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是暖暖一年一度的钢琴汇报演出时间。
等待演出开场的时候,我和旁边的一位妈妈聊了起来。
她问我:暖暖的钢琴准备学到啥时候?
我说:至少小学毕业吧?估计上了初中就没时间学了。你们呢?
她一脸犹豫地回答:可能今年学完就不学了。
“为啥啊?”我很惊讶,“Emma弹得多好啊!上周我还听到老师表扬她乐感好,新曲子上手快。而且她应该已经考级了吧?”
“嗯,已经过了6级了。其实也不是不学音乐,是不想学钢琴了,我想让她改成大提琴低音提琴之类的,或者去学民乐也行。”Emma妈妈说。
继续聊了一会儿,我才知道,原来Emma明年要上五年级了,她妈妈想让她往艺术方向冲一冲,将来中考时走艺术特招,“学钢琴的人太多,说句不好听的,都烂大街了,所以想给她找一个相对冷门一点的乐器学学。”
Emma妈妈对我说:你知道吗?很多中考特招生简章都明确写着:招收艺术生,钢琴除外。
因为从来没想过要让暖暖走特长生路线,所以我真的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
我一直以为,所谓特长生,指的是孩子在某一方面有特别优秀的成绩,就可以去申请。万万没想到,原来特长生的专业是有限定的,并不是任何专业都有资格成为特长生。
回家之后,我专门去搜了一下相关信息,想求证一下。
翻了北京几所名校的中考特长生2020年的招生简章,果然!在艺术类专业里,基本看不到“钢琴”二字。
像在北京二中的中考特长生招生计划里,器乐类就只收管乐特长生:
管乐类也不是面向所有管乐项目,学校会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测试:
人大附中器乐类特招生的项目倒是比较多:
但是看完更扎心:没有钢琴就算了,有些乐器别说见过、学过了,我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北师大的三所附属中学里,师大附中和二附别说钢琴了,连器乐类都没有,艺术类特招生只有舞蹈和声乐专业。终于看到实验中学招一个钢琴类考生时,我激动地热泪都有些盈眶了:
本着“来都来了”的原则,我又顺便看了看其他的招生简章,主要是好奇名校的特长生都有哪些要求,以及到底哪些才是最受名校欢迎的特长生专业。
北京市这几年的特长生,主要招收艺术、体育和科技三大类。
北京有几个区有所谓的“学籍锁区”,中考时是不能跨区报考的。因此,北京的很多高中在招收特长生的时候,也会写明招生范围。有的学校会面向全市招生,有的学校只招收本区考生,有的则会根据不同的专业定向招生。
此外,很多学校也会在特长生招生简章里,明确其他要求:
人大附中朝阳学校的科技特长生要求
我分别找了几所在各区排名靠前的学校2020年中考特长生招生简章:
北京五中
【东城区】
一流一类,示范高中。约有41%-52%的学生高考分数达到600分以上,约有15-25名学生可达到清北等国内顶尖大学录取分数线,约有不超过8名学生可进入美国大学Top 50。
北京四中
【西城区】
一流一类,示范高中。600分以上学生的比例约为48%-73%,10%-40%可达到清北等国内顶尖大学录取分数线。进入美国大学Top 20约35人,其中进入Top 10的约10人。
体育特长生:共19人。其中男子篮球11人(城区9人,郊区2人),游泳8人(城区6人,郊区2人)。科技特长生:32人。其中城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27人,其他区县5人。艺术特长生:24人。其中城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19人,其他区县5人。具体各项计划如下:▷舞蹈:9人(城区7人,郊区2人)▷民乐:5人(城区4人,郊区1人)▷声乐:10人(城区8人,郊区2人)
人大附中
【海淀区】
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号称“北京最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2020年高考700分以上考生28人(再看我们大朝阳,全区700分以上的学生才3人),考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共169人。
体育特长生:男子足球4人,城区2人,郊区2人。
科技特长生:39人,城区33人(东城、西城、海淀、朝阳、丰台、石景山),郊区6人。
艺术特长生:
▷器乐类:(20人,海淀区)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竖琴木管乐器: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巴松(即大管)铜管乐器:小号、圆号打击乐器:定音鼓、马林巴、小军鼓(考生必须会演奏其中二种乐器)▷舞蹈类:(15人,海淀区)民族民间舞、古典舞、当代舞▷声乐类:(6人,海淀区)演唱方法需符合合唱要求,不招收民族唱法、通俗唱法
北京八十中
【朝阳区】
示范高中,朝阳区唯一一所市级重点中学。2020年高考一本率100%,共有25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北京十二中
【丰台区】
北京市首批示范高中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也是丰台区唯一一所市级重点中学。2019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状元就出自这所学校。
闺蜜曾经给我发来这张图,科普“兴趣班鄙视链”这个概念:
我一看:好家伙!我们家完全处于鄙视链最底端嘛!
暖暖上过和正在上的兴趣班,几乎都是她自己选的。我会让她先去试听几节课,如果她表示真的喜欢,并且保证会坚持上,我就会给她报名。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过暖暖上的几个兴趣班。有妈妈问我:“会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暖暖会不会觉得太累,不想去上?”
其实,大多数时候,暖暖都是很愉悦地去上课的。因为在她的眼里,这些兴趣班不仅是学习,更是玩耍,而且还是有同龄小朋友陪伴的玩,比自己一个人在家玩有意思多了。
在我看来,一个高品质的兴趣班,不仅不会增加孩子的负担,反而会对孩子的潜能开发起到积极的作用,也能让孩子体会到更高级的快乐。而且现代城市孩子的生活环境越来越狭窄,兴趣班的意义已经突破了学习的范畴,成为孩子们社交生活的一部分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对于她在兴趣班能取得怎样的学习成就,我并没报以太高的寄望。
我从来不指望她能弹几年钢琴,就能变成郎朗李云迪,踢几场足球,就能加入中国女足。唯一被我逼着去上的舞蹈班,是因为她小时候总是塌肩驼背。改掉这种不良身姿之后,我就心满意足了,以至于暖暖跳舞到现在已经快五年了,依然连横叉都劈不下去。
在这一点,暖姥姥的想法却跟我背道而驰。她觉得,要么就不学,要学就要学出成绩。
一年级的时候,暖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女足训练队。因为她从小跑得飞快,有一次我就问她:“你是你们足球队里跑得最快的小朋友吗?”她说:“不是,我是第二快的,跑得最快的小朋友是涵涵。”
这学期开学之后,暖暖有天回来告诉我:“妈妈,我现在是足球队跑得最快的小朋友了!”我很开心地说:“是因为你通过训练提高了成绩了吗?”她说:“不是的,是因为涵涵这学期退出足球队了。”
看到我俩嘻嘻哈哈笑成一团,暖姥姥很是无语,一脸“恨铁不成钢”地走了。
前两年有一部很有名的纪录片,叫做《没有起跑线》。:
可能有的妈妈还记得这部纪录片最著名的金句
这部片子的其中一集,也讲了孩子上兴趣班的事情:
无论是这部纪录片里的观点,还是传说中的“兴趣班鄙视链”,其实更多是从消费能力、社会阶层等角度来说的。看了中考特招生的专业范围,我才意识到,或许还有一条鄙视链,是从升学角度划分的。
昨天在办公室开会,正好聊起给孩子报兴趣班的事。有个同事说,她女儿马上五岁了,想给孩子选一门音乐类的课程,培养一点艺术素养,不过还在纠结选什么课。
我把几所名校的招生简章发给她,对她说:“来,别纠结了!将来想去哪个学校,就照着这上面选吧!”
这当然是开玩笑了。
2015年,北京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权,于是,2016-2019这三年里,就有很多学校开始招收冰雪运动的特长生,但今年,冰雪项目的招生比例明显下降了不少。
且不说现在发奋学习的项目,十年后还适不适用于特长生招考,如果音乐、美术、体育、科技……这些项目,真的需要按图索骥地学习,那我们的教育也未免太可悲了。
既然是“兴趣班”,重点难道不应该是“兴 趣”二字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