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短短一两月内,清华大学布局珠海、北师大入驻合肥、上交大学挺近川渝,全国各大高校并不眷恋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尤其是对于“双一流”高校来说,掀起了一股“布局异地”热潮。
11月份,就有至少十几所“双一流”高校布局异地,和其他城市成功“牵手”。
以上资料来源于软科
拥有7所双一流高校的西安,也不例外。
11月9日,萧山区政府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落地萧山科技城,建设总投资将达50亿元。
尤其是国家层面不鼓励国内高校异地合作办学后,通过跨市或是跨省合作来提升自身实力,高校和城市,建设研究院成为“主流”合作方式,学科也偏向与地方产业密切结合的应用型学科。
XI'AN
高校异地布局成主流
如今,大学正在由封闭走向开放,高校的发展也早已不局限于自身所在的城市,不同的城市和高校间也有着紧密的关系。
图片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动作频频的异地设立研究院,对城市和高校来说,都是利好。
就像此前高校抢滩医学院的热潮,高校科研分量很重,而医疗事业的进步需要大量科研力量的支撑,因此对于高校、医学具有双重效能。
无论是抢滩研究院还是医学院,推进了大学与城市之间的合作,对于地区而言,尤其是一些经济发达但高教资源存在短板的城市,顶尖高校布局于当地,优质的高教资源和学科优势,能够为该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人才支持和科技支撑,大幅提高当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吸引更多研究院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对高校来说,可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
一方面,异地研究院建设可以让高校从地方和企业获得项目经费,扩大资金来源,加强自身科研实力,用更灵活的方式引进更多优秀人才。
另一方面,能够为科研提供足够的办公试验场所,加速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以此来增加学校自身研究成果的需要,为本校的“双一流”建设发力。
多重利好的加持,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入了异地布局的模式,而西安高校早早就已开启了异地布局研究院。
自2000年起,在全国第一轮异地办学潮流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就在深圳设立了面向产业转化的研究院。
西电算是西部高校闯东南最早、动作也最频繁的高校,此后在2020年之前,全国已有8所建成研究院。
以上资料根据网络整理
今年以来,西电又连续在三地建立研究院或产业基地。
2月28日,西电与广州签约合作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5月5日发布招生简章、5月28日校区破土动工、9月就开始首批招生,建设速度可以说非常之快。
11月9日,西电又与萧山区署合作协议,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落地萧山科技城,建设总投资将达50亿元。
此外,9月份,还与常州签约了长三角化合物半导体创新基地,西电科研力量从西安走向了全国各地。
这当然也不是陕西唯一走出去的高校,但他们的目标都指向了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这些年来,西工大在北京、青岛、宁波、深圳兴建的研究院,西交大研究院覆盖广东、浙江、青岛等多个省市。
今年8月27日,西工大宁波研究院在宁波智造港的园区正式投用,该研究院已与宁波市龙头企业签订科研合同4200万元,100余人的科研团队全面入驻,形成了“边建设、边科研、边产出”的态势。
这一项目,从筹建、签约到落地,仅用了7个月。
西工大与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太仓校区,仅一路之隔,西工大太仓校区2019年8月开工建设,一期预计在2021年9月投用,2023年6月全部建成投用;西交利物浦大学太仓校区,也于4月动工建设。
10月,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泉州市科技局、丰泽区政府达成签约,将合作共建“西安交通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泉州中心”和“陕西高校技术转移联盟泉州产学研办公室”。
西工大太仓校区
西安三所顶级高校的异地布局,不难看出,新一轮的异地研究院建设中,虽然依旧是向东、向南挺进,但高校却在选择大型城市的周边机会。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像深圳、上海等土地早早被率先进入的高校占据,较难进入,二是选择在地理或产业上和大城市联结紧密的城市,比如太仓、泉州等,能够较容易的进入,享受当地政策,又处在大城市产业辐射范围内,有助于科研转化。
XI'AN
高校在西安的选择
当越来越多的西安高校,开始寻求外地合作后,不少人或媒体将这些举动,解读为西安高校希望向南方城市转移的信号。
甚至有西安高校是否会把异地校区变成主校区,彻底搬迁之类的猜测不太靠谱。
更多人会疑问,为什么西安的高校要选择去外地,而不在西安或陕西省内,就近建立研究院呢?
其实,当在网络中搜索西安高校研究院或校地合作时,西安很多高等院校均与西安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产业研究院、研究中心,媒体也不乏报道。
西安地铁5号线创新港站
众所周知的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都是西安校地合作的典型代表,还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签约到西咸新区,成为创新港的邻居。
西安各个区县、开发区、各单位,通过共建创新中心,签订战略协议、成果转化协议等,开展着非常密切的合作。
例如,11月底,西交大视觉边缘计算团队与航空基地管委会,西电与西安天宏航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西电与西安富沃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分别签约了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项目。在航空基地已有西交大、西电等4所知名高校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航空基地分中心先后落户,借助资源聚集优势,将现有科技成果存量转变为经济发展增量。
图片来源:西安航空基地
在高校异地研究院已成常态的情况下,虽然高校大部分都集中在东南城市,但也有城市看中西安的产业优势,设立研究院。
近年来比较出名的,是清华大学与西安高新区共建交叉信息核心技术研究院,合作项目包括前沿构架与智能芯片研究中心、金融科技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城市大脑研究中心等等,而今已正式运营一年多时间。
2019年11月,富阎产业合作园区与武汉理工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站正式启动,双方将以转化站为平台,为入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促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富阎落地。
今年10月20日,中国计量大学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签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双方决定在开展光电精密测试仪器产业化合作、联合申报重大项目、建立联合实验室、人员交流互访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提高服务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能力。
西学东渐是当前的趋势,与高校互动最多、最容易的,依旧是所在城市,但细数西安高校的合作频次,还是与陕西、西安的较多,虽然在项目大小上不如异地项目那么大,但积少成多、积小成大,西安依旧有合作优势,就地实现的效果会比异地推动速度快得多。
但是,西安、陕西仍然有需要警醒的地方,继续加强与各大高校的合作,重视合作项目。
XI'AN
如何让更多高校选择西安
我们总说西安高校科研资源丰富,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地方,但只满足现有资源就等于裹足不前。
回看高校异地布局研究院的浪潮中,南方的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的上海、杭州,以及这些城市的周边城市,如韶关、无锡、泉州、莆田等等,大多数位于沿海地区,且是近几年来经济发展表现优异,但是在高教实力上有所欠缺。
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微
或许是因为西安高校多,所以异地高校不会选择西安?但更多层面,就像资本会选择经济发达地区,高校也在着眼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细数这些研究院的位置,几乎都是南方城市,且大多在经济层面强于西安。
中西部由于地理缘故,因为缺乏产业和市场基础的原因,在人才吸引、学生就业和科技成果转化上,都处于较弱的一方。
所以,对于西安,及西部城市来说,需要更加积极的提高城市自身实力,慢慢弥合东西部城市的差距,消减西学东渐的浪潮。
图片来源:西北工业大学官微
而想要留住高校人才,留住高校资源,不只是嘴上说说而已。
提升西安经济实力,希望通过招商引资提高城市竞争力,扩展岗位,留住人才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高校建设上,当地政府的财力支持往往尤为关键。例如,地方政府对高校科研资金的拨款,以及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横向科研经费,地方能够为高校调配的资源愈加丰富,校地才能更好的合作,互为补充,共同发展。
政府服务和决心同样重要。比如,年初西电广州研究院的签约会上,因为疫情原因,采用的粤陕两地视频连线、网上直播的方式。但是广州方面并没有丝毫怠慢,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等一系列官员都出席会议。
城市政府服务高校的意识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其次就是对于高校们的实质支持,钱、地、政策等等这些老生常谈,却又必须得说的东西。
以及西安是否通过展示支柱产业上的优势,去主动接触本地高校、异地高校,将其在相关产业上的前沿科技,实现在西安的转化。
IXIAN.CN
高校能够给城市带来的,一是人才,二是人才所提供的在战略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
一直以来,中西部地区和中西部高校都面临着人才流失的问题,如今高校选择去相对经济更加发达的沿海地区寻觅人才。
坐拥高等教育资源“金矿”的西安,需要不断提高经济实力,提供更好的资源、更多岗位,留住高校、留住人才。
这件事上,发展经济是基础,重视校地企产学研一体,同样不能落下。
主笔:LLn
审核:CHEN
监制:号称嬉皮
文章不代表荣耀西安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