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在节目中说,:“在中国的教育里头,最值得吐槽和抱怨的是我们的父母,而不是社会和学校。我认为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要占51%的控股责任,但是你看大部分家长都在抱怨,都说是别人的原因。我认为中国的父母需要成长,我们生活中有多少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不够进步,然后把责任说成是社会问题式教育的问题,教育当然有问题了。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不抱怨教育,但是我们的抱怨里还藏一堆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是相当大的比例。”
中国教育里最值得吐槽的是家长
我们经常在兴趣班能听到,有的家长是这样说的。老师,孩子就交给您了,我们除了能给他交学费,也做不了别的花花,我们也不会谈起我们也不会。我们也不指望他能成为什么钢琴家有多大出息,就是有个爱好和教学水平一样就可以了。
其实听到这样的话挺让人无语的。这说明在家长的心里就已经把孩子的梦想放弃了。所以中国的孩子上兴趣班很多真的就只是一个表面兴趣,半途而废的特别多。
而在家长看来,即便是孩子,放弃了也是情理之中,本来也就是孩子一时的喜好,而且上这些兴趣班还会占用平时学习的时间,不上正好。
对于快乐教育理解有偏差,快乐教育不等于放任自流。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提倡:快乐教育是针对儿童的教育当遵循心理规律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科学规律。
1.中国的家长对快乐教育的理解有偏差。
让孩子快乐成长。不代表自由放养,毫无底线。比如孩子喜欢什么兴趣班,就花钱去给孩子报孩子说不想学了,家长就同意了。看起来像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尊重孩子的意见。但其实就养成了孩子半途而废,遇见事情就退缩的习惯。
《人民日报》官媒曾这样评论:零压力的“快乐教育”并不可行。拒绝填鸭式教育,不等于完全放养。
2.当孩子想放弃的时候,家长不是不约束,而是要在这个时候及时的给予帮助。
帮助孩子找到自信,激发深层兴趣。因为往往孩子不想学了,不是因为不想学。。而是因为没学好遇到了困难,在迷茫的时候寻找家长的帮助。如果家长在这个时候同意孩子放弃。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
3.放弃爱好等于放弃了磨练耐心
任何一样兴趣班。任何一个乐器。都是在潜移默化的练习孩子的耐性,因为所有的乐器要想学成都,需要持之以恒,这是培养孩子的一种精神。贵在坚持。而贵在坚持的品质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当今中国家长的教育特点。
1.无条件无原则的溺爱孩子,袒护孩子。
不知道从何时起,老师已经不再敢惩罚学生。孩子只要受到一丁点儿委屈,一丁点儿伤害,一丁点儿挫折,就会跟孩子的自尊心联系在一起。如果有对孩子的惩罚,家长动不动就会要求老师道歉,所以现在佛系的老师越来越多不管孩子,因为实在是惹不起家长。
现在学校的户外活动越来越少,因为生怕孩子受一点点伤,学校实在是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2.对孩子的期望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
现在孩子抑郁症,焦虑症以及自杀的情况越来越多。很多孩子在遗书中都有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真的太累了,我受不了了,我实在是达不到你们的要求,你们再生一个小弟弟吧,别管我了。”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都寄予了厚望,但没有发现孩子到底是不是学习的那块料。一直逼着他。报这个班,这样补课那样补课,搞得孩子从早上起来到晚上睡觉没有,一时一刻是可以开心的玩耍的。
3.以不懂和没时间来推卸责任,我不会,我有理。
现在孩子的题目越来越难,很多家长确实是不会做也辅导不了孩子。但是把经常我不会好像理所当然的样子,表达出来。是对孩子非常不好的影响。孩子会觉着凭什么你可以不回,而我不可以。这样的家长在孩子眼里就是你,不会还不学,一点儿也不上进
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爸爸妈妈?
1.转变观念。
转变家庭观念。转变教育方式,教育孩子。要宽严并济,要快乐教育,但不能为所欲为。要鼓励教育。但不能自大自负。一定要客观尊重事实,该奖的奖,该罚的罚。
2.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
家长一定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培养,尤其要注意孩子的心理变化。因为12-16岁的青春期叛逆期,经常感到孤独,孩子渴望被理解。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最信赖的人,如果父母都不理解孩子的话,那么孩子还能依赖谁呢?
还要注意一点是孩子的交际问题。不能有异性同学和异性的好朋友来往,全都算成早恋干涉孩子。交朋友。这样不利于孩子以后的社会化发展。
3.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父母要以身作则。"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家长对孩子的所有要求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想让孩子以后孝顺?那么父母对孩子的爷爷奶奶也要孝顺。如果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儿指责爷爷奶奶,那么以后孩子也很有可能指责你们。
在一个和谐的家庭关系中,家长与长辈,家长与孩子要和谐共处,家庭才能和睦。和谐的家庭关系,和谐的夫妻关系,能给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也是为了孩子以后的家庭生活打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