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鹿鼎记48岁“小玄子”,拿到北大硕士文凭,曾经的寒门明星成学霸。
行业没有贫贱,唯有人有区别。
他48岁,在演艺界风生水起,但是却不安于经济富裕,拿下了北大硕士研究生学位,算是顺利毕业。
他就是男艺人马浚伟(原名马志伟)。
有人可能感慨,努力学习不就是为了赚更多钱么?为什么有钱了还要去读书?很多网友表示祝贺,也觉得年近半百,在事业有成之下,还能够向往读书的人的确不多。
成功的人尚且努力优秀,平凡的人却已经满足。
或许,在48岁这个“知天命”的年纪,很多人应该认命,至少不用那么拼命。可是,马浚伟却不仅是活到老,学到老。而且还要学出高度和质量。
不止步的人生,也绝不会平凡。
在这个读书改变命运,改变命运才能赚更多钱的年代,简单、纯粹地学习知识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仿佛知识就是要变现,否则人生就是失败的。
可是,实际上有些知识的确缺乏变现的能力,通常来讲,知识技能的变现能力越强,也就越贴近生活的需求。可是对于颠覆时代的知识来讲,却恰恰并不是满足当下生活需求的知识,更多地是放眼未来的天马行空。
在这样的背景下,或许,这就是中国的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与国外有差距的原因吧。
如今的时代,似乎金钱就是王道,就是成功。可是在这样的一种氛围下,伤害的,只能是那些“想要读书却害怕贫穷”的人。
有人说,如今的大学生能力越来越差,干什么都不行。当然不可否认,这样的大学生确实存在,但是却很少有人思考,我们的大学生是不是人尽其用?假如你让一个非农学的大学生去种田,他可能还真的不行。不过,如果是让一个大学生能够用其所学,来实现个人价值,那么他们要是没有做好,那可能确实是学得不好。
可惜的是,许多人思考问题,不会站在这个角度。而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觉得有“钱”就是道理。
诚然,在人人向往“金钱”的风气和趋势下,的确快速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但是同样让人们迷失在了“金钱”之中。最为有意思的是,如今“没有钱”很多事情确实很难办,但是有了钱以后,做事情和处理问题却会变得容易许多。或许,把人的“精力”都放在“金钱”上,能够快速地富裕,但是对于基础理论的研究,却可能因为“金钱”理念受到影响。
简单地来说,越是基础的知识技能,似乎越是“无用”,直接表现在就业方面和收入方面,甚至一些人才被贴上了“书呆子”标签。不得不说贴标签文化的盛行,也给向往知识的人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正所谓,积毁销骨,人言可畏。
或许,有人对于马浚伟这个名字依然很陌生,但是要提及到1998年陈小春版的《鹿鼎记》中的“小玄子”,那么可能有人会立刻想起来。
曾经有人疑惑,马浚伟为什么对于学习有这种执念。他说:“只是想弥补和追回小时候因家庭、生计而被迫搁浅的梦想。”
如果不是这句话,谁会想到如今成功的马浚伟,其实来自寒门家庭。他1971年,出生在香港,对于高房价的香港来说,马浚伟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家庭条件可想而知。
初中毕业的马浚伟就想办法赚钱了,却只能混迹在底层的工作岗位。对于马浚伟来说,他更渴望学习法律亦或是医学,而不是进入娱乐圈。
因此,男艺人马浚伟能够在如此氛围下,不忘记学习,确实非常难得。也算是颠覆了人们对艺人的印象。在北大上学期间,他每天七点就出现在学院门前,对待学习非常认真,为了毕业论文,也是在图书馆不停地翻阅资料,48岁拿到北大的硕士文凭,算是给自己梦想的一个交代。
过了22年我才发现,《鹿鼎记》里的“小玄子”,也是个执着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