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三年级以后,大部分妈妈都辞职了

前两天,米粒班上跟他关系最好的那个同学的妈妈,辞职了。

据说,三年级以后,升初中之前,辞职家长的数量会明显爬坡。

家有海淀小学生,我和米粒爸不仅上班,我还是不折不扣的“公号狗”,在家长群里已经有点另类了

你说我内心一点起伏都没有吗?不可能。

讲真,米粒班上每次成绩都靠前的那几个孩子,除了一个“天牛”,其他那些,人家爸妈早就有一方回归家庭了。

500强总监也好,央企体面又有前景的工作也罢,藤校硕士、985博士……这些光鲜的背景,足足可以写出一篇凡尔赛长文,但在孩子的成绩面前,分分钟被KO!

孩子越大,你就会发现,需要操心的事真的太多了。

考试丢分是没读懂题,还是求快?做完作业有没有自查的习惯?一写作文就磨洋工,不停“美甲”(啃手指)“护手”(用橡皮擦手);上网课一会儿没盯住就在下面画起了漫画;足球踢比赛表现不好直接被教练骂崩溃;放弃某个兴趣班是不是因为畏难不想坚持?课内吃不饱要补足口粮,不消化要帮忙梳理……

就像米粒妈前几天写的《家长最高级的聪明:从不怕麻烦》,养孩子,没那么简单。

米粒姥爷经常念叨,当年他从最最贫困的大别山里考出来,谁能盯着你学习?不学就种地,没什么好说的。(米粒姥爷寒门逆袭的故事很长很精彩,都在这里《寒门难出贵子,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可是,时代不同了。没听说过那句教育圈最经典的话吗?小学看家长,初中看学校,高中看孩子。

米粒妈经常问自己:小学看家长,我禁得住“看”吗?

家长是起跑线

作为一个过来人,可别说什么“小学看家长”了,其实从孩子一出生,不就已经在看家长了嘛?

学区房

坐在米粒妈旁边的同事,好多年前还没结婚的时候,人已经买好了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

那时候他周围的人都理解不了,连娃的影儿都没见着呢,这么着急干嘛!而且三小学区房的单价,当年就贵出了天际,你们懂的。

(中关村三小学区,万柳书院小区内)

现在呢,女儿两岁,当年那些背后嘀咕他的人,现在都赞他有远见。

当然了,周围人是夸还是diss,其实并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同事早早收获了一群海淀牛爸牛妈邻居,看什么绘本读什么书,报什么兴趣班培养什么特长,几岁该做什么启蒙,市面上哪些网课、线下课含金量高,哪些博物馆、展览适合孩子看,牛娃网盘里有什么宝藏资源……这些信息,人家唾手可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就是为什么“海淀无学区”(海淀学区房只管小学,之后就各凭本事),依然那么多人对海淀学区趋之若鹜。

学区房,是好学校的入场券,更决定了你想给孩子怎样的教育环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所有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

当然了,买不买学区房,还是要综合考虑家里的经济实力,这个起跑线,米粒妈说句实在的,要量力而行。

但没有学区房,就等于什么都做不了吗?

《朗读手册》里有这样一段话,米粒妈印象特别深:

所有婴儿出生时都是平等的,没有人会说话,数数,读书或写字。但这些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却是不平等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他们的父母是尽力培养他们,还是仅仅看着他们长大而已。

邻居闺蜜薇薇安,没孩子的时候就每天跟着我混,这些话,她都快倒背如流了。而我的苦口婆心她确实听进去,也在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前几年有幸拜访了一位很知名的幼儿早期教育专家,她也是一位非常有爱的幼儿园园长。她跟我说,一个孩子刚来到幼儿园,父母有没有给孩子做过早教,一看便知。

园长这里说的“早教”,其实不是指去早教中心,而是父母对孩子的早期教育。

同样,一年级的孩子,之前有没有做过充足的准备,更是一目了然。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也是为什么米粒妈反复跟你们讲,千万别让孩子零起点入学!详细可以看我写的这两篇文章哈

你跟孩子多大仇,要让他零起点入学

上小学前最应该重视哪一点?过来人讲讲真相

好多人都说,那么小的孩子,不就应该无忧无虑瞎玩吗?你让他学那么多干嘛?学那么早干嘛?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想说,同样是玩,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萌生出科学的种子,对万事万物有了好奇心;有的孩子一个人拼拼图可以拼上一两个小时,专注力爆棚;有的孩子因为从小磨耳朵,看英文动画片毫无障碍……

孩子每天都在成长,家长所做的这些努力,不是为了上学后科科拿满分,而是像小树苗接受阳光的滋养一样,那些缓慢流淌进身体的养分,日后都会成为孩子的骨血,帮助他们壮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是掌舵人

前几天,我不是写了篇文章么《有一半孩子连高中都读不了?朝阳妈妈来现身说法了!》,发文当天早上我用手机扫了一眼,后台留言居然被刷爆了。

对于一半孩子上不了普高,大家的反应基本就这四种:

我不相信!

那又怎样?

蛤?哭!

早知道了!

其实米粒妈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各种升学政策,于私,我得为米粒早做打算,另一方面,我觉得这届家长太不容易了,咱们需要抱团取暖,我希望我对教育政策深入的研究和解读,能帮到大家更直接高效地鸡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关于升学捷径,我写过

清北90%学生曾获高考加分,你让孩子裸考才是真的输在起跑线!

被海淀妈妈“洗脑”后,朝阳妈妈坐不住了

升学有捷径?不怕孩子不学,就怕家长无知

米粒妈关于中、高考独家解读

高考大变天?重磅政策发布,家长圈沸腾了!反正这样鸡娃准没错

江苏状元无缘清北?升学背后的弯弯绕,不懂就白鸡娃啦!

中考要加上音体美?这些人躺赢!

中考又有重大改革?看懂这个风向标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国家重拳出击:幼升小、小升初大洗牌,中考改革后如何正确鸡娃?

海淀家长里,多的是深藏不露的政策分析大咖,个个都是扫地僧般的存在。

这些家长从不盲目鸡娃,不是学学奥数、做做真题就叫鸡娃。他们会整合自己的所有资源、权衡利弊,选一条最适合自家娃的升学打怪之路。

海淀孩子怎么可能只拼奥数、PET/FCE?每个孩子的升学,有PlanA,后面就跟着Plan B、C、D……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在文章里写过,我一个好朋友小学开始学圆号(这个乐器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不算热门吧),但人家吹着圆号一路“吹”进了海淀六小强之一的101,又“吹”进了清华(北大和清华为了抢她,都直降60分)

没看过的戳《被海淀妈妈“洗脑”后,朝阳妈妈坐不住了》

再说足球,米粒之前练球的俱乐部有个孩子,家长让娃专心做守门员,多年来一直训练和“深耕”这个位置,前段时间,人大附、101争着签他!

详细看这篇《孩子踢进“六小强”?足球的“名利场”可比狗血剧刺激多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米粒妈之前在《熬过小升初的中年人,比铁还硬比钢还强!》写过我的小升初上岸之路,当年米粒姥姥为了让我上一所好学校,真的脱了一层皮。

米粒姥姥的一个朋友,他们家儿子年纪跟我差不多大。当年米粒姥姥带着我满北京城考初中的时候,人家已经站好了排名第一牛校的坑。

怎么占的?米粒姥姥这个朋友是医生,人家直接辞了工作跑去那所学校当校医去了,摇身一变,把娃变成了“子弟”,你说服气不服气!

如果说,孩子负责努力学习,那家长就是掌舵人,决定方向。

条条道路通罗马,但一定记得给孩子多打通几条路。如果有捷径,何必要挑最难的那条路走呢?就像打游戏,谁还嫌弃自己的外挂多余不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长是助推力

这张照片,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吧。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是海淀某顶级小学奥数老师的课堂,家长都坐在后面认真听,记笔记、全程摄像一个不落,以便回家提问孩子、训练巩固,而且有很多是娃爸娃妈双方都在的

据说,海淀课后班的名师特别不爱收隔壁区的学生,孩子都差不多,但家长可大不一样。隔壁区家长把孩子送到楼下就走,连楼都懒得上,但海淀的家长呢,一个孩子恨不能跟来8个家长做笔记,不知道还以为家长会呢。

同样的老师,差不多的孩子,出的成果能一样吗?

因为要测评各种线上课程,米粒妈匿名试了很多AI课、直播课,初中孩子的课程我不敢说,但至少小学、幼小衔接,以及幼儿园阶段的课,无论思维、英语,或者大语文,基本都需要家长跟。

你要说孩子能独立上课吗?当然能!

但如果作为家长,你不去跟进孩子学的内容,就没办法帮他巩固复习,没有复习的学习,你敢说娃吸收了多少?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比如线上的外教一对一课程,我身边有三个家长朋友,孩子差不多大,4岁+,英文基础也差不多,都是疫情期间开始上的,选的也是同一家课程。

快一年了吧,其中两个娃还是各种不敢说,一个娃的口语已经相当强了。

我跟这几个朋友都聊过,想知道问题出在哪,是课程?老师?孩子?还是什么原因……

后来我才知道,最大的问题出在了家长上。那两个一直不敢说的孩子,爹妈直接把娃扔给外教,什么都不管,外教老师的反馈留言不看、孩子上课录像不看、没有预习也没有复习。

而另一个英文火箭式进步的孩子呢,前期爸爸妈妈轮流陪着上课,即使后来孩子可以独立跟老师交流,他们也会看课程回放。每次上课前,不仅带孩子预习,还会把这一课内容,可能涉及到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标记下来,发给老师,让老师帮助拓展。每次课程结束,看完回放,他们还会给外教老师大段大段的留言反馈,同时陪着孩子复习。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个妈妈说,我上一对一外教课,不就是为了“独享”老师,让老师对我家娃的英语学习价值最大化么?不跟老师交流、不预习复习,不日常陪练,怎么价值最大化?

就像我在《又跟海淀家长吃了顿饭,这一次我内心毫无波澜!》里写的:

同样是海淀家长,人家投行妈妈从孩子3岁开始,每年都会制定几千字的发展计划,语数外、科学、艺术、编程、钢琴、运动,每一项怎么发展,这一年下来需要达成什么样的成果,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清华毕业的投资人爸爸,工作累了,就研究孩子用的教材、辅导书、网课和App,以便给孩子选到最适合的书和课程。

所以,当你啧啧羡慕别人家牛娃的时候,也应该看到人家牛娃背后深耕细作的牛爸牛妈。

还是那句话,你“浇不浇”庄稼都会长大,你“教不教”孩子都会长大,但“收成”能一样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庭教育的精髓,在于自我成长

这两年,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都说“教育要回归家庭”。

咱们这代中年人,挺惨的,上有老下有小,工作累成狗,退休遥遥无期,孩子婴升幼、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环环相扣,哪个阶段都不敢怠慢,生怕掉链子。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得不承认,一些人,活着就已经很难了,你还跟他去讲“教育回归家庭”,多少有点“何不食肉糜”。

所以米粒妈经常跟你们叨叨,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不是你给孩子报了多少班,每天辅导作业到几点,家庭教育的精髓,其实在于自我成长。

有一天,孩子说想成为你那样的人,你接得住吗?

有爸爸陪娃学英语,自己拿下了雅思8分;

有妈妈陪娃练钢琴,自己考上了音乐学院;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远的不提,编辑小姐姐的老公,从小学的是俄语,英语他只会26个英文字母,但他没有因为自己不会就理所当然地当个甩手掌柜,而是自己一点一点自学,跟女儿一起听英文儿歌、看英文动画片,拿着点读笔跟读绘本。

成年人语言学习的思维和方式跟孩子不一样,编辑小姐姐说,其实她老公学得很吃力,孩子听几遍就会唱的儿歌,他要学上好几天,但这也没有阻挡他学英文的热情。他老公说,要让女儿知道,说英文是很有趣的事,而且只要想学,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

还有米粒班上一个同学的姥姥,有一次,我去接米粒放学,在校外看到那个姥姥戴着耳机在听什么,嘴里还叨叨咕咕,我以为她跟唱什么洗脑的流行歌,一问才知道,姥姥在听英文,她为了能帮外孙检查英文作业,要把扔了几十年的英文“捡回来”。

这个姥姥不愧是老大学生,身上的那股韧劲儿让米粒妈既汗颜又感动。

还有那个总给我和米粒爸找刺激的清华投资人爸爸、海淀家长,手里已经俩硕士了,还打算读第三个,人家特认真地说:我要让女儿再看到爸爸穿着学术袍,努力的样子。

(小学)看家长,说到底,看的是家长自己,能不能成为孩子的榜样。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一直跟你们说:鸡娃,要鸡过程,佛结果;最怕的是“间歇性鸡娃”,看到哪个别人家孩子,受了刺激,回来赶紧鸡,鸡两天,觉得这孩子也就是个普娃,鸡不动又佛上了。

很多时候,说孩子不坚持的,其实是父母更早放弃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孩子,99%都是普娃,成年人,99%也都是普通人。

鸡娃的终极目标,并不是要把娃送进海淀六小强,送进清北,送进藤校。米粒妈一直觉得,要让孩子在十几年看似枯燥的学习中,磨练一种意志,懂得坚持、学会取舍、接受失败、终身学习。

只有内心强大了,才能拥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才能过好普通人快乐的一生。追求幸福的道路上,人不会太挤,因为能坚持的人真的不多。

个人简介:@米粒妈频道(欢迎关注),美国海归、原500强高管麻麻一枚,专注于5-12岁孩子的教育和升学,英文、数学、科学启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荐,欢迎关注!(0~5岁宝妈请关注:@米粒妈爱分享)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