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俊今年上幼儿园大班,妈妈教他写“大”字,留下两页田字格作业纸让他练习,说:“写完这两页纸就可以去姥姥家。”
不到一分钟,俊俊就说“写好了!”
原来他用铅笔在整张纸上各写了 一个大大的“大”字。面对这两页各写了一个字的作业纸,家人不仅没有纠正俊俊的错误,反而骄傲地夸他聪明。
俊俊的家人还经常鼓励他在客人面前“表演”他的小聪明。
这一天俊俊6岁生日,我带着他最喜欢的巧克力去庆祝。俊俊立刻叫着要吃。
姥姥就打开一盒,对着俊俊说:“俊俊知道怎么做。”他拿 了一块巧克力送给我说:“阿姨,您先吃。”我接了过来并道谢,夸孩子懂事。
为了尊重孩子,我把巧克力吃了。没想到俊俊哭喊起来:“还我巧克力!”
此时,姥姥趁着俊俊闭眼大哭,偷偷往我手里塞了一块更大的巧克力,说道:“阿姨没有吃巧克力,她是在变魔术,变出一块更大的。”
俊俊马上破涕为笑,冲着我就喊:“变!变!变!”我不得不张开右手,“变”出了一块更大的巧克力。
原来,俊俊家所有的人从来都不会吃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俊俊多次尝试后明白了一个事实:他每次吃东西时,只要做出送给大人先吃的样子,就可以使大人们高兴,而大人从来都不会真吃。
俊俊总结出一个道理:这样的行为,他受到表扬的同时,不仅没有任何损失,还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奖励。
俊俊的家长不仅没有纠正他的思想,还因此经常夸他懂事,聪明。
李玫瑾教授说过:其实有3种类型的孩子,在家长眼里看似非常聪明,但这些孩子长大后很容易会没出息,希望家长们能够引起重视。
李教授所指的三类孩子,
都是什么情况呢?
第一,耍小聪明的孩子。
小孩子活泼调皮是天性,但有些小孩平时爱耍一些小聪明,例如自己不想吃饭,于是故意“不小心”把碗打翻了,家长看在眼里,就觉得孩子这样做是脑子快,遇到事知道自己想办法,甚至会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聪明”,能不动声色地把不想吃的饭自己处理掉。
如果孩子长期耍这样的小聪明,家长不制止不引导,会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
孩子一出现这种苗头,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对孩子要及时引导,否则孩子长大后容易没出息。
第二,太听话的孩子。
因为听话好带,家长都普遍喜欢听话的孩子,在大多数家长眼中,孩子听话自然是聪明的一种表现。但也有个别孩子,总是对家长的话言听计从,这种类型的孩子对于父母的依赖性往往是特别强的,长大后也很容易变成没有主见的妈宝男或乖乖女,也是难成大事的。
第三,好奇心过重的孩子。
对于家长而言,孩子好奇心比较重,也就意味着求知欲比较强,因此这属于一种聪明的表现;但是对于孩子而言,有很多事情是不该让孩子知道的,人们常说好奇心害死猫。如果孩子不懂“不该知道的别多问”的道理,那么孩子长大后很容易窥探别人的隐私。这种行为一旦形成习惯,基本上这个孩子就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
其实,以上三种类型的孩子并不少见,仔细一想,这些孩子看起来确实都是比较聪明的。不过,这种聪明并不是真正的聪明,他们特别需要家长正确引导。
在这方面,家长分两种:有一个聪明的孩子,幼稚的父母沾沾自喜,炫耀张扬,而成熟的父母会想办法利用孩子的优势,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父母经常说这三句话,
笨孩子也能变聪明。
第一句话,“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平时非常的胆小,任何事情总想着去找爸爸妈妈,特别是遇到难题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就是找爸爸妈妈帮忙,而不是自己想着如何去解决。
家长可能认为孩子这样做是很正常的,所以就会直接去给孩子帮忙,不让孩子自己去动脑子解决问题。其实这样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聪明的父母要鼓励孩子,告诉他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做到。
经常被鼓励的孩子往往充满自信,容易养成自己动脑动手的好习惯,长大以后自信心强,遇事能独立思考,很容易做出一番事业。
第二句话,“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你这么做是对的”。
有的孩子从小好胜心特别的强,看到别人超出自己就非常着急,感觉自己比别人差。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家长可能会责怪孩子笨,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心态显然是错误的。
聪明的父母会主动去鼓励和安慰孩子,让孩子明白每个人的想法是不一样的。孩子听到这样的话,感觉自己做的也能够得到肯定,自信心自然得到提升,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抗打击能力,让孩子只管做自己,而不是时刻在意别人怎么说怎么做。
第三句话,“对不起,你能原谅妈妈吗?”
身为家长也会有缺点,在生活中也会做错事。特别是孩子不小心闯祸的时候,免不了对孩子发脾气。
其实,这时候孩子的心理也非常紧张,虽然有的家长在批评过孩子以后,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对,但是却不会去主动跟孩子承认错误。聪明的父母会主动向孩子道歉,得到孩子的原谅。
如果父母经常这样做的话,不仅会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也能够让孩子认识到,做错事要主动的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而不是去逃避。
结语
教育孩子,永远是一门值得好好研究的学问,家长要有耐心和爱心,不拘泥于条条框框,善于因材施教,才会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孩子。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就给点个“在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