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1600字,阅读大约需要2 分钟
“做教师真难,现在我觉得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一位3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突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读着这样的文字,开始的时候,有些困惑——一个正在当教之年的教师,怎么就不会教书了呢?
随着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只会是对教育越来越熟能生巧才对啊。可是,细细地沉思,事情或许不是这样一种状况。
他之所以这样说,与矫情应该没有关系——久病成良医,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他绝不可能说这样让人对自己吐唾沫的话。
他之所以这样说,应该是对于当下教育现状的一种无可奈何之下的吐槽吧。
当下,教育看上去百花齐放,各种教育模式,各种教育理论满天飞。
今天杜郎口,明天衡水,后天……今天快乐教育法,明天全能教育法,后天……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做不到的。
作为一般的教师,只能像一个木偶一样,盲目地接受着一个又一个的模式,一个又一个的理论。你方唱罢我登场,前一个还没有摸熟悉,下一个又登台了,就像走马灯一样。
这样的“万紫千红”,应该是教育欣欣向荣的景象吧。或许是我等这些普通的教师接受能力有限吧。
回头来看这一派“欣欣向荣”,除了劳心劳力让人身心俱疲,对于这些花样百出的东西,除了留下了一两个名词,就什么也没有留下了。
无论是再好的教育模式,再好的教育理论,都应该是来之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
现在,老师就像一个牵线木偶一样,什么都被人牵着走,他还能怎样来教书育人,形成自己的教书风格呢?
不是说,教师不需要学习,而是说,教师更应该注重于实践——只有把所学的东西内化为自己的肌肉,再用拳头打出去才有力量。
我们一直在致力于课程改革,但是课程改革却始终和课程评价有着纠缠和矛盾,让人有些无可适从。
我们一方面在喊着素质教育,要注重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的推进,努力减轻学生的负担,以期努力提高孩子的素质和能力。
这样的改革方向,谁都希望达成,但是现实却又是怎样的一种尴尬的局面呢?
素质教育提出了三十多年,但是现在落实了吗?
有落实,但是目标并没有完全达成,这是无可置疑的——应试教育始终是一个不能绕开的大山,谁敢轻易说不要应试教育了吗?
努力推进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但是有多少方面用到了形成性教育评价了呢?就是有,恐怕也不多。看看当下的中考,体育已经拔高到和语数外平起平坐的地位——100分,而音乐和美术也即将跨入高中考的序列。
这一切都要用分数说话,你还能说这就是素质教育吗?恐怕让人啼笑皆非吧!
而减负,尽管喊了许多年,文件下了一个又一个,最后都是泥牛入海,没有了一点消息,为什么?不要说,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其中的原委了吧。
看看现在,又把体育、音乐和美术都拉上了考试的战车——这不是增加学生的负担吗?也许有人说不是,这或许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吧。
当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纠缠不清,还互相矛盾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选择?
除了在原地跳舞,他能做怎样的选择呢?恐怕没有多少回旋的余地吧。
老师的重心应该在教书上,但是现在许多并不是应该教师去做的事务都找上了他们。
各类抽测、检查、评比、扶贫、创建等和教育教学无关的事务,都压到了教师的肩上,这是不是有些让教师无语呢?但是他们却又真实的存在着。
而除了这些,还有那些打着教育旗号走进校园的教研活动、培训活动、专家讲座之类,也让教师不胜其烦——花钱不少,收益没有,有什么必要呢?但是,你还必须学,这是任务!
当一个教师每天忙着做做不完的其他杂务的时候,他还能有多少时间和精力放在教育和教学上呢?
不会教育,也就成了一种可能的存在了,不是吗?
一个教师,要想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就必须要坚持读书,坚持学习,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够在课堂上输出更多的东西,让课堂丰富而灵动起来。
而现在呢,教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他还有时间读书吗?他还有什么空间去提高自己呢?
没有时间读书的教师,不会教书不是必然的吗?
总而言之,教师不会教书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我们必须要重视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