社会公布推荐使用的外语词规范中文译名。
三是实施中华经典诵读工程,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针对中华经典开展诵读、书写以及讲解活动。比如我们熟悉的《中国诗词大会》。同时还会联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建设“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等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可能带来的影响
随着教育部关于语言文字规范相关工作的推动,如果与多家互联网平台联合,有一定的可能性会导致大家创造的部分词汇不能显示,相当于屏蔽。这样就能达到纠正不规范用语的目的。
对于部分年轻人而言,这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些不适应。毕竟很多当代青年比较具有个性,也喜欢发明一些新颖的词汇。但是发明词汇必须要有底线和原则,不能为了发明而发明,要有它的意义,同时具备传播正能量的基础。
此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一些基于原来成语改变而成的新词汇开始流行时,有的人甚至会因此忘掉那个成语原本的样子,也曲解了其对应的含义。这就对语言文化安全提出了挑战。
所以,此次教育部“点名”之后,部分网络词汇将会经历“急刹车”,大量网络词汇在网络上盛行的时代或许将因此而结束。当然,如果该词汇既能反映时代特征,又能传递正能量,那么这样的词汇就不会受到影响。就好比之前所说的“点赞”、“给力”以及“硬核”等。
对于教育部的这一决定,大家怎么看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教育很有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