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中国各地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五年过去,二孩政策却没有引发生育高峰。
今天(11月14日),工信部前部长苗圩在第11届财新峰会上发表演讲。他援引数据得出结论,全面放开二胎并没有引发生育高峰。2019年一孩、二孩的出生数比2018年分别减少了36万人和13万人,全面二孩的政策红利正在消退。预计2030年,出生率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人。一时间,#全面开放二胎未引发生育高峰#窜上热搜。
如今,对于那些考虑过再生一个小孩的家庭来说,生二胎的理由大多是:将来两个孩子有个伴儿,可以互相照顾。既然二胎没有引发生育高峰,原本担心的“生娃建档”“入托入学”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艰难无比。想到这里,不少原本纠结的家庭可能又开始“心痒痒”了。
除了再生一个孩子是否养得起,是否有精力照顾等实际问题,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不知有多少家长问过自己,那就是:能否以公平之心不偏不向地爱这两个孩子?如果你正在纠结于二胎生还是不生的问题,不妨看看这篇文章。
作者 | 孙燕青(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博士,纽约州立大学教育学院教师,著有《爱是成长的指南针》)
无条件地爱孩子,这种爱既是孩子成长的指南针,也是成长动力的源泉。
身为父母,常常宣称自己是爱孩子的。但如果扪心自问,我们对孩子的爱在多大程度上算作无条件的?
有多少时候,我们要求孩子学习某个技能是为了弥补自己童年时的遗憾;我们从孩子的考试成绩中看到的是自己的成就或失败;我们责骂孩子只是因为我们不擅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孩子当作了出气筒……
如今,很多家庭开始考虑再生一个小孩,将来两个孩子有个伴儿,可以互相照顾。于是很多实际问题摆在了家长面前:再生一个孩子是否养得起,是否有精力照顾等。但还有一个问题,不知有多少家长问过自己,那就是——我能否以公平之心不偏不向地爱这两个孩子?
根据一项调查,在有多名子女的美国家庭中,有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承认自己对孩子们的喜爱程度不同。同样是自己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却有那么多父母会有所偏爱。回想我们自己成长的经历,会发现这个研究结果并不出人意料。
家长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偏爱某一个孩子。比如,有的家长偏爱长得好看或者长得更像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偏爱性格乖巧的孩子,有的家长偏爱男孩或者女孩……且不谈家长与孩子的相处方式是否得当、是否有益于孩子成长,仅就家长对孩子的爱受到这么多因素的牵绊而论,怎么能说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呢?
而无条件的爱的缺失会为孩子的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当孩子觉得父母偏心或不公平时,他与兄弟姐妹之间更容易产生冲突、竞争和敌意,缺少温暖关怀和相互支撑。因此,准备要二孩的家长要特别留意自己的心态和与孩子们相处的方式。
家长若能平等地看待孩子,让每个孩子都明白自己是父母所钟爱的无价之宝,那么孩子们小时候是玩伴,长大以后是亲人;如果家长厚此薄彼,动辄拿孩子做比较,这样一来,孩子们小时候是仇人,长大以后是敌人。对家长来说,可就事与愿违了。
当然,爱对人的影响还不仅限于此。无条件的爱为人的成长指引方向。当一个人被父母无条件爱时,他的内心是满足的,感到自己的人生是有价值的,而这种自我价值感可以释放成长的潜能,使人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成长发展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我曾经问大女儿,“你最想要什么样的家长?”她给我讲了个比喻,“在《爱丽丝漫游奇遇记》里面,爱丽丝掉进了一个兔子洞,她不停地坠落、坠落,她心里很害怕,直到发现掉到洞的最底下的时候,有一把椅子接住了她,椅子上有软软的坐垫,她一点儿也没有受伤。
我想要的父母就像那个带着软坐垫的椅子,能在我坠落的时候接住我。”这把椅子所能带给孩子的其实就是支持和安全感,是“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在这儿,我会一直陪着你、保护你、支持你”,这就是无条件的爱。
有的育儿书籍中写着:孩子在各个年龄阶段,需要的东西不同,在2岁之前,儿童最需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此言差矣。来自父母的无条件的爱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胎,生或不生?
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编辑:现教姐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