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谁偷走了教师的激情?

其实在写《把教育当爱好》一文时,我就知道,许多老师并非不爱好教育,而是他们的激情渐渐泯灭,他们的理想慢慢被摧毁,最后本来就有的教育爱好也被吞噬了。

那么,是谁偷走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呢?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社会环境、教育体制、学校管理、评价方式……但表现出来的现象,其实很简单——

是越来越不纯粹的“教育”侵蚀了教育的纯粹,让本来很简单很沉静的教育日渐复杂而喧嚣,让本来很朴素而真实的教育变得华丽而虚假。

为了这些复杂、喧嚣、华丽和虚假,老师们毫无意义地耗费着热情与青春、汗水与泪水,最后,心灵渐渐麻木,对教育渐渐厌倦!

难道不是吗?

——各种检查、验收、展示、汇报、评估、创卫(文)……让老师们在认认真真地弄虚作假中疲于奔命,在“引导”甚至“培训”学生作假中自己厌恶自己,可还得让学生配合作假;

——动辄“痕迹管理”,动辄“过程资料”,老师们喘息着拍照、填表、做PPT、发微信公号(有时其实也没几个人点击),还有各种打卡……而这一切都和考评有关,和绩效有关,老师们明知没有多少意义,也敢怒不敢言,甚至不敢怒不敢言;

——“教坛新秀技能大赛”“××教学模式大赛”“劳动教育班会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做新时代四有教师演讲大赛”……有时候类似大赛又通过视频方式呈现,一场接一场,一拨接一拨,马不停蹄,扑爬跟斗,近乎“窒息”;

——还有没有实质内容而纯粹是“到此一游”的“课题研究”“继续培训”“论文写作”……这些本来是很好的,也是必须的,可一旦成为强迫而且成为学校的“成果数据”,就变味了,老师们不得不为此凭空编造、冒名签到、网上抄袭……不这样又能怎样?

——现在越来越先进的信息技术,包括笔记本和手机的各种新功能,都成了压榨老师们的帮凶,无数个QQ群和微信群需要参与,但又不能随便说真话,否则有人也会提醒你“注意影响”,宝贵的青春便毫无意义地抛洒在流量中……

我常常在想,如果不是八十年代初从教,而是现在参加工作,我会热爱教育吗?

那时候几乎没有人管我,我不也成长起来了吗?

我常常在想,三十年前,没有繁琐的评估检查,没有信息技术,没有QQ微信,难道就没有教育吗?

那时候,仅仅靠着一支粉笔,老师们的课不一样上得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滋有味吗?

现在,每天都披星戴月,每时都呕心沥血,每一件领导说“意义重大”的事都以“教育”的名义被布置下来,可累坏老师们的工作,大部分其实并不是教育啊。

主任何尝不是这样?校长何尝不是这样?局长何尝不是这样?

为什么人人都知道这一切是“假的假的”,可都还得装作心悦诚服地认真去做?明明大家都在心里诅咒这一切,但嘴上却还得说“有必要”“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促进了学校发展”“提升了专业水平”?

中央三令五申破除形式主义,三番五次发文要减轻各种负担,可为什么形式主义依然春风得意,教师负担仍旧沉重不堪?

反正我想说——

请让教育回到纯粹,回到诚实,回到简单,回到朴素,回到真实,回到风清气正,回到一尘不染,回到明亮通透……

“教育”,请保护年轻人的职业理想,不要榨干青春的激情。

你认为呢?

征集|教师减负,成效如何?

在12月1日教育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表示,“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省份出台了减负清单,预计年内所有的省份都会出台减负清单”。

2019年年底,中办、国办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20条,提出对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在现有基础上减少50%;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统筹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不得吧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和工作枪支摊派给学校;要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

历经一年,为教师减负落实得如何?《教育家》现向教师发起调查。

欢迎老师们回答以下问题:

1.相较于2019年,您自身的负担是否有所减轻,减负的比例有多大?

2.您所在的地区是如何减负的?是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政策落实如何,对执行情况是否有监督?

3.您认为2020年教师哪些方面减负成效明显?减负进程中,最满意的是减了什么?最不满意的是什么?您对今年的减负情况,总体是否满意?

4.您认为目前工作中还存在哪些负担需要减轻?您认为,要彻底减负,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注:字数不限

注明地区、学校、姓名(学校可模糊处理,可化名)

欢迎文末留言或投稿到邮箱,邮箱地址:694686826@qq.com

截稿日期:12月11日12点前

— END —

来源 | 镇西茶馆

作者 | 李镇西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