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北京化工大学东校区宿舍楼已是一片漆黑,2号楼336宿舍的六位姑娘坐在电脑前,屏幕的光亮映出她们脸上的紧张与期待。当手机显示的时间全部归零,房间内只能听到鼠标的点击声。
这可不是在“秒杀好物”拼手速。10月12日的零点,全国研究生招生网推免系统开放报名通道,这也是她们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向自己心仪的高校提出申请,历经一段焦灼地等待,收到录取结果的回复。
秋实之季满结硕果,而对336宿舍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六人全部保研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由来自生命学院的六位姑娘——李敏、赵然、于颖越、王彦立、郑若楠和张勤飞组成的336寝,听听这六个女孩儿的故事。
刚刚进入大学,“自由”是大家的同感。在昌平校区就读时就是同寝室友的赵然和李敏,也在不知觉间过了一把“自由”的瘾。
但自从大一经历过一次奖学金答辩后,她们就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先提高学习成绩,然后才有“资格”做其他事情。她们开始有意识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将主教和图书馆作为自己的“主战场”。
在奋起直追的“后进”路上,她们深刻地感受到:任何一个不够努力的时刻,都会在日后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弥补。每一个0.1的提升都非常不易,这其中需要的努力只有拼过的人才知道,所以,她们真诚地建议:不论有没有定下未来的目标,从大一开始都要认真努力。
图为李敏(左)和赵然(右)
想要提升绩点,每门课都要达到优秀,面对堆积如山的专业书和学习资料,李敏就一句话——“学就OK了!”这句话不仅鼓励了室友,她自己也确实是这样做的。但行耕耘,不问也会自有收获。相比大一,李敏实现了学年绩点“1”的提升。
大二那年,学院举办了国奖分享会,听着台上的每个人讲述着自己丰富的经历,李敏倍受鼓舞,她和身旁的室友说:“不如先给自己定个小目标,明年也向学长学姐那样站在舞台上讲讲话”这看似是随意一说,但她却是认真的。
她认真地记录下他们分享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尝试过后,她发现:学习方法不是去复刻,适合自己才最重要。她不仅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也帮助室友找到了合适的学习方法。
图为李敏参加2020年国家奖学金答辩
从大一至大三学年,她从专业综合排名50+到成为蝉联3个学期的综排No.1,其中最高学期GPA4.13/4.33,成为2019年和2020年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之一。
像她当初说的那样,总有一天会站在舞台上分享自己的校园生活,在前不久生命学院举办的国奖分享会上,李敏说:“认真对待生活,生活才会认真对待你,要向着成为一个认真且优秀的北化人而前进!”
除了优秀的成绩外,李敏还是班级的组织委员、学院的辅导员助理和火花思维的“小太阳”老师,在成为一个优秀的北化人的路上,她不仅仅收获了多项奖学金和荣誉证书,还有一份充实且多彩的校园生活!
石以砥焉,化钝为利。从最起初成绩不理想到成功逆袭,背后是勤奋和不停向前的脚步,是及时和认真地自我反思,是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敢说也敢做的行动!
相比李敏和赵然,郑若楠和张勤飞一开始便有着明确的目标。
和很多人一样,她们也会为英语感到头疼。尤其是郑若楠,她并不擅长英语,但是在英语分班考试中,却得到了幸运的眷顾,“蒙”进了英语快班。
图为郑若楠
作为“行动派”,意识到的就要马上解决掉。为了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郑若楠每天坚持早早起床,找一个没人的地方读英语,对于老师布置的口语作业,她不仅仅是当作作业认真完成,更是把它作为一个口语练习的话题去拓展训练。她一直相信:努力一定要配得上所得到的“幸运”。
图为张勤飞
相比于幸运降临在努力之前的若楠,张勤飞则是在努力的过程中偶遇了幸运。她最大的特点就含在她的名字中——“勤”,她常以“勤勤不怠”自勉。回忆起大学的四年,张勤飞觉得很幸运,不论是进入实验班,还是成功保研,这一路都非常顺利。她很庆幸,在每次幸运来敲门时,都刚好做好了开门的准备。
大二即将结束的时候,实验班开始选拔。早在入学时,张勤飞就从宿舍学姐那里了解到实验班制和选拔要求,早有保研规划的张勤飞一直以进入实验班为自己的阶段性目标。
以GPA3.37的成绩顺利地进入了实验班后,除了原本的课程,还新增了许多必修课程,加上大创的实验及辅修专业的科研训练和课程,平时的时间变得特别紧张。“任何事情做了之后再抱怨,这是逻辑问题。”这句话一直记在张勤飞的心里,她不会去抱怨事情的繁多,而是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
图为张勤飞和郑若楠一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她发现室友郑若楠每天晚上熄灯就睡觉,作息规律的同时还能按时完成所有的计划,在向若楠“取经”后,她画了一个时间轴,把每一次评选作为“研”途的路标,把每一个ddl(deadline)作为时间的划分点,并为所有的事情依据重要程度设立了一个“星标榜”,从而更合理地分配时间。
脚踏实地,稳步前行。学习是她们大学生活的主旋律,努力与幸运是这段主旋律中最美的和声。
图为于颖越参加校运动会
如果说赵然和李敏属于“逆袭型”的选手,若楠和勤飞是“稳扎稳打式”的代表,那么王彦立和于颖越就是“全能型”的姑娘。
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宿舍学姐是两位姑娘开启精彩大学生活的第一个引路人。从宿舍学姐身上,她们发现大学生活可以过得既有意义又有趣。“优秀是周围的一种常态。你只有让自己的各方面都保持优秀,才是适应这个常态的最佳状态。” 这是她们最深的感触,因此在学习之余,她们积极加入学生社团,参加各种校园比赛、学科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我,也充实自我。
“静若处子,动若脱兔”是室友调侃颖越的话。于颖越是一个文文静静的姑娘,喜欢民族乐器,竹笛业余八级,但想不到的是,她同时还是学院女子篮球队队员和北京化工大学田径队队员,并且多次代表学校参加体育竞赛。
图为于颖越(左二)与张勤飞(左三)
一同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于颖越笑称自己是“冲动型”选手,不仅是在体育竞赛中冲劲十足,在其他竞赛和活动方面,她也是如此,只要举办,她就踊跃报名。大学期间,她参加的各类比赛、活动累计近30项。在她看来,不论是不是自己所擅长的,大胆尝试过后,才会知道自己会有什么意外的收获。
王彦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古灵精怪。但这个喜欢中国传统文化的姑娘,换上旗袍就像变了个人似得,知性优雅。她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不是浮于表面,而是真正深入了解,她先后获得全国高校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一等奖和“传统文化自强之星”的称号。
王彦立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拍摄
图为赵然(左一)在执行国旗护卫队升旗任务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群众游行中,王彦立是“开天辟地”方阵中的一员,选择成为其中一员不仅仅是因为难得还因为一份寄托。赵然曾是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对于参加70周年群众游行方阵,她有着更强烈的愿望,但却因iGEM国际基因工程大赛比赛在即而不得不选择放弃。
图为赵然(右二)和李敏(右四)
参加2019年iGEM国际基因工程大赛
赵然所在团队
获2019年iGEM国际基因工程大赛铜奖
2019年11月,王彦立获得“北京化工大学国庆七十周年群众游行和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与此同时,赵然、李敏作为小组成员代表学校前往美国参加2019iGEM国际基因工程大赛,团队斩获铜奖。
每一件想去做的事情,都要全力以赴,如果你不知道想做什么,那就都去尝试一遍。这正是她们一直以来的动力。
从昌平校区搬至东校区,六个姑娘怀揣着同一个目标,像节节车厢拼成一列名为“保研号”的列车,在保研路上,与你同行者皆是你的动力,这列“动力火车”拼箱成功,列车编号336。
而今列车即将奔向下一个站点,相信这列“动力火车”也会将动力带给更多的人。学在北化,奋斗不止,“列车”接力,愿此刻仍在努力的所有北化人,都能赶上那趟“专属列车”,与她们在顶峰相遇!
欢迎报考北京化工大学!
快来成为优秀学子的一员吧!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 图文丨北京化工大学 排版丨Salv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