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去参加朋友的婚礼,看到一幕,有两个小孩在打打闹闹,时不时的会乱跑碰到周围的人。妈妈立刻去制止他们:“听话,不许闹了,一会儿要去坐席吃饭了。”然而,两个小家伙并没有听话,依旧在追逐打闹。
妈妈有些生气了,说:“再不听话就要挨揍了。”俩孩子像是没听见一样,还是你打我一下,我碰你一下赶紧溜掉的样子。这时年龄小的跑的太快跌倒了,妈妈顺势抓住了他:“给你说过多少遍,要安静,别追追闹闹的,就是不听话,撅起屁股来。”
小孩怯怯地看着妈妈,估计是周围人太多,妈妈不好意思打孩子,就警告孩子,不许再跑了。
但是孩子像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不一会又开始追闹起来。很快,两个孩子又闹了起来,周围的人对这两个如此“活泼”的孩子,感觉到很无奈。妈妈也感觉到很头疼,但似乎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去制止俩孩子的行为。
有孩子地家庭,遇到的情况远不只是这个……
你叫他去刷牙,他就是磨磨唧唧不去,好不容易去了,还想讲条件;你叫他吃饭别看动画片,他“威胁”你,不让看就不吃饭;天气变冷,你让他多穿件衣服,他和你唱反调,说穿多了臃肿难看;你让他放学先写作业,他用恶狠狠的眼神看你……反正就是,你说什么,他都不听。
这时候你常常会反思,是不是自己做错了,教育方式不对?这样想就对了,还真的出现在自己的身上了。
教育书籍中讲到:孩子是不会按照成人的道理去做事的,他们是通过行为和感受来认知的,你得和他做到共情。有时甚至你什么都不用说,他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因此,话少的父母比较有威严。
说到孩子刷牙,按照常规父母的做法:威胁有虫子,说不刷牙会变黑;或者是刷牙有奖励;又或者逼着孩子去刷牙,不刷就挨打,或者告诉幼儿园的老师等等方法,一次两次可能会受用,时间久了大人的耐心与好脾气会被耗尽。
记得孙俪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她给孩子们放了一个纪录片,讲的是一个小朋友拔牙的过程,通过X光,小男孩的门牙全部被蛀空了。不得不把坏的牙齿都拔掉。整个纪录片,大人看得都心里打颤,就别提小孩子了。
看完之后,小朋友都乖乖的按时刷牙。通过看纪录片,孩子们的直观感受是不刷牙的后果很严重,被拔掉牙齿会很痛苦。这比苦口婆心的让孩子刷牙强多了。
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会讲很多遍,他很难听进去一句。其实很多时候,不讲道理,彼此的好感会存在很多。
有时候孩子不爱吃饭,很多家长就会追着喂,或者唠叨,说不吃会饿,威胁孩子吃。孩子一次不吃,不用强迫,真正饿一次,也不让他吃零食,让他知道饿着的滋味,下次就会好好的吃饭了。
还有时候,孩子会因为要买一个玩具在商场里大哭大闹,这时候你讲道理根本不管用。你就把他抱回家,或者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哭,让他发泄,陪着他,因为他就是哭给你看的。如果你碍于面子,或者心疼孩子就买了,下次他会变本加厉,因为他知道这“招”管用,他哭闹的目的就是让你妥协。你就陪着他,等他哭累了,闹够了,就没事了。因为他知道,哭闹不管用,下次他就不会这样了。
我们很多父母,习惯性的给孩子讲道理,批评孩子,叨叨叨说着不停,不管孩子听不听,反正就是不停的讲,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其实孩子亲身体验和感受的行为,获取的教育更为深刻,才更具有意义。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调研:什么时候最反感父母?
呼声最高的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孩子在0-3的时候,你可以尽情的和孩子唠叨,讲的越多越好,孩子可以感知父母的声音。但是伴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进入青春期,就别唠叨了,越唠叨,孩子就会越叛逆。
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做一个会沟通的家长。
爱孩子,懂孩子,就是保护孩子,我是顿顿妈妈,一个陪孩子成长的80后妈妈,感谢点赞与关注。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