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没有看错,《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真正拥有大智慧的,不是智叟,更不可能是愚公,而是京城氏遗孀—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寡妇,其教育子女的理念与水平,远超我们现在的大部分父母。
先不管她是不是由于某种原因从大城市搬来的,起码在移山的问题上,她和智叟一样认为不可行,但她的高明之处在于
看破而不说破
智叟没忍住,说了出来,结果被怼得“亡以应”;也许京城氏遗孀碍于一个年轻女子的身份,不便于当面怼一个年龄可能比自己爷爷还大的长者;
更可能的是:她预判到了愚公的态度,更想到了最后的结果,所以才不说。试想:连老婆都无法劝阻、智叟都不能以理说服的愚公,又怎么可能会听从一个寡妇的话?
就算京城氏遗孀有比智叟更高的沟通技巧、措辞比智叟更好更有理,并最终成功打消了愚公移山的念头,但以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封建思想,周围的人会怎么看待“一个二三十岁的寡妇做到了连愚公全家、智叟都没做到的事” 这个事儿?
所以,京城氏遗孀几乎是不可能劝阻愚公的。
但因为她是女人,不止年轻,还是个寡妇,一旦她把观点说出来,一定会受到愚公更猛烈、更无情的无理“回击”;如果她的言辞逻辑更清晰、更有道理,则极有可能让愚公恼羞成怒!而愚公的态度,就是“山北愚家”全家的态度;
智叟被“怼”,最多是回到“河曲”再也不去“山北”串门儿,可京城氏遗孀就住在愚公家隔壁,她的生活环境将会受到多么大的冲击与改变?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只要京城氏遗孀说出了她的观点与态度,无论结果如何,她的生活状态都将受到莫大的打击;而她能成功劝阻愚公的概率无限接近于零。
所以,不说,才是对她和儿子最有利的选择。
京城氏遗孀更高明之处是
她放任儿子去凑热闹而不加以制止
为人父母者,确实要正确引导子女,不过有些事还是需要子女们自己去亲自体验、领悟。
搬个石头而已,又不是摸电门,强令禁止反而更容易激发孩子的逆反本能,玩几天自己琢磨透了自然就会离开,而且还可能从此不再做类似的傻事。何乐而不为呢?
人,总是要经历磨难,才会真正变得更好、更强壮。
温室里的花朵,不要说去经历狂风暴雨,就算是一阵小风、一场小雨,都可能都是灭顶之灾,
不怕摔倒的孩子,才能更快学会走路;不怕失败的科学家,才能更快取得成功。
你能想象一个寡妇,邻居只有一个大家族的场景吗?如果老家只有一家邻居,而且男男女女人还很多,一个寡妇还会搬回去住吗?所以愚公家虽在山上,但邻居肯定不止一个,起码三五个,而一个刚换牙的小孩子怎么可能会一个人玩?三五成群才算是比较正常的吧!也许是没有同龄人,但三五岁的范围里也找不到玩伴的情况也不太可能发生。所以更可能、
也更现实的情况是:那些孩子的家长禁止他们和愚公这一大家子傻子玩,就像有些富人不允许子女和穷人的孩子玩、学习好的孩子有时候不被允许和成绩差的孩子一起玩一样。
每个人的认知都具有局限性,成年人觉得对小孩儿不好的东西,未必真的不好;同样,父母认为对孩子有利的事情,有些可能会对孩子造成莫大的伤害。
正是我们小时候被父母严禁接触的互联网,才是让现在社会变得如此高效、便捷的主要因素;而当时就合理接触、学习和使用互联网的孩子,在现在的社会中,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拥有更多的机会、更好的选择以及更高的水平和能力;
十几二十年前,被认为有害无益的网络游戏,不但提供了数量庞大的工作岗位和GDP,也给很多的职业游戏人带来了普通工作者难以企及的高收入。
很多事物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
当它们到了不同的人手里,才有了善恶之别。
经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确实起到了极大的、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在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用以往的成功经验,去判断当下或未来的新事物,结果往往是惨痛的损失和悔不当初。
哪些是孩子成长中不能触碰的
哪些是可以或应该让孩子亲自经历的
如何把握这个度可能让很多父母头疼
而京城氏遗孀就把握的很好
这难道不正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