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大教授学术造假,举报信居然是一篇123页的论文,不愧为科研人才

近日,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系副教授张裕卿被学生实名举报学术造假。该学生还是这位教授自己带的研究生。

这位同学的举报信和其他人不同,分了整整7个章节,从简介到最后的结论,一共123页的内容,还附上了参考文献。

这封举报信,完全就是一篇论文,能把举报信写成论文,且严谨地附上了参考文献,可见这位同学的认真程度,不愧为科研人才。

据了解,这位同学是2016年主动退学的,为了不影响认识的同学毕业,拖了4年才发出这封举报信,从这也可以看出这位同学是性情中人。

来看一下张裕卿教授的简历,张教授的本科,硕士和博士都是在天津大学攻读,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

2000年,张教授博士毕业后在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生物化工专业做博士后研究。

2007年,受中国教育部CSC资助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工学院AIBN做高级访问学者研究。

张教授硕士毕业后就在天津大学担任教职,逐步被提升为副教授,硕导。并在担任访问学者之后回国在天津港保税区规划建设局任副局长。

从履历上看,相当正常,没有任何的问题。博士毕业从事科研,发表了多篇论文,且有着20多项的专利。

然而,这位同学的举报却让人大吃一惊。举报人指出,这位张教授已经不是涉及一点点学术不端了,而是明目张胆的造假。

同学想做实验,张教授不给机会,所有的实验记录和数据全靠造假。其所有的实验,发表的论文几乎全部是造假得来的,且还多次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当然论文的数据同样是造假的。

这位教授自己靠造假混得顺风顺水,骗取金钱和权力。更可怕的是他带出来的学生也全是假货,所有的论文实验数据也全部靠编,靠造假来完成。

这就非常要命了,这等同于在高校成立了一个造假公司,老板带头造假,培训出来的员工出去开公司后继续造假,这显然危害无穷。

天津大学收到实名举报后,成立了专门调查组,初步查证,认定张裕卿教授学术不端行为属实。

张裕卿教授承认其本人有学术不端行为,并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目前,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一些思考:

科研本来就是一个累积的过程,更是一种接力的过程,也是后人在前人开拓的路上继续开拓的过程。

而学术造假,使得这种接力成为了空中楼阁。任何借鉴造假成果或者在这个数据上的进一步的研发全部都是无用功,更会将科研带入误区。

学术造假,危害非常大。少部分人通过学术造假谋取利益,从小处说,这种行为不但浪费了大量的科研资源和人才,更是容易将科研引入一个死胡同。

这个行为放大来看,甚至会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学术界反而最不能容忍学术造假。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在高校,这种情况很难监管,尤其是学生。导师对于学生来说,有绝对的权威,只要学生想毕业,几乎不可能得罪老师。

得罪导师的学生,没有一个有好结果。唯一的一个例外可能就是张益唐了,他证明导师错误后,虽然同样遭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但多年后,他再次证明了自己。

多年来,这位张教授带出了不少假硕士,这些人没有一个不知道导师造假,自己的实验数据,论文是怎么来的,没有谁比他们自己更清楚,但为了毕业,他们没有出声。

这位举报的同学也是先退学,等同学毕业后才举报导师的学术造假行为。如果他要在导师手里毕业,想必就没有这封举报信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学术造假之所以泛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造假风险太低了。造假成功,将获得巨大利益,即使失败了,最严重的惩罚不过是解聘而已。

当年的“汉芯一号”事件,如此大的造假行为,骗取了国家大量的科研经费,其后果极其严重,造假者陈进也不过是解聘了事。

因此,要杜绝学术造假行为,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加强监管,规范审核制度,更重要的是立法,严厉打击学术造假行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净化学术环境,才能使得科研向良性发展,持续发展的正确方向发展,才能为我国早日成为科技大国,科技强国打下扎实的底子。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