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成为学校,所以从小就费尽心思将孩子送到名校学习、家长全程陪同、节假日被各种兴趣班占据,父母每天都望子成龙般地看着孩子。
然而,经历了这些的孩子,就真的一定能成为学霸吗?
或许你会认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理应学习成绩比别人好!但事实或许跟你想的不一样。
美国教育部的大数据“童年早期的纵向研究”显示:上述的这些因素都与孩子成为学霸无关。
这项研究当时调查了2万多名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五年级,为了更精确地推测出能成为学霸的孩子,与家庭哪些因素有关,调查都非常详细。
除了收集家庭的结构、经济地位、父母的教育水平、种族、性别这些基本调查。
在这项研究中,甚至还包括孩子在家中的各种细节问题。
例如:看电视的时间、父母对孩子的肢体教导等。结果显示:大多数学霸都出自以下4种家庭。
一、经济条件良好的家庭
在美国的大数据分析结果中,能出学霸的家庭中,父母考虑第一胎的年龄普遍在30岁或30岁以上。
此时父母事业都已走上正轨,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并且在保证经济收入的稳定后,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会增加,彼此之间会有更多沟通的机会。
30岁是一个父母的坎,过了这个年龄线的父母们会多一丝耐心与稳重,这有利于与孩子沟通。并且在保证在孩子的物质生活后,能够让孩子的思想“富足”起来。
根据研究显示,孩子的思维方式是否局限短浅受限于家庭的经济状况。
二、知识分子家庭
普林斯顿大学利昂. J. 凯铭(LeonJ.Kamin)教授曾在1971年提出:
高智商受遗传影响的论据不足,但却与环境关联紧密。
天才并非像世人想象的生来不凡,他们的成就更多来自家庭环境的影响。
哲学家爱德华家族,在200年内出过3位科学家、13位大学院长、103位大学教授、60位医生,甚至还出过一位副总统。
而同时代的一位纽约酒鬼赌徒莱克,他的后代在200年中有近百人被判刑监禁,300余人无所事事成为乞丐。
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会合理发挥孩子的智商优势,学历的高低决定了家长是否会重视孩子的成长,也意味着孩子的天分是否能够得到优质的培养。
三、着重教育的家庭,勤与老师沟通
在大数据分析中,有一点很值得重视。那就是学霸出现的家庭中,必然存在至少一位清楚教育重要性的家长,他们更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
鲁迅就教育子女说过:“开宗第一,便是理解;第二,便是指导;第三,便是解放。”
父母需要与老师多联络,因为当孩子步入校园后,老师才是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人。通过及时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态,也能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变化,能避免很多亲子矛盾。
四、文学系家庭
经过大数据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孩子的阅读与成绩有着正向关联。
说明家中对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是会切实影响到孩子的成绩。在梁启超四五岁的时候,由身为秀才的祖父教导看《四子书》和《诗经》。
适当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会提高孩子对知识获取的积极性,但近期的一个研究报告指出,50%的家庭中为孩子的阅读“库存”不足25本书籍。
阅读量稀少无法为孩子培养出正确的好习惯,阅读会拓展思维开拓眼界,而好的学习成绩也必然离不开平日里的阅读积累。
我在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时,喜欢挑选儿童文学经典作品,因为这类书籍的内容三观正、文学素养高,又能给孩子带来知识,大部分也都是获奖作品,根本不担心粗制滥造。