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和语文一直是我们上学最重要的两门学科,在整个考试中,都流传着:“得数学者,得天下”的传说,足以证明,数学的对于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了。
还有个现象就是语文和英语,大家只要用功多阅读,多背单词就可以明显看见成绩的提高,可是数学却像是在跟我们开玩笑,无论怎样做,成绩就是不见提高。
数学不好的三大现象
1.学加减法时候还好,有应用题就不会了
刚上小学的时候,学加减法,大多数孩子都觉得很轻松,可是从三年级应用题的出现,就打破了数学挺好的状态,完全不会了。
2.小学时候学的不错,上了初中就不行了
很多孩子小学六年都觉得数学可以,家长也觉得孩子挺好的,学习数学没问题,可是上了初中就变了,有了几何之后,孩子突然成绩开始下滑,并且很难追上。
3.孩子学习数学很努力了,可就是不见成绩提高
很多孩子并不是不认真学习,他们真的很努力,大量的做题,上课认真听讲,不懂就问,可是不管怎样努力孩子的成绩就像开玩笑一样,完全没提高,可把家长老师学生都难住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报补习班,各种找原因想办法,完全没用。
“数学脑”真的存在
1.神经科学家发现,有5个不同的认知系统控制着数学思维。
第一个系统叫做“小确数认知”,也就是认识1、2、3等小的准确数。
第二个系统叫做“大估数认知”,也就是能通过估计,区分100与200这种较大的数。
第三个系统叫做“数字语言”,也就是用数学符号描述东西。
最后两个系统是“空间和地理位置能力”,也就是空间想象能力和相对位置的记忆。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看题目就知道怎么做,扫一眼都能知道答案,而你埋头苦学,看着答案都看不懂,人家整天打游戏成绩也很好,这大概就是学霸和普通人的区别。
2.数学提升空间最大
数学成绩我们很难把控,所以高中数学老师经常说,要想把成绩拉开,必须学好数学。语文和英语学成什么样,考出来就是有多少分,但是数学不一样。
数学并不是练习的题目越多成绩就越好。如果不能真正明白一道题的原理,反而练得越多越迷糊,成绩会成反比。但如果一道题目做懂了,就会有举一反三,一通百通的效果。
3.数学考验的能力最全面
比如小学生拉成绩距离的一般都是应用题。一道应用题,既能考察阅读理解能力,还需要把题中透露的信息梳理清楚,这样就考验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然后根据题目的信息,列出算式公式。并且需要按照步骤解决问题,考察的是统筹能力以及问题的求解能力。最后,光列出公式还不可以,必须要算对答案,只有考察了计算能力。
在考试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因为一道题没做出来,心态就崩了,而且发蒙后面的题好像也不会了,这又体现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抗压能力。有的学生会知道先做会做的题,然后再去思考不会做的题。这就是人生的智慧了。
孩子数学不好的原因
1.性别差异,理解能力发育滞后
男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比女孩子会发育的相对较晚。就有可能造成读不懂题目或者听不懂老师的讲解。
2.对数学学习热情不高
数学的学习本身是比较抽象并且枯燥的,会导致孩子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不高,没有兴趣。如果孩子本身数学学的就不好,那孩子就会更不喜欢学。而且,小学生如果零基础入学,之前对数学没有意向,没有接触过。由于知识储备量较少,数学难以适应。
如何学好数学?
钱学森结合他学习经历,谈了他体会:“学习要靠实干,光听讲不行。教育不都是先听老师讲解,然后再让学生做习题吗?就是文学艺术也要靠背嘛!这都是学生在锻炼思维能力;有形象思维,也有逻辑思维,不只是形象思维!是干中学!”
1.钱学森认为:勤学苦练是发现奥秘的不二法门,如果不熟练,连抄书都会抄错。
所以同一道题目反复的练习,但不是搞题海战术。而是通过经典的例题,反复的练习,熟能生巧,锻炼思维。课本上的习题例题,都是对概念,公式的理解与应用。是做题目的基础,如果基础不牢固,考试成绩不会好。从而还打击了自信心,影响学习兴趣。
2.整理一个“错题本”
这是一个学霸的错题本,当中的核心与规避方法,是将孩子从题海战术中拉出来的捷径。错题反复做变换,数字做变换条件做,直到自己可以独立做出来。
如果孩子在上小学可能没有这样的能力,那么就需要家长辅助,帮助孩子整理一套错题本。
3.每天挑战一个难题
学霸和普通学生的区别就是普通学生看到难题的时候,不是兴奋,而是恐惧。而学霸看到难题的时候是会非常的兴奋,终于有一道有挑战性的题目,一定会把你拿下。
这位高考学霸是这样做的:做难题很重要,非常重要,每天坚持做一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